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写作》课件 (一)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26056 上传时间:2017-06-04 格式:PPT 页数:118 大小:6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写作》课件 (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写作》课件 (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写作》课件 (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写作》课件 (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写作》课件 (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写作》课件 (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写作》课件 (一)(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资料,1,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写作课件 (一),企业资料,2,绪 论,一、写作的含义 写作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传播行为,是人以语言文字手段,把对客观世界的思想、感情和认识表现出来的一种创造精神产品(文章)的思维活动。 写作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写作是指一切运用书面语言表情达意的传播行为,包括用不同的文体、不同的篇幅写成的文章或作品; 狭义的写作专指文学创作,即诗歌、散文、小说和剧本等创作。,企业资料,3,二、写作的地位和作用(一)写作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 写作是一种工具。长期以来它一直是“载道”、“言志”和“缘情”的工具。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并且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写作作为一

2、种信息载体,用以交流思想和传播信息,是创建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企业资料,4,(二)写作是生存和谋职的一个重要手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写作逐渐成为一个人在社会上谋生的手段。一个人没有写作能力,是容易陷入生存、谋职的困境。写作往往成为人生事业的一部分,许多作家把写作视为生活的主要部分,生存的重要标志,生命活力的体现。 著名作家汪曾祺说:“我觉得只有写东西的时候,我才活着,才能表明我的确存在。”,企业资料,5,三、写作行为的特点(一)鲜明的社会性 写作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作者是实践活动的主体,文章则是实践活动的产物。写作这种实践活动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它的社会性突出

3、表现在:写作的源泉是社会生活;作者写作要受时代、社会的影响和制约。(二)极强的综合性 写作活动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高级智能活动。一篇文章或作品,是作者的生活感受、知识积累、思想感情、审美观念、心理、智能、意志、才气等多种素质和条件的综合体现。,企业资料,6,(三)突出的实践性 写作作为一种“行为”,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只有通过实践,写作理论才可能转化为写作能力。写作实践也是使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必由之路,是学习写作的人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自身素质和写作水平的正确途径。 鲁迅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与方法的。”,企业资料,7,(四)独特

4、的个体性 写作活动是主体的一种个体性的创造性精神劳动,任何社会生活和客观事理都必须经过写作者头脑的整理、加工后才能通过书面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作者始终处于关键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凡是成功的作品,都很自然地融会了作者特有的人生经历和生活体验,表现着作者独特的思维方法和对事物的真知灼见,闪烁着作者独具的气质、才情与智慧之光。,企业资料,8,四、写作的规律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从认识论到反映论,即从“意化物化”的过程,反映了写作活动中的“双重转化”规律。第一重转化是“意化”,是指客观事物通过作者的头脑转化为观点、判断、理念或思想,就是“物”通过人脑转化为“意”的过程。第二重转化是

5、“物化”,是指将“意化”了的“意”,通过提炼、加工,把“意化”阶段构想的文章蓝图用书面语言表述出来的过程。,企业资料,9,从“意化”到“物化”的“双重转化”规律向我们清楚地揭示:如果一个人只有丰富的生活,很好的思想、观点,而没有必备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和写作能力,是绝对写不出或写不好文章的。同样,如果只具备写作能力,有过硬的文字功夫、写作技巧,但没有多少生活积累,没有到取之不竭的源泉中去摄取丰富的养料,那么,写出的文章也将是苍白无力、缺乏感人力量的。,企业资料,10,第一章 写作摄取阶段,第一节 观察能力 一 、观察的含义 观察是一种特殊的智力行为,是写作活动的行为过程之一。观察一般指在事物的

6、自然状态下为一定目的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开始,是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或人本身进行考察、了解的一种方法,常同积极的思维相结合。,企业资料,11,二 、观察与写作的关系 (一)观察使作者提高写作素养,为写作提供材料 写作者是写作活动的主体,写作主体除有思想、知识、技巧方面的素养外,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也应该是写作者的素养。而且,大量的写作实践还告诉我们,写作者的思想修养、知识修养和写作技巧也是在他们对生活进行观察和写作过程中不断丰富发展的。,企业资料,12,(二)观察使写作者不断诞生写作灵感 写作灵感是写作者在生活中由于受到外在客观事物的刺激、触发,产生出强烈写作欲望的过程

7、。写作灵感并不神秘,它是从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中产生的,是作者在写作构思中因外物的激发而产生的一种思路贯通的现象。 诗人艾青说过:“所谓灵感,是诗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最愉快的邂逅。”(诗论),企业资料,13,(三)写作使观察行为目的化 观察的目的是为了给写作活动提供材料,写作活动使观察行为的目的得到实践,是“厚积而薄发”。所谓“厚积”,就是通过观察打量地积累材料,深入地分析认识材料。此等厚积,既是积累感觉,更重要的却是积累来自于观察深处的思想。所谓“薄发”,就是将丰富的感觉和思想用精纯的篇幅、以洗炼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企业资料,14,三 、观察的方法(一)定向观察和随机观察 定向观察就是针

8、对相对稳定的目标(即有明确的观察对象与目的)的观察。 随机观察,又叫“机遇观察”,它是和定向观察相对而言的,指没有明确目的和具体观察对象,而是在平常生活中偶然碰到的事物或现象引起了作者的注意而进行的观察。,企业资料,15,(二)定位观察和移位观察 定位观察是指作者站在一定的位置上、从一定的角度去观察。移位观察是指作者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位置,不断变换观察位置和角度的观察方法。(三)比较观察和变换观察 比较观察就是将不同的观察对象或同一观察对象的不同方面加以对照,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变换观察是相对前面角为稳定的观察方法而提出来的,他包括变换观察对象的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两种方法。,企业资料,1

9、6,第二节阅读能力 一、阅读对写作的意义(一)阅读是一种间接摄取材料的方法 对于写作材料而言,除生活之外,书籍、文章是唯一的重要来源。阅读可为写作提供间接材料。通过阅读获取的材料,可以直接作为文章中佐证性的事实和论据。 生活如海洋,没有哪位作者能在社会生活中事必亲躬全部获得写作的第一手材料,因此通过阅读来间接感受生活、了解众多信息、摄取写作素材是一条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企业资料,17,(二)阅读为写作者提供了众多的知识信息 知识对于写作主体的重要,不仅表现在提供资料、根据和借鉴等方面,而且更主要的是为认识、思维、想象等提供前提和基础。阅读所获取的知识是他人的知识,所谓“他人”,是指那些曾经为

10、人类的生存发展做出过贡献的前人和我们周围那些对生活与世界有所发现者。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阅读的范围就应当是千百年来,人们对自然的、社会的或历史的、现实的一切见解的记载。,企业资料,18,(三)阅读对作者的写作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阅读对写作的指导意义首先表现在为写作主体大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其次表现在为写作主体提供了写作技巧的典范。“应该怎么写”的最好材料是前人成功的作品,它们为写作者提供了艺术方法、文体风格、表现技巧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二、阅读的方式(一)精读 精读是按内容顺序一字不漏地仔细研读,不仅要求“字求其训,句索其旨”,透彻理解文章内容,而且阅读时要加强想象、分析、评价等思维活动,以求根究底

11、品其神韵,明其精义。,企业资料,19,(二)泛读 阅读的对象应该广博宽泛,即所谓“博览群书”、“读书破万卷”。所谓“开卷有益”就是指各方面的书籍、文章都可以给人一定的启迪和收获。泛读这种方式比较自由,不拘一格。(三)选读 现代科学飞速发展,知识分类越来越细,知识更替也越来越快,这就需要有选择性地阅读。首先要明确阅读的目的;其次,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精选读物。,企业资料,20,(四)速读 速读是一种从文字符号中迅速吸取有用信息的阅读方法。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节奏快,观念新,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读完应读的东西,便是速读方法产生的现实依据。速读的具体方式有默读、扫读和跳读三种。,企业资料,21,三、阅

12、读能力(一)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是指对文章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它是运用逻辑思维方式(判断与推理)去把握文章在形式和内容方面的内涵的一种素质表现。要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就需要对文章进行分析解剖与综合概括,以解析文章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并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语言、表现手段等要素进行全面、系统的解读,然后获得整体的认识,发现和总结其中带规律性的东西,将文章彻底读懂。,企业资料,22,(二)想象能力 想象能力是阅读过程中一种极其珍贵的思维品质。阅读时,除了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理解、评判之外,还需要根据语词提供的阅读表象,通过想象将文字描述还原为生活形象,进而重新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这首先要求阅读

13、者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以使想象更加开阔、深远,富于创造性。其次,还要求具备良好的情感素质,因为丰富、健康的情感是展开美好想象的直接动力。,企业资料,23,(三)鉴赏能力 鉴赏能力是指对文章的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的鉴别能力和欣赏能力。它的特点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从判断、审美的角度出发,对文章做出更准确、更深刻、更全面的批判。这就要求阅读者具有宽广的文化视野(包括文化知识范围、生活经验积累等方面)。同时,还需要具有较高的思想认识水平,以获得较高层次的认识效果,使认识更接近文章的本质。,企业资料,24,第三节 感受能力一、感受的含义和作用(一)感受的含义 感受是客观外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一种心理

14、活动,它反映出作者的感情层次和情绪变化。 感受不同于观察。观察是对客观事物的特殊感知,是通过人的各种感觉器官来获得直接经验的有意识的思维活动,着眼于反映客体的具体形象和本质特征;感受则主要是写作主体自身的心态的活动,着重于表现主体受到外物刺激后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情感活动的具体体验。即观察反映物态,感受表现心态。,企业资料,25,(二)感受的作用 1感受引发写作冲动 作者为文之前,都有一个准备过程,此过程是从写作动机的萌发,竟选题、定体、聚材、立意至掌握全部写作内容的过程,其中写作动机的萌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写作动机的产生主要依赖于主体的感受。无论是客观需要的写作,还是别人授意的写作,都离不开

15、主体的独特感受。,企业资料,26,2感受产生写作情感 写作是一个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因素的复杂心理过程,在此过程中,作者不仅用文字反映客观世界、表述认知结果,而且将自己的感情和主体意志滲透其中。文章,尤其是文学作品,它所表现的不是纯粹的客观自然,而是“情化的自然”,这个“情化的自然”是人的主观意志和客观自然融合在一起的复合体。 写作实践表明,无论是宏篇巨著,还是短文小品,其作者都有生活积累和感情积累,其写作冲动往往来源于感情触动,这种“触动”就是写作主体的感受,它常常表现为情感的激荡、理智的启示和诗意的暗示,使作者产生一种表达某种思想、宣泄某种感情的愿望这便是写作冲动。,企业资料,27,3感受启动写作思维 思维是写作的前提和灵魂,文章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反映,是作者思维成果的物质表现形式。没有思维活动,就没有写作活动,没有思维的深度,就没有写作的深度。写作思维活动开启的前提是感受,没有感受,写作思维难以进行。 鲁迅指出:“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凝思结想,一挥而就。”准确概括了写作活动的四个环节,在“静观默察”和“凝思结想”之间,是“烂熟于心”开启了写作的定向思维活动。没有感受就没有写作的定向思维活动,心有所动,才会对“所动”的客观事物进行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