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附中2018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含答案)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2547846 上传时间:2020-03-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师范大学附中2018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云南师范大学附中2018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云南师范大学附中2018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云南师范大学附中2018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云南师范大学附中2018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师范大学附中2018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师范大学附中2018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五)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我国既拥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又拥有多姿多彩的现代文化。当前,中华文化需要进一步融入世界多元文化的大家庭,世界各国也越来越希望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可以

2、说,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提升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已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含义很广泛,中华文化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应该如何科学分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从海外传播的视角,我们可以将中华文化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硬文化”主要是指反映各方面生活的有形文化,包括旅游文化、服饰文化、习俗文化、汉字文化等。“软文化”主要是指反映精神风貌的无形文化,包括心态文化、思维文化、艺术文化等。“硬文化”的海外传播,主要是通过其固定性、形态性来吸引其他国家民众了解、认识、欣赏中华文化。比如,很多国外民众对中国功夫很感兴趣,加强中国功夫文化的海外传播,能够增强国外民众对中华文化

3、的向往。“软文化”的海外传播,主要是希望增进其他国家民众对我们民族精神、伦理道德、核心价值观、思维方式等的了解、理解和尊重。当前,“硬文化”的海外传播渠道比较多,可以依靠政府或民间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进行,如举办各种文化展览和文化博览会、开展文化互访演出活动等。也可以通过沟通协调,在其他国家国民教育中设置中文课程。此外,还可以通过各个国家的汉学家、中文翻译人员将中华文化推荐给其本国民众。那么,“软文化”的传播渠道应该如何拓展呢?实践证明,“软文化”与“硬文化”应紧密结合,在进行“硬文化”传播时善于传播我们的民族精神、伦理道德、核心价值观、思维方式等。例如,在开展汉语教学时,可以适当融入反映中华传

4、统文化精髓、当代中国人核心价值观和伦理道德的内容。把“软文化”传播寓于“硬文化”传播之中,不仅可以拓展“软文化”传播的渠道,而且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是“硬文化”还是“软文化”的海外传播,要想真正取得实效,需要考虑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其他国家对中华文化的需求。这包括其他国家发展的需求、其他国家民众精神生活的需求等。如果有强烈的需求,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有选择地加以吸收借鉴。二是文化本身对其他国家民众的吸引力、感染力。意大利的但丁、英国的莎士比亚、法国的巴尔扎克等人的文学作品,意大利的达芬奇、荷兰的梵高、西班牙的毕加索等人的绘画作品,德国的贝多芬、俄国的柴可夫斯基等人的音乐

5、作品,这些优秀作品之所以能脍炙人口、传遍世界各国,靠的就是超越民族、超越国界的艺术魅力。三是文化传播者的良好形象。常言道:“自尊者人尊,自重者人重,自敬者人敬。”要想让中华文化更好融入世界多元文化大家庭,提升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必须深入思考文化传播者的形象问题。外派外访的国家工作人员、汉语教师以及自费出访的中国公民包括旅游者,都是中华文化的形象大使,都是中华文化的窗口与镜子,其言谈举止直接关系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四是文化传播者的良好心态。文化很难强加于人。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传播者要有良好好心态,必须尊重文化多样性,认识到各种文化各有千秋,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过程中,决不能贬损其

6、他文化。要通过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让世界各国民众体会到中国尊重世界各民族文化,愿意与不同文化进行交流互鉴,从而树立和维护中国的良好形象。 (摘编自 加大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力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多姿多彩,一般来说,可以划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两类。B.为了传播“硬文化”,应适当融入民族精神、伦理道德等“软文化”,以“软”促“硬”。C.除了文化本身,文化传播者的形象和心态也会直接关系到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D.良好心态是指文化传播者既要尊重他国文化,也要认识到我国文化的进步性与优越性。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7、)A.文章以中华文化需要进一步融入世界,世界各国希望深入了解中华文化为立论的前提。B.本文首段总述,提出观点,后文分别从文化分类、传播渠道、需考虑的因素展开论述。C.文章对文化进行了分类并分别作了闸释,为后文论述中华文化的传播渠道理清了思路。D.文章第四段提出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四个因素,并分别提供了例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只有加大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力度,提升其世界影响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B.“硬文化”的传播渠道很多,但“软文化”只有借助“硬文化”才能实现有效传播。C.世界各国越来越希望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可见中华文化符合他们在某些方面的

8、需求。D.如果缺少对文中提到的四个因素的考量,就难以让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取得实际效果。(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仇 恨安勇袁正谷和袁丰登做了一辈子的仇敌。在我看来,这两个人都有置对方于死她地的决心和勇气。比如说吧,一条路,如果袁五谷刚走过了,袁丰登就说啥也不肯再走,宁可绕远走另一条路。实在没有另一条路呢,袁丰登在这条路上走一步,就冲着想象中的袁五谷的背影吐一口唾沫,再走一步,又吐一口唾沫。吐完了就骂一句:袁五谷你真不是个人。当然了,袁丰登也是如此。我十岁那年,袁五谷从乡政府调到了县政府。转年,袁丰登从乡中学调到了县教委。没多久,上级就开始调查袁丰登

9、的问题,查来查去发现,袁丰登这个问志是清白的,没啥问题。袁丰登也弄明白了,是袁五谷给上级写了封信揭发他的问题,意思就是想把他再弄回农村去。不久后,上级又开始调查袁五谷,查来查去,这个同志也是清白的。不用问,是袁登回报了一封举报信。某一天早晨,在县医院旁边的一座石拱桥上,袁五谷和袁丰登狭路相逢了。两个仇人一东一西,像两轮不共戴天的太阳似的,升到拱桥中间的弧顶处时,就同时停住了。袁五谷不说话,拿眼晴使劲瞪着袁丰登。袁丰登也不说话,拿眼晴使劲瞪着袁五谷。他们俩的影子投到桥下的河水里,一个伸着脖子,另一个也伸着脖子,看起来像两只斗架的公鸡。袁五谷不肯让路,袁丰登也不肯让路,都是钉子似的,在桥上钉着。后

10、来,两个人,四只眼,都瞪得要冒血了,四条腿也不停地打哆嗦。这才同时把头转过去,冲后面“呸”地吐一声,下桥,找另一条路去了。隔着河他们又同时回过头来,冲着对方“呸”了一声。袁五谷和袁半登虽然仇深似海,但他们俩对我都非常好,他们一个是我的亲二叔,另一个是我的亲三叔。而且在我心里,他们也都是挺不错的人。我一直想搞清楚,在他们这对亲兄弟之间到底理藏着什么仇恨?当然了,我更希望他们能解开心里的疙瘩,丢开仇恨。一家人和和美美地相处,不是更好吗?我曾经不止一次地问过父亲、母亲、爷爷、奶奶,二叔和三叔是为什么成为仇人的?但每次问,他们都摇摇头说不知道,知道的就是他们俩有仇。没办法我只好去问两位当事人,在这个问

11、题上,二叔袁五谷和三叔袁丰登的回答是相同的,他们都告诉我六个字:袁丰登(五谷)不是人。我如果接着问为什么就不是人了呢,他们就都瞪着眼睛大发雷霆,摆出一副恨不得吞了对方的架势,闭口不提。在二叔和三叔之间到点发生了什么事,成了我心头最大的一个疑团。后来我又问过好多人,他们都知道二叔和三叔有仇,有大仇,但没有一个人能说清楚仇恨的根源。我二叔袁五谷在七十岁那年得了重病,临死指名要见我最后一面。我握着他的手泪流满面,想不起来该对他说点什么,最后竟然又问了他和三叔的仇很。已经奄奄一息的二叔听到三叔两个字,立刻瞪圆了眼晴,从喉咙里挤出几个字:他不是人。这也是二叔临死说的最后一句话,算是他的遗言吧!二叔死后,

12、三叔大笑了三天,逢人就说那个不是人的家伙袁五谷死了,第四天早晨睁开眼睛,三叔还准备接着笑时,突然扑通一声倒在了地上。我们大家赶到时,三叔已经不行了,如果三叔也死了,师么我心头的疑团就永远也解不开了,所以一见面我就毫不犹豫地问三叔。当时,三叔的脸上还有一缕没来得及绽放的笑容,那笑容花骨朵一样在肉皮里含着。这次三叔没有告诉我袁五谷不是人。他好像仔细想了想,然后重重地摇了摇头,告诉我四个字。四个宇刚说完,一歪头就走了。我三叔袁丰登的墓地在县城的一小山上,左边是棵老松树,右边是另一个墓地,是我二叔袁五谷的墓地。安葬了三叔后,我在两个叔叔的墓碑前哭了一整天,边哭边想着三叔说的最后四个字,我无论如何也没想

13、到,三叔说的竟然是:记不清了。这四个字是三叔在世上说的最后一句话,也算是他的遗言吧!(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谷丰登”象征着物阜民丰、安居乐业,寄寓了人们最美好的心愿,但小说中却五谷反目、丰登成仇,这样的设置充满了讽刺。B.小说开篇就指出了袁五谷和袁丰登是“仇敌”,既设置悬念,吸引了读者的兴趣,又自然引出了后文中两人互相敌对的荒唐故事。C.作者计划着让二叔和三叔解开心里的疙瘩,让一家人和和美美地相处,可见他早就料到他们二人之间应该并不存在什么深仇大恨。D.二叔和三叔为了一桩“记不清”的仇恨而老死不相往来,情绪的膨胀会让人失去理智的判断,

14、仇恨中的生存状态令人悲叹。5.文中画线段落生动再现了三叔在二叔死后的反应,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6.“不是人”这几个字在文中出现多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峰1050万人之后急刷下降,直至2014平起开始止跌趋稳。根据教育部数据,201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42万人,较2014年增加3万人。全国高考人数的下降,一个重要原因是学龄学生人口的下降。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人口统计数据,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新出生人口逐年减少。中国的

15、出生人口在1990年达到峰值,超过2500万人,此后,全国新生婴儿数量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2000年,从2001年至2014年,新生儿教量进入个平稳期,长期徘徊在每年1600万左右。根据适龄人口统计以及在校生存量分析,未来一个阶段,高考报名人数基本探底。截至目前(5月28日),包活北京、江苏、湖北、浙江等22个省(自治区)公布了2016年高考报名人数,13个省份今年的高考报名人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北京、辽宁、江苏等省份更是创下近年来的新低,河南、江西、新疆等省(自治区)高考报名人数则有不同程度上涨。然而,无论是高考报名人数下降还是上涨,各地高校招生难的问题依然存在,招生计划无法完成的现象普遍存在。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据,2015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达到了52.37万人,同比增加6.39万人,创历史新高。根据美国开放报告数据,2014-2015年赴美读本科的中国留学生达到了124552人,较前一年增长12.7%,且首次超过同期赴美读研究生的中国留学生数量。撼媒体报道,已有包括悉尼大学在内的数十所国外大学承认中国的高考成绩,考生凭高考成绩即可报考域学校。随着国外高校强有力的竞争,中国高校内外交困,提高自身质量与竞争力已经刻不容缓。 (摘编自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高招调查报告)材料二:近几年,际底和国际学校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热捧。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