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法律援助制度研究报告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410338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区法律援助制度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区法律援助制度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区法律援助制度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区法律援助制度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区法律援助制度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区法律援助制度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区法律援助制度研究报告(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律本科专业毕业论文论文题目 社区法律援助的制度研究 指导老师 梁琼芳 学生姓名 李 钊 准考证号 010509210332 2014年8月20日社区法律援助的制度研究摘要:随着中国法治社会进程的不断发展,基层群众对法律援助服务的迫切需求也越来越高。社区法律援助主要服务对象是基层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社区法律援助成为法律保障弱势群体权益的重要机制。本文拟从社区法律援助的意义、现状、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简要探讨分析。主题词:社区法律援助;制度研究;机制建设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一些新的社会矛盾也随之急剧增加,如农民工进城、城市就业压力增大、流动人口大量流入社区、居民贫富

2、差距增大等等情况;同时随着国家法治建设进程的加快,群众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加上人民群众财产、人身等权利意识提升,由此产生大量社会问题和矛盾纠纷,基层群众对法律援助服务的迫切需求也越来越高。而社区法律援助是解决矛盾和纠纷的第一道重要关卡,同时也可以较好地发挥法律的教育和指引作用。法律援助是国家针对弱势群体一项有效的法律保障,如何进一步完善社区法律援助,保障弱势群体权益非常值得研究探讨,是建设法制中国、法制四川的一项群众基础制度。一、社区法律援助的意义、现状、困境(一)基本定义。本文所研究的社区法律援助制度,有四个方面的特征。第一无偿服务,因为服务的对象是基层群众、困难及弱势群体。因此社区法律援助

3、的无偿性是最重要的特征。第二是服务基层群众,此项法律援助着重点在基层,主要对象是社区和农村群众。第三是内容形式多样,服务的内容不仅仅是司法上的法律援助(应诉、起诉、代理、公正等),还包括为基层群众解释法律问题、提供法律建议、开展法律调解、举办法律培训等等。第四是参与主体多样,社区法律援助的主体包含党政司法机构的官方组织,公益性的非官方组织,各类志愿者组织,执业律师和法律工作者等专业人士,以及大学生志愿者等非专业人士。根据以上理解,本文对社区法律援助定义为:依靠当地的党政机关、司法行政机构、志愿者组织、社区居委会等官方和非官方机构组织,由执业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法律大学生志愿者等人员提供无偿的

4、法律服务。(二)必要性和重要意义。1.必要性。社区工作人员在代表政府服务于广大群众时,在处理群众矛盾和纠纷时,可能有的群众只是需要咨询具体法律事件的后果,根据法律后果来引导其采取的措施;有的群众可能需要咨询法律的一些程序,例如公正、财产的赠与;还有的群众需要咨询具体的法律纠纷,如邻里之间的财产、人身权益纠纷、子女和父母的赡养问题;更有的群众需要十分专业的法律援助,例如出现了刑事案件,部分困难群众因为经济原因无法聘请专业律师,而刑事案件性质又达不到法律规定的由国家提供法律援助的条件,那么他们只能寄希望于这种社区法律援助。只有专业法律人才熟悉以上矛盾和纠纷涉及的法律知识,才能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和建

5、议,才能正确处理和排除群众矛盾和纠纷,才能判断是否要为其提供更专业的法律援助服务。因为资金和社区办公条件等诸多限制条件,在基层社区最缺乏通晓法律的专业人才,基层群众对法律援助又是非常地迫切,而社会商业法律服务存在价格高昂、服务力量不足等诸多问题,因此社区法律援助服务显得尤为必要。按照中国律师行业社会责任报告(2013年)统计数据,仅以过去3年(2010-2012) 据中国律师行业社会责任报告(2013)中国律师接受政府法律援助中心指派,为超过80万件案件的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律师或律师事务所志愿为51万余件案件提供了免费代理和辩护工作,免费服务涉及的财产标的总额达到56亿元。在此期间,法律援助

6、还提供了58万余次的矛盾化解工作,使一些疑难、复杂矛盾得到妥善处理。法律援助为广大困难群体避免或挽回了数以亿计的损失,更有价值的是保障了公平正义,及时化解了可能激化的矛盾,树立了人们对法治的信心,这一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2.重要意义。法律援助是公民法律平等权的重要保障。在2010年至2012年的三年内,接受政府法律援助中心指派,中国律师为超过80余万件 参见司法部2010、2011及2012全年律师统计报表。案件提供了免费代理或辩护。从这些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性,但这仅仅是通过政府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完成的援助任务,更多的社区居民还没有得到法律援助。社区法律援助引导群众用法律手段

7、解除矛盾和纠纷,而且代表政府给公民,特别是处于弱势群体的公民,通过诉讼,维护和保障弱势群体得到平等诉讼权利的程序法,继尔求得公正和正义权益,实现宪法“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基本原则的重要保障,体现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怀。社区法律援助还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保障。社区法律援助可以有效地帮助基层群众解决法律事务,普及法律知识,社区法律援助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解决个别法律事务,更重要的是通过法律的引导教育作用,让群众在实施行为时预见法律后果,遵循法律要求,有效地推进法制社会建设,对我国法制社会建设有基础性作用。(三)社区法律援助提供主体。1.法人主体。目前从事社区法律援助的法人主体主要有当地司法行政机关、

8、县级及以上法律援助真心、社区居委会、各类律师事务所。以上几类从事社区法律援助的法人主体,除了法律援助中心属于专职从事法律援助,其他法人单位都为兼职工作,且法律援助中心承担了行政部门重要的法律工作。2.个人主体。各类律师事务所的专业人才、党政机关及社区法律工作者、大学生及法律志愿者等。个人社区法律援助的主体主要以志愿者的身份从事法律援助工作。(四)社区法律援助发展现状。1.党政主导的社区法律援助。目前建立了以政府成立法律援助中心指导开展基层社区法律援助的机制,在县一级实现了法律援助中心全覆盖,在城市人口集中的社区也建立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站。但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站不仅仅从事法律援助方面的工作,还承担了

9、司法矫正等政府司法部门委托的事务,在专业性和针对性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在制度保障、作用发挥、资金来源等方面主要以政府主导为主。2.社区法律援助条件要求较高。法律援助往往与户籍、社保、低保等条件挂钩,存在诸多限制。目前基层社区法律援助多因为案件进入司法程序而采取的法律援助,而且在条件方面有诸多限制。社区法律援助不能很好地覆盖基层大多数群众,门槛较高,不能较好地发挥教育引导作用,往往是法律事件之后的补救。(五)社区法律援助制度困境。1.基本制度困境。一是缺乏国家法律政策的制度保障。社区法律援助组织的地位、职能、作用等缺少法律和政策的保障,基层法律援助覆盖面、保障面极大受限制。社区法律援助应作为民间、

10、非官方、非盈利性组织,如无国家法律和政策的保障,难以建立强大有效的社区法律援助机制。二是缺乏社区法律援助的宣传机制。法律援助是实现司法公正、扶贫扶弱的法律措施,社区居民尤其是弱势群体对法律援助的不了解、不熟悉,认识不到位,群众出了问题不是想法律解决而是政府上访、爬铁塔、跳高楼,甚至出现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的情况,主要原因就是群众了解不够,自觉使用法律援助解决问题的意识不到位,给社会治理也带来很大的麻烦。三是法律援助的门槛过高,援助面过窄。社区法律援助就是要尽最大努力,挖掘一切社会资源,尽最大可能去帮助弱势群众,目前法律援助的条件是参考城市低保来设定的,而且大部分群众可能是低保线上,但是经济任然属于

11、困难阶层,面对法律纠纷带来的财产损失却无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加之城市社区的外来人员特别多,这个阶层更是法律纠纷高发和经济困难的结合群体,很多本来简单的法律事务问题最终演变成了人间悲剧。四是社区法律援助的措施较为复杂。申请社区法律援助的手续比较繁琐,需要法律援助对象要一系列的证明材料,但有时候居民群众只是需要简单咨询几句话,就可以大概知道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法律措施或办法,如果这样还需要复杂的手续材料,那么他们自能采取自己认为更简便有效的方法了。2.人才队伍困境。中国有13亿多人口,但专业法律人才相对缺乏,专职、兼职从事基层社区法律援助的专业人才更是缺乏。美国一位法律援助学者的研究表明,满足

12、法律援助需求量的最低标准是每一万名贫困人口中配备2名专职法律援助律师,按这个数字,我国仅贫困人口2009年(中国2009施行新的贫困标准)已约达43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约为3597 万人),仅满足这一项就需要专职法律援助律师8600人,但事实上全国法律援助机构专职人员中 拥有法律职业资格或律师资格的人数仅为5866名(截止2009年底) 法律援助的人力资源即法律援助的实施主体(百度文库,子维张我 上传);截止2010年底,其中从事专职法律援助的法律专业人才10337人(并非全部取得律师资格) 全国历年法律援助数据图(中国法律援助网 2010发布);截至2012年底,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律师

13、数量为232384名 据中国律师行业社会责任报告(2013),我国每1万人口平均拥有仅为1.6名律师 据中国律师行业社会责任报告(2013)。从目前统计数据来看,我国的法律人才还非常紧缺,特别是社区法律援助的专业人才更是非常的奇缺。官方法律援助中心的人员编制完全不能满足群众对社区法律援助的需求。部分兼职社区法律援助律师对法律援助工作认识不到位,在提供咨询服务、办理案件过程中存在积极性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等问题;社会商业律师也不可能拿出太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社区法律援助工作上来。基层党政、社区法律志愿者存在专业知识不足、时间受限等困难。3.资金来源困境。社区法律援助缺乏资金来源保障,既不能从财政渠道

14、获得大量资金,也没有建立社会资金地投入机制。经费保障是社区法律援助工作正常开展的最基本条件之一,没有可靠的经费保障,社区法律援助工作也就无从谈起。2008年,全国财政拨款达到6.7亿元 吴爱英在第五次全国法律援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摊到我国13亿人头身上,人均法律援助经费仅五毛多钱。英国在2001年法律援助的政府财政拨款就达17亿英镑 谁来进行法律援助?(网易财经报道 李磊),2002年我国香港的法律援助拨款也有7多亿港元 谁来进行法律援助?(网易财经报道 李磊)。按照国务院颁布的法律援助条例规定,我法律援助经费是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拨款为主,社会捐助为辅。但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法律援助资金

15、的保障制度,没有从比例金额上去严格控制,在很多地方法律援助自己也没纳入财政预算,截止2008年,我国仅有19 我国有19个省区市建立了省级财政法律援助专项资金(新华网)个省(区、市)建立了省级财政法律援助专项资金,受地区经济条件发展影响,经费差异巨大,特别是西部地区及中小城市经费更是严重短缺,影响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和办案、服务质量。二、社区法律援助制度建议(一)社区法律援助制度建设。1.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社区法律援助机制。一是建立社区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站。现代城市居民以社区为单位,通过社区的纽带作用联系起来,社区也是处理群众矛盾纠纷的首要关口,因此建立社区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站是发挥社区法律

16、援助的重要机制保障。现在的城市社区都建有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可以在便民服务中心直接服务群众,具有受众面广,群众容易接受等特点。通过建立社区法律援助站,可以把解决纠纷的关口前移,在最贴近群众生活的社区就把问题纠纷解决,可以减少矛盾,避免产生更大的问题。建立健全社区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站非常有利于社会基层治理,让基层群众在法律框架下公平、公正解决矛盾纠纷。政府作为法律援助的发起人和管理者,应当制定完善的社区法律援助的管理制度,应加强政府主办的法律援助中心与社区法律援助组织的协调,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解决社区法律援助组织的后顾之忧。社区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站可以由社区居委会承担部分职能,由国家财政统一为社区居委会补贴部分资金,社区法律援助也是村(居)民自治的一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