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名词解释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317942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音乐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关于音乐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关于音乐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关于音乐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关于音乐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音乐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音乐名词解释(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名词解释:1. 新音乐:新音乐是指晚清以来随着西洋音乐的传入而逐步建立发展起来的,不同于中国传统音乐的新音乐。2. 学堂乐歌:学堂乐歌是指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3. 传统音乐:传统音乐一般是指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中国的传统音乐主要包括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歌,歌舞音乐,器乐以及根据这些艺术传统新创作的音乐。4. 梅兰芳:四大名旦之一。其代表剧目有邓霞姑,洛神,宇宙锋以及由他编演的木兰从军等爱国戏。他发展、创造了新腔,与青衣的“花衫”行当相融合。这种新的唱腔和表演为主要艺术特征的京剧艺术流派被称为

2、“梅派”。同时他对京剧的伴奏音乐也有改革(加入了二胡和月琴)。他的表演艺术被誉为可于苏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德国的布莱西特相媲美的表演艺术体系。抗战八年蓄须辍演,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5. 周信芳:浙江人。曾编演了宋教仁和四进士等爱国剧目。他的表演风靡南方,世称“麒派”。6. 富连成班:由萧长华,叶春善等人在北京主持。其存在的四十余年间培养出了大批经过传统京剧艺术教育的演员。为京剧艺术的发展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7. 评剧:评剧约于1910年由河北莲花落子与东北的“蹦蹦”河流而成。1935年定名为评剧。其代表剧目有杨三姐告状。8. 越剧:越剧发源于古越国所在的嵊县一带,故名。起初是男演员组成的“

3、的笃班”。后入上海发展改称绍兴文戏。1936年后,女班盛行,时称女子文戏,约在此时开始以“越剧”为名。近代以来的代表剧目有“雪声剧团”的祥林嫂。9. 河南坠子:是由河南的道情与“颖歌柳”“三弦书”等合流而成的。是歌唱性较强的说唱曲种。以乔清秀的“乔派”和董桂芝的“董派”为代表。10. 江南丝竹:是中国的传统器乐丝竹类的重要乐种。原先主要流行于苏南、浙江一带,近代在上海获得大的发展,并进一步扩大其影响,成为全国著名的乐种。11. 广东音乐:广东音乐是在近代获得迅速发展,令人瞩目的乐种。最初流行于广州。20年代,开始采用粤胡(后称高胡)主奏,辅以扬琴,秦琴的“三件头”为主的形式。代表作有吕文成的平

4、湖秋月,颜老烈的旱天雷等等。12. 二泉映月:由民间艺人阿炳(华彦钧)所作,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该曲采用江苏民间音乐材料写成,运用多种二胡弓法和不同的力度变化,细致地表现了饱尝生活艰辛的社会底层人民悲怆的心情和倔强的性格。此曲采用两个基本曲调多次变化重复的结构,具有古代唱赚的近代双主题变奏的特色,在近代新生的民间器乐曲中是极富创造性的。13. 新民歌:近代新民歌的音乐大多采用群众熟悉的本民族音乐(如传统民歌、戏曲、说唱、器乐和部分古典歌曲)填词或编配而成。这些新民歌以传统民歌音乐填词者为多,其填词歌曲有曲调不变或基本不变一类,也有曲调根据歌词需要作部分改变的。前者如盼红军,后者如打南沟岔。近

5、代民歌还有用学堂乐歌或近代创作歌曲音乐填词者,这类歌曲成为一种具有新的音乐风格的民歌。14. 群众歌曲:群众歌曲是为大众歌唱而创作的歌曲。其内容多与政治、社会活动有关,常在群众性活动中演唱。群众歌曲的音乐结构简单,小型者多,音域不宽,多采用齐唱或简易合唱的形式。具体可分为填词、改编和创作的三类。15. 独唱歌曲:是代表近代歌曲创作艺术水平的主要部类。这类歌曲,在“五四”前后开始其初创阶段。萧友梅,赵元任等人在这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6. 黄河大合唱:冼星海曲,光未然词。是近代大型合唱音乐取得较高艺术成就,享誉中外里程碑式的杰作。该曲有九个乐章组成,以朗诵词和乐队音乐加以贯穿。各乐章的顺序依次

6、为:序曲、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其音乐通俗易懂、明快简洁,既有中国民间的音乐风格,也有群众歌曲的特点,同时又是史诗性和交响性兼具的作品。17. 牧童短笛:贺绿汀所作。获得了齐尔品“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的头奖。是近代中国钢琴音乐最杰出的作品。乐曲采用了变化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优美质朴的民歌风旋律,流美的复调和东方色彩的对位化和声等,创造了中国式的田园诗情与意境。18. 秧歌剧:是中国小歌剧的一种类型。流行于我国的北方。代表作马可的夫妻识字。秧歌剧的发展与探索为歌剧白毛女的创作提供了直接的经验。19. 沈心工:原名庆鸿,号叔逵,笔名

7、心工。代表作有男儿第一志气高、铁匠革命军等,在国内广为流传。是最早针对中小学生以及学前儿童特点编写音乐教材的音乐教育家。他的一生为中国普通音乐教育的创始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0. 李叔同:学名文涛,字叔同。随着思想及环境变化而启用的名号甚多,如哀公,息霜、弘一等等。1906年,在日本留学时编印出版中国第一份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歌曲。代表作有春游、送别、早秋等。还谱写了厦门第一届运动会歌。21. 音乐研究会:成立于1919年1月。由蔡元培兼任会长。并创刊音乐杂志。在介绍音乐理论知识、鼓吹音乐教育和推动音乐活动方面有重要的社会影响。1922年后改为传习所。22. 中华美育会:是1

8、919年由上海师范专科学校和爱国女学的吴梦非、刘质平等发起的一个以提倡美育为主旨的心事音乐社团。组成“美育杂志社”刊行美育。以宣传美感教育、艺术民主化以及探讨有关艺术教育问题为宗旨。23. 私立上海专科师范学校:1919年夏由吴梦非、刘质平、丰子恺共同筹办,是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所专门培养艺术师资的中级师范学校,内分高等师范和普通师范两科。24. 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中国专业音乐教育最早设立并具有代表性的当首推“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是在原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基础上建立的。蔡元培任所长。萧友梅任教务主任。25. 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是抗战初期由毛泽东、林伯渠、周恩来等发起、1938年

9、正式成立于延安的一所综合性的高等艺术学校。26. 台湾舞曲:是江文也的成名曲。实际上是一首标题性的幻想音诗。乐曲采用了自由体的回旋奏鸣曲式,音乐构思有两部分曲式的特色。乐曲主题是三部曲式的快板段落,末段是大大压缩了的再现段,仅重现程式部的第一段,实际上是如歌段落的较长的补充部分。27. 春游:由李叔同所做。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混声三部合唱曲。28. 卿云歌:萧友梅所做。表现了作曲家的爱国之心。该曲曾被定为北洋军阀政府的国歌。29. 开路先锋:影片大路的插曲。由聂耳作曲。30. 到敌人后方去:冼星海作曲。采用回旋曲式写成。31. 抗敌歌:黄自在“九一八”之后所作。韦瀚章词。32. 冲锋号:陈洪所作。

10、33. 上前线:陈洪所作。34. 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吕骥所作。35. 咱们工人有力量:马可所作。36. 马儿真正好:麦新所作。37. 歌唱二小放牛郎:劫夫曲。38. 也是微云:赵元任曲,胡适词。39. 湘累:陈啸空曲,郭沫若词。40. 我住长江头:青主曲,李之仪词(宋)。41. 思想曲:夏之秋曲。42. 嘉陵江上:贺绿汀曲,端木蕻良词。43. 茶馆小调:费克曲。44. 海韵:赵元任曲。45. 旗正飘飘:黄自曲,韦瀚章词。46. 垦春泥:贺绿汀曲,田汉词。47. 长恨歌:黄自作曲,瀚章作词。是我国第一部清唱剧。48. 月光光:任光为电影迷途的羔羊所写。49. 夜半歌声:冼星海作曲,田汉作词。50

11、. 松花江上:张寒晖词曲。51. 何日君再来:刘雪庵所作。52. 八路军进行曲:郑律成(原籍朝鲜)。53. 安波:毕业于鲁艺,并留校工作。代表作表演唱拥军花鼓、秧歌剧兄妹开荒、七月里在边区。他还收集、整理、改编了不少民歌。54. 刘雪庵:曾在上海国立音专学习,师从黄自,专攻作曲。其著名的代表作有歌曲长城谣、流亡三部曲之二离家、之三上前线等;独唱歌曲红豆词等。他曾为20余部电影写过插曲,其中进步影片十字街头、中华儿女等。他也写过一些商业影片的歌曲,如何日君再来等。55. 吕骥:曾在国立音专学习,30年代是左翼音乐的早期参加者和重要领导人,这时期的主要作品有自由神等。延安时期的代表作有抗日军政大学

12、校歌和大合唱凤凰涅磐。他的歌曲创作有鲜明的时代性、战斗性和群众性。他曾任鲁艺音乐系主任,东北大学鲁艺校长,“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会长。在中国近现代革命音乐活动,音乐理论建树、群众歌曲创作、民间音乐研究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56. 空山鸟语:模拟自然音响的二胡独奏曲。刘天华所作。乐曲组织结构与音乐发展方面是采用了带引子、尾声的自由多段体结构的中国传统器因素。57. 小小画家:黎锦晖所作的儿童歌舞剧创作最成功的一部。58. 秋子:由陈定编剧,臧云远,李嘉作词,黄源洛制曲,是一部索性歌剧的代表作。59. 青主:原名廖尚果,又名黎青,黎青主。青主从事音乐的时期,先后为乐艺音等刊物撰写了大量音乐

13、理论文章,并出版了乐话和音乐通论两本音乐专著,还有声乐作品。他的音乐思想是以音乐“上界的语言”为基本点的,强调音乐艺术的精神性。60. 乐话:青主的音乐美学理论文集。认为音乐是“最深的宗教的情感表现”。他祈望以此“革除中国人内界的种种病根,使他因此重新得到人生的真意义。”61. 杨荫浏:中国民族音学家,中国音乐史学家。著有名作中国音乐使纲(上、下两卷)。62. 丰子恺:浙江人。师从李叔同。他翻译、编译了大量的理论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音乐入门一书。63. 上海国立音乐院:1927年11月27日于上海创建了中国第一所独立的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它标志着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

14、期。21、阳关三叠:唐代歌曲,又称阳关曲或渭城曲,歌词选自王维的诗作送元二使安西。全诗只有四句,但离愁别绪、真挚情意尽在其中。该曲宋时已失传,目前所传唱的乐谱是根据清末张鹤所编的琴学入门整理而成,歌曲共分三大部分,后有尾声。歌词形式有较大变化,只在每段的段首用王维的原词,后面加入三段不同的歌词。音乐缓慢优美,凄凉缠绵,运用了八度大跳、转调等手法,将乐曲推向高潮,听后令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22、歌舞大曲:唐代大型歌舞曲,由器乐、声乐、舞蹈综合而成。典型的歌舞大曲结构一般有散序、中序、破三部分。其中散序节奏较为自由,一般由器乐演奏,没有歌词;中序是主体,以歌唱为主,有器乐伴奏,节奏稳定,音乐缓慢

15、抒情;破一般以舞蹈为主,速度较快,音乐热烈欢腾,与前段形成对比。23、霓裳羽衣曲:唐代最著名的歌舞大曲,又称霓裳羽衣舞,相传为唐玄宗李隆基所作。该曲规模巨大,共有三十六段,其中散序有六段,中序有十八段,破有十二段。音乐抒情,舞姿美妙,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情调的歌舞套曲。24、奚琴:我国最早的拉弦乐器,出自北方少数民族,陈旸乐书对此有载:“本胡乐也,出于弦鼗而形亦类焉。奚部所好之乐也。盖其制两弦间以竹片轧之。”25、离骚:古琴曲,晚唐陈康士作。乐曲取之我国战国时伟大诗人屈原的同名诗作。全曲共十八段,用各种变化发展的主题,揭示了屈原屡遭迫害、空怀报国之志的郁闷心情,显示作者对这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爱国情感的赞美和对他苦难遭遇的同情。26、瓦子勾栏:宋代市民音乐的主要活动场所。瓦子也称瓦舍、瓦肆,是商品贸易集中地,瓦子中用栏杆和幕布围起来的固定演出场地叫勾栏或乐棚,用于各种民间艺术的演出。27、姜白石:南宋著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