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语文散装同步试卷与答案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219195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语文散装同步试卷与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上海市语文散装同步试卷与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上海市语文散装同步试卷与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上海市语文散装同步试卷与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上海市语文散装同步试卷与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语文散装同步试卷与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语文散装同步试卷与答案(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语文散装同步试卷答案十一校联考答案(一)1-6题。(17分)1(2分)改变历史的本来面貌 2D(2分)3(3分)(1)随着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出现,中原地区的人用诗书来表达喜乐(或便促成了文字的成长发展);(2)楚辞中的九歌脱胎于侗族的民歌歌(嘎)九,楚辞中那些深奥的含义一一找到了巫辞的对应;(3)楚地的人喜欢背着手弯腰走路的姿势和“解手”的日常用语均源于他们的先人被捆绑受奴役的苦难。(各1)4(3分)中国是茶的原生地;中国科技史上铁锅出现很早;中国传统农耕过程中衍生出草木知识、中医知识。(各1分)5(3分)告诉我们历史是生活的演变和重现,阅读历史,其实就是阅读我们的现实生活。6(4分)作

2、者否定专在历史缝隙里找一些耸人听闻的趣事秘闻,以演义的方式戏说的历史读物,肯定从个案和例举中还原历史真貌而具有人文意味的读史作品(意对即可,2分)。 赞同的,可从戏说历史的浅薄及误导方面谈;不赞同的,可从通俗演义的娱乐性和传播性方面谈;还可一分为二。(2分)(二)7-12题。(20分)7(3分) 既强调了沙漠景色的单调,行人渴望见到植物的心情,同时暗示了作者认为如此荒凉干旱的沙漠地带只有胡杨或红柳等生命力强盛的植物才能存活,为下文苇的出现作铺垫。8(2分)带来了苇的种子。9(6分)CF10(2分)“像初生小女的头发”,是整体描写,写出了芦苇稀稀落落“不成气势”;“耄耋老者”是个体描写,形象地突

3、出了芦苇瘦削、衰弱的特点。11(3分)荷花淀开头结尾对芦苇的描写属于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本篇的芦苇则是作者要赞美的中心,是描写的主体对象。12(4分)略。评分原则:描写要能做到形神兼备,情景交融,仅仅是景物描写,扣2分。(三)13题。(6分)(1)知来者之可追 (2)何时倚虚幌(3)何当共剪西窗烛(4)对此欲倒东南倾(5)苒苒物华休(6)最喜小儿无赖 (7)高处不胜寒(8)唇亡齿寒(四)14-16题。(8分)14(1分)词牌 15(3分)C16(4分)可抓住壮丽的千帐灯照着无眠的千颗乡心,从景和情的角度鉴赏。(五) 17-21题。(17分)17( 4分)(1)到,往 (2)按照 (3)以为荣 (

4、4)与等同18(2分)B 19(2分)B20(6分)(1)购买蜀刀 、蜀布等蜀地特产物品,委托考使送给太学中的博士。(2)每次到各县巡查时,更是从学宫的学生中选一些通晓经书、品行端正的一起去21(3分)措施:选送“有材者”到京学习;按等次重用学成归来的人;兴建学宫;免去学习者的兵役和劳役, 奖励学习优秀者,提供就职机会;带领品学兼优者宣传教化法令等(答到2点给1分,3点给2分)。效果:民风得到极大的教化,至今巴蜀好文雅。(1分)(六)22-26题。(12分)22(1分)项羽本纪、屈原贾生列传、高祖本纪等。23(2分)通过看尽天下的大好景象来提升自己的气质修养,然后化为文辞。24(2分) B 2

5、5(4分)内容包罗万象。 艺术千姿百态。26(3分)观点:写作源于生活(游历)(1分),看法(2分)27作文参考上海市2008高考作文评分细则。附文言文翻译(一)文翁,是庐江舒地人。少年时好学,通晓春秋,担任郡县小官吏时被考察提拔。汉景帝后期,担任蜀郡守,仁爱并喜欢教导感化。看见蜀地的民风野蛮落后,文翁就打算诱导教化,加以改进。于是就选出张叔等十多个聪敏有才华郡县小官吏,亲自告诫勉励,遣送(他们)到京城,就学于太学中的博士,有的学习法规法令。减少郡守府中开支,购买蜀刀 、蜀布等蜀地特产物品,委托考使送给太学中的博士。几年后,这些蜀地青年都学成归来,文翁让他们担任要职,按顺序考察提拔,(他们中)

6、有的成为了郡守刺史。又在成都市中修建学宫(公立学校),把条件差的县的青年学生招收为学宫弟子,免除他们的徭役,把学问高的学宫弟子用来增补郡县官员的空缺,学问稍次的担任孝悌力田(一种主管德行教化的官职)。经常选出一些学宫中的青少年在自己身边做事。每次到各县巡查时,更是从学宫的学生中选一些通晓经书、品行端正的一起去,让他们宣传教化的法令,在官府中出出入入。各县的官民见到了都以为很荣耀,抢着成为学宫弟子,有钱人甚至花钱以求能成为学宫弟子。因此,蜀地的民风得到极大的教化,蜀地到京城求学的人数和齐鲁之地的一样多。到汉武帝时,命令全国的郡县都设立学宫,有学宫从文翁开始创立这种说法。文翁在蜀地逝世,(蜀地的)

7、官民为他建盖祠堂,每年祭祀不断。到现在巴蜀地区爱好文辞歌赋(的风气),是文翁进行教化(的功劳啊)!(二)司马迁平生喜好游历,正当他年少自负的时候,游历的脚步一天也不肯停下,不仅是被奇景异物役使,(更)是想通过看尽天下的大好景象来提升自己的气质修养,然后化为文辞。现在从他的文章来看,他平生曾经游历的收获便都融汇在文章中。向南漂流淮河,溯游长江,看到惊涛骇浪,阴风怒号,逆奔横冲,所以他的文章奔放旷远;泛游沅江湘江,凭吊屈原的亡魂,悼念舜的二妃的遗恨,湘妃竹上还有很多斑点,不知道屈原和二妃的尸骨还完好吗?所以他的文章感伤愤激;向北经过大梁的废墟,看着楚汉之战的古战场,浮想中仿佛看到了项羽的怒气,刘邦

8、的谩骂,龙腾虎跃,千军万马,大弓长戟,同时出现,一齐呐喊,所以他的文章雄勇猛健,使人胆战心惊;向西出游巴蜀,跨越剑阁险道,上有接天的高崖,却无斧凿的痕迹,所以他的文章斩绝峻拔因而不可攀登;在齐鲁一带的大都市研习儒学,观瞻孔子的遗风,邹峄的礼仪,在汶阳洙泗之上回转,所以他的文章典重温雅,好似正人君子的仪容面貌。天地之间变化的万物,大凡可以使人惊愕,使人快乐,使人忧伤,使人悲苦的,司马迁全都把它们吸收来写成文章,因此变化出没,如同四时变化无穷的景象,现在从他的文章看来,难道不确实是这样吗!2010年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1、 旧工业文明的老建筑 。2、( B )城市将失去一段记忆是下一代子孙批评我

9、们的原因 。(2分)3、( D )4、保留旧产业建筑的外貌,变更其使用功能。 。5、在上海城市正处于重新发展时提出,有现实意义; 在许多城市旧产业建筑面临被拆的背景下提出,有普遍意义; 认识到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努力才能完成,有长远意义 。6、突出了大雾使枯草呈现出霜花簇拥的美丽, 并有一种音韵美 。7、第一个“不知所措”总起下面路灯、车辆和人的“不知所措”, 强调大雾使城市失去了往常的秩序与规则, 为下文“我”的得意忘形铺垫 。8、三个短语的顺序与到的内容照应; 语意逐步推进, 作者先写大雾使周遭与自己阻隔起来, 再写因“阻隔”而产生“驾驭”的感受, 最后与黑夜的阻隔比较, 突出只有大雾才

10、能使自己清晰地注视自己 。9、先用比较舒缓的语言节奏细描四种步态, 再用短句组成排比概述其他步态, 节奏越来越快,最后用不确定的语气表明自己已进入得意忘形的境界, 巧妙地传递出情绪的变化 。10、 大雾中的你我不同于现实生活中常态的你我,是本真的, 这种难得的状态使我更加珍惜 。11、( A )( C )12、 朱自清独处在月夜下的荷塘边,获得了心灵上片刻的自由与宁静。 这与大雾使作者获得心灵的自由呢类似 。13、(1)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荀子劝学) (2)是处红衰翠减, 苒苒物华休 。 (柳永八声甘州) (3) 叫嚣乎东西 ,隳突乎南北。 (柳宗元捕蛇者说) (4)一鼓作气, 再

11、而衰 ,三而竭。 (左传曹刿论战) (5)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 (王安石登飞来峰) (6)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须待七年期 。 (白居易放言) (7)同声相应, 同气相求 。 (易乾)14、 渔家在夕阳染红的江水边柳树下卖鱼 的景象。15诗人描写自然美景和江村风情, 抒发了安宁悠闲和舒畅愉悦之情 。16、 主句中“树”与前面的“柳”照应, “红”(或“半江红树”)与前面的“日斜”照应, “卖鲈鱼”与“钓人居”照应。 这些都说明此诗主客照应相配,自然契合 。17、(1)( 离开 )(2)( 好像 )(3)( 根 )(4)( 类 )18、( A )( D )19、( B )20、(

12、6分)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1)凡六人乃周,更上一二尺则更大矣 (“凡”、“周”、前一个“更”各一分。) 总 共 六 人 才 能 合 抱 , 再 上 去 一 二 尺 树 围 就 更 大 了 。(2)枝之出于垣外者皆成干,屈曲下属地 (定语前置、“垣”、“属”各一分) 延 伸 到 墙 外 的 树 枝 都 成 了 树 干 , 弯 弯 曲 曲 地 垂 到 地 。21、(4分)本文的寓意一是: 赞 美 才 德 出 众 者 ;二是: 贬 斥混 迹 于 才 德 出 众 者 中 的 庸 碌 小 人 。22、 君 子 固穷 ,小 人 穷 斯 滥 矣 。23、 不受外界环境左右 。24、( C )25 司 马 迁 作 品 中 的 慷 慨 不 平 之 气 与 陶 渊 明 作 品 中 的 冲 平 和 对 比 , 突 出 了 作 者对 安 命 乐 天 的 追 求 ;将 闾 巷 小 夫 不 能 处 穷与 君 子 安 于 困 窘 作 对 比 , 强 调 个 人 的 修 养 对 于 安 命 乐 天 的 重 要;孔 子 盛 赞 颜 渊 与 责 备 子 路 对 比 , 突 出 自 古 以 来 身 处 困 窘 尚 能 安 命 乐 天 的 不 易 。 26作 者 仰 慕 陶 渊 明 安 命 乐 天 的 人 生 态 度 , 自 己 当 时 处 在 失 意 困 顿 之 中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