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医学学科人才建设研讨会上海卫生发展研究中心

上传人:le****9 文档编号:122186324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医学学科人才建设研讨会上海卫生发展研究中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上海市医学学科人才建设研讨会上海卫生发展研究中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上海市医学学科人才建设研讨会上海卫生发展研究中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上海市医学学科人才建设研讨会上海卫生发展研究中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海市医学学科人才建设研讨会上海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医学学科人才建设研讨会上海卫生发展研究中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甲流动态 “甲流”大流行可预测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的高星教授近日撰文指出:“甲流”大流行可预测。他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在应对季节性流感及其大流行的实践中逐步认识了一定的规律性。因此,今年的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是可以预测的。总体来看,“甲流”的预测包括流行时间、人类易感性、传播力、发病率和病死率几方面。一、 流行将持续至明年3月20世纪4次流感大流行规律证明,流行周期一般为23个流行波。此次南半球流感大流行第一波经历了4个月,可以预测北半球从9月初开始出现第二波,大致在3个月形成高峰,然后下降,整个时间约在56个月,即从9月份到明年3月份。季节性流感和流感大流行都

2、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在秋冬季和冬春季高发。此次流感首发于北美国家2009年的冬春季,新的亚型流感病毒在人类中循环形成第一流行波,然后再于秋冬季形成典型的第二流行波,此后病毒发生质变逐步稳定可能成为季节性流感,也可能继续量变变异,形成明年冬春季的第三流行波,之后,病毒再发生质变而稳定下来。二、 严重性由多个因素综合决定流感大流行严重性取决于病毒毒力、人类易感性、传播力、致病力、死亡原因和严重性机制、发病率、病死率等因素。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新的亚型病毒,人类对其缺乏免疫能力,因而具有普遍易感性。2009年4月,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从人体内分离。研究证实,它与季节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

3、明显不同,在8个特征性基因位点上来源于5个猪、1个人、2个禽的重组基因。它的遗传特征显示,PB2蛋白上的627位点表达的谷氨酸,具有典型的禽流感病毒(H5N1)高致病性的特征,是增加甲型H1N1流感严重性的潜在危险点。PB1-F2蛋白12位点,与H5N1禽流感病毒和1918年流感大流行病毒的高致病性密切相关,然而却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由此减低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致病性。M2蛋白31位点表达的天门冬氨酸,对金刚烷胺类抗病毒药物有100%的耐药性,而对达菲类抗病毒药有极高的敏感性。这是调控甲型H1N1流感病毒严重性的另一个潜在危险点。三、 发病率基本不会超过40%20世纪全球3次流感大流行实践

4、表明,流感大流行是一个高发病率的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一般在20%30%之间。此次流感大流行期间的甲型H1N1流感发病率基本不会超过40%。流感大流行是一个低病死率的呼吸道传染病,一般在1.03.0%之间。截止2009年10月23日,全球流感大流行病死率仍在1.29%。流感大流行病死率基本不会超过3.0%。1957年前出生者对甲流或有免疫力保加利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安赫尔格勒博夫9日对媒体说,1918年至1957年间流行的流感主要是甲型H1N1流感。因此,这期间出生的人大多已对这一流感病毒产生免疫力。格勒博夫解释说,1957年至今,甲型H1N1流感病毒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没有发生根本变异。因此

5、1957年前出生的人,仍有一定的“免疫记忆”,对目前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有一定的抵抗力。在此之前,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及南半球研究人员的病毒学观察也发现,1957年前出生的人体内有针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不同程度的抗体。“甲流”耐药性病例或有免疫系统缺陷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福田敬二近日说,美国和英国近日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耐药性病例均为免疫系统严重受损者,这表明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这部分人群体内易产生抗药性。因此,医生在治疗这类病人时需特别注意。近日,英国相关部门在5位住院患者身上发现了对达菲具有耐药性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而美国也在4名住院患者身上发现了耐药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

6、,这两批病例均为免疫系统严重受损者。福田说,此前发现的大部分耐药性病例都与患者在发病前先服用达菲进行预防有关,而新近发现的这两批病例却是在治疗过程中形成耐药性的,因此不同寻常。这也突出的表明,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免疫系统严重受损的患者体内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在对这部分人群进行治疗时,需特别注意用药方式及其对药物的反应情况。至于上述两批病例的出现是否意味着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生了变化,福田说,目前世卫组织尚不能给出确定答案。不过,就现有的调查情况来看,病毒本身应该没有发生重要变化。他同时强调了对新发现的病毒耐药性情况进行进一步调查和研究的必要性。福田重申,上述耐药性病例的出现并

7、不能说明达菲等抗病毒药物对甲型H1N1流感的疗效下降。只要及时、正确地用药,这些药物仍可有效防止重症病例的出现。 (本刊收集整理)疾病流行与控制专家呼吁:要重视丙型肝炎 社会上对乙肝知道的人比较多,而丙肝公众对它的基本知识存在普遍无知。一项丙型肝炎认知调查表明,只有1%的人对丙肝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有正确认识,高达80%的被调查者对相关知识不了解,有些医务人员对其也缺少应有认识。丙肝的认知率很低,检测率也低,仅有5%的被调查者进行过丙肝抗体检测。由于丙肝的症状比乙肝隐蔽,一般在早期很难自我觉察,不少病人直到肝硬化、肝癌时才检查发现患有丙肝。对丙肝的危害不能小视,感染丙肝病毒后有八成患者可以演

8、变成慢性丙肝,其病毒对肝脏进行持续性的破坏,可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据天津市肿瘤医院调查,约有10%的肝癌患者有丙肝病毒感染的经历。丙肝的危害性可能比乙肝还大。同乙肝一样,丙肝可以通过血液传播。贵州省有一丙肝病人从1998年2002年,先后输血给111名受血者,结果有80名被感染丙肝。丙肝可控可治,早发现和早治疗可使丙肝的治愈率达七八成。与乙肝只能控制病毒,难以治愈不同,丙肝可以清除病毒达到治愈。由于丙肝病毒亚型多,初次感染后形成的抗体不具有保护作用,因此容易再次感染。我国目前有丙肝病毒携带者3800万人,如不加以防范,丙肝今后有可能取代乙肝成为肝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有关专家呼吁,除了加强宣传,

9、普及丙肝防治知识外,应将丙肝纳入常规体检项目,以得到及早发现和应有的治疗。 (浙江中医药大学 楼锦新)科管会议纪要上海市医学学科人才建设研讨会为推动上海医学科技持续、良好地发展,促进亚洲医学中心目标的实现,上海市卫生局科教处和上海市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专科分会、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于近期召开了“上海市医学学科人才建设研讨会”。出席本次研讨会的人员有市发改委、市科委、市卫生局等领导;来自 5所医科大学、24家医院的科研管理专家;市慈善基金会领导、唯爱天使基金会领导及支持卫生事业发展的企业家代表共60人。市慈善基金会周剑萍、袁采副理事长、市科委施强华副巡视员、市发改委社会处李伟副处长等领导亲

10、临会议并发言。会议报告主题为:加强本市医学学科人才建设调研报告、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介绍、医院发展的决定因素:人才和科技。科教处张勘副处长作关于加强本市医学学科人才建设调研的会议中心报告。总结了上海市医学学科人才建设的历史和现状,提出以盘活存量为主的继承发展思路和以调节增量为重点的创新发展思路,包括继续实施临床医学中心、重点学科建设计划,继续实施医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完善学科人才建设体系,筹建上海医学科学研究院,建立上海市医学各学科的重点实验室(或研究所、研究中心)建设制度,组织全市医学重大项目联合攻关,组织开展适宜技术推广等,同时提出了关于加强医学科技全行业管理的战略思考。科教处许铁

11、峰副处长作关于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介绍的报告。报告介绍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背景和现状,总结了国内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模式以及本轮医改背景下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总体要求,回顾了上海住院医师培训的工作进展,分析了需要解决的重点难题,提出了政策建议以及后续要考虑的问题。与会代表在认真听取了报告,充分肯定了上海市卫生系统在医学学科人才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体制方面进行的不断创新,同时围绕会议主题,从决策者、执行者和社团企业的角度,在宏观层面、操作层面和社会支持层面展开深度讨论,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市科委施强华副巡视员强调了学科人才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对市卫生局科教处

12、加强医学学科人才建设工作的思路给予充分肯定和理解。指出学科人才建设工作必须要有经费支撑,争取政府经费支持是主渠道,同时建议以卫生发展基金的运作模式获取社会资金支持。发改委社会处李伟副处长、医改办张勇认为上海医学学科人才建设需要关注上海新医改的工作重点;加强全行业管理,做大卫生的概念;建设要软硬结合,项目、临床医学中心、人才培养基地一体化发展,注重内涵建设;关注基本医疗和高端医疗的需求,基本医疗模式可像麦当劳一样提供标准化、规范化服务,培养医德、医术兼备的社区医务人员,高端医疗要面向亚洲医疗中心目标努力,可像迪斯尼一样,各中心各有特色,建立国际先进的医学学科和培养高端医学人才;关注交叉学科、趋势

13、性学科发展,探讨以NIH上海本土化为模式的上海医学科学研究院成立的可行性。科教处张士珂调研员建议加强重大疾病的联合攻关工作,在一些重大疾病控制方面将重心前移到社区,高危干预时间提前,使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等一些慢性病的发展势头得到遏制。长宁区卫生局池捷副局长表示上海市卫生局通过战略设计、周密实施、统筹各方资源,建立和完善了上海市医学学科人才体系。此做法移植到区县,也促进了区县学科人才的快速发展。建议下一轮上海市医学学科人才建设,一要注意孵化和重点并重,二要有战略考虑重点,三要加强纵向联合和横向共享。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周剑萍副理事长关注上海卫生事业发展,支持上海卫生科技工作,对该基金会下属唯爱天

14、使基金协办此次研讨会的行动表示赞赏。她认为上海市医学学科人才建设需要加强社会需要的医德医风高尚、技术水平高的医生的培养,解决老百姓关注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同时需要培养世界级的医学名家,填补国内空白,进行世界性、前沿性研究,为上海市成为亚洲临床医学中心服务。上海市医学学科人才的发展需要全社会资源支持,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愿意承担这一角色,将在未来工作中加大对上海市医学学科人才发展的支持。 张勘副处长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上海市医学学科人才发展需求迫切,任重道远,需要政府宏观指导、各部门具体落实、社会各方支持。本次会议各方代表在对上海市医学学科人才建设发展的热情、激情和感情中顺利开展,各方代表为上海市医学学科人才建设工作献计献策,这将对相关工作起到积极推进作用。(医学情报所情报研究部)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