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巩固训练题含答案解析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新教材配套

上传人:李****室 文档编号:122184734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5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巩固训练题含答案解析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新教材配套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巩固训练题含答案解析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新教材配套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巩固训练题含答案解析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新教材配套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巩固训练题含答案解析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新教材配套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巩固训练题含答案解析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新教材配套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巩固训练题含答案解析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新教材配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巩固训练题含答案解析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新教材配套(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01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提升训练(解析版)课内巩固一、(2019海南高一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知?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

2、?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鼓瑟希,铿尔 B莫春者,春服既成C 冠者五六人 D唯求则非邦也与2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不吾知也 B毋吾以也 C则何以哉 D因之以饥馑3解释下列

3、句子中加点的词语。A以吾一日长乎尔 以 B非曰能之 能 C吾与点也 与 D是故哂之 是故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的志向是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义理。“夫子哂之”,说明孔子并不赞同子路的志向,因而对其表示讥笑。B冉有的志向是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则要等待高明的君子了,他谨慎小心,谦虚退让,孔子对其志向非常地赞赏。C公西华的志向是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小相”,他谦恭有礼,娴于辞令。但孔子并不认为其志在小。D曾皙洒脱高雅、从容淡定。他只愿能在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个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少年

4、,在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孔子对此表示赞赏,因为孔子也向往那种与世无争的生活。5翻译下列句子(1)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一、【答案】1C2D3以:因为 能:胜任 与:赞许 是故:因此,所以4C5(1)平时你们就说,:“没有人了解我。”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将怎么做?(2)一个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几个大国的中间,(邻国)派军队来攻打它,饥荒接着战乱而来。【解析】1A项,“希”通“稀”。B项,“莫”通“暮”。D项“与”通“欤”。2D项为状语后置,其他三个都是宾语前置。3本题考查课内实词或

5、虚词的用法。概括语境来确定它们的意义。本文省略成份较多,所以一定要逐字推敲。4A项说明孔子并不赞同子路的志向,因而对其表示讥笑。不是讥笑,不完全赞成,但不否定。B项孔子对其志向非常地赞赏,只是认同他的能力,对志向并未表示非常赞赏。D项也向往那种与世无争的生活错,是追求天下大同的和谐生活。5本题考查翻译能力。(1)则译为就,不吾知也为宾语前置句,不知吾也。知译为了解。则何以哉,这句也是宾语前置,以在这可以灵活译为做。何译为什么。(2)千乘之国,译为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算是中等国家。乎相当于。摄译为夹。后面的两句也要灵活翻译,用军队加之,就是侵略。用饥馑因之,就是有饥荒。二、(2019上海高一期末

6、)阅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完成小题。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知?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7、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把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2.篇末曾皙与孔子二人的对话存在不同的断句方式,除上面选文所用的方式之外,以下是另一种。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

8、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从到可推断,说话者分别是:A曾皙 孔子 曾皙 孔子 B孔子 曾皙 孔子 曾皙(2)不同的断句方式源于对文本不同的解读。你赞成哪一种?简要说明理由。二、【答案】1.治理国家,靠的是礼仪,他说话如此不谦虚,所以我才讥笑他。2.(1)A(2)第一种列举了几位学生的各种中译文,并分别给以评论,突出了孔子的教育理论,说理性很强。第二种,断开之后就是曾皙提问,孔子解疑,一问一答,层次鲜明,更能体现答疑的重要性。【解析】1.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

9、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注意为:治理。让:谦让。哂:讥笑。2.(1)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先审清题目要求“从到可推断,说话者分别是”,然后根据文章内容,通过对上下文的理解,推断其指代人物。本题中,很明显这是一组对话描写,因此,、分别是同一人,并且可以看出是两组问答,根据师徒身份,提问的应是徒弟曾皙,解答的是师傅孔子。故选A。(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的探究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先审清题目要求“不同的断句方式源于对文本不同的解读。你赞成哪一种?简要说明理由”,然后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

10、解,进行作答。本题中,如果赞同第一种,“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这段话就都是孔子而言,其意思是“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是他说话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那么是不是冉求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呢?哪里见得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公西赤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吗? 宗庙祭祀和诸侯会盟,这不是诸侯的事又是什么?像赤这样的人如果只能做一个小相,那谁又能做大相呢”,其中列举了几位学生的各种中译文,并分别给以评论,突出了孔子的教育理论,说理性很强。如果选择第二种,断开之后就是曾皙提问,孔子解

11、疑,一问一答,层次鲜明,更能体现答疑的重要性。三、(2016山东高一期中)阅读文段,完成小题。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知?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12、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居则曰 居:闲居,指平时在家的时候 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B夫之晒之 晒:笑 加之以师旅 加:加到上C端章甫 端:端正 舍瑟而作 作:起D吾与点也 与:赞成 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才

13、能,指为政的才能2与例句“千乘之国”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摄乎大国之间。B加之以师旅。C夫子哂之。D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以记言的形式记叙了孔子和四个学生谈话的场景,既写出了学生们不同的志趣、性格,又表现了孔子态度和蔼、思想明智、胸襟开阔的特点。B文章中孔子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弟子所言之志的不同评价,表现出他对子路的贬斥,对冉有、公西华的认同,对曾皙的赞赏有加。C文章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结构首尾完整,刻画的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朴素自然,在简约的叙述中给我们勾勒了一幅先贤论志的图画。D文章选自论语,我们从孔子

14、与弟子的对话中既可以读到孔子的政治、哲学、文化思想,也可以体会到论语言简义丰、含蓄凝练的特点。4将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2)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三、【答案】1C2A3B4(1)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2)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解析】1.C项,端:古代用整幅布做的礼服,这里作动词用,穿着礼服。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 2A都是“的”,BCD都是代词。3B“对冉有、公西华的认同”错。4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