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卫生-第五讲:人际交往和心理卫生(2011年5月-)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22142879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4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卫生-第五讲:人际交往和心理卫生(2011年5月-)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心理卫生-第五讲:人际交往和心理卫生(2011年5月-)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心理卫生-第五讲:人际交往和心理卫生(2011年5月-)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心理卫生-第五讲:人际交往和心理卫生(2011年5月-)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心理卫生-第五讲:人际交往和心理卫生(2011年5月-)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卫生-第五讲:人际交往和心理卫生(2011年5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卫生-第五讲:人际交往和心理卫生(2011年5月-)(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心理卫生 人际交往与心理卫生 人是一种社会的动物 亚里士多德 大多数人一生中要花费许多时间与别人交往 对德克萨斯大学学生的社会行为所做的量化研究 让学生带上迷你卡带录音机和麦克风 在非睡眠时间里 由电脑制的录音机每隔12分钟录音30秒 尽管研究的时间只限制在非周末的时间 包括上课时间 结果发现几乎30 的时间是花在交谈上的 Mehl Pennebaker 2003 第一节人际交往的一般功能 信息沟通功能心理卫生功能自我认识功能人格发展功能 第二节人际交往理论 一 归因理论 行为如何归因 归因的定义 是指根据所获取的各种信息对他人的外在行为表现进行分析 从而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换言之 归因就是他

2、人的外在行为表现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和推论的过程 归因的类型 特质或内部归因情境或外部归因归因的理论 1 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论理论 2 凯利的共变归因理论常见的归因偏差 1 琼斯 Jones 和戴维斯 Davis 的对应推论理论 该理论认为为了实现内部特质归因 我们既利用个体情景的线索 也利用已知的关于个体的信息 该理论阐述了在怎样的条件下我们更倾向作内部特质归因 1 非社会赞许性 2 自由选择性 3 非共同性效应 4 非社会角色行为 2 凯利 H Kelly 的共变归因理论 共变定律 这个模型指人们试图发现一个特定效应和一个特定原因是否在不同的情境下共同发生 关注三个问题 相应的有三个维度

3、1 行为是否是特别的 特异性 2 行为是否具有一致性 一致性 3 行为是否具有连续性 连续性 如何归因 当特异性低 一致性低 一贯性高时倾向于作个性的内在归因 当特异性高 一致性高 一贯性高时倾向于作情境的外在归因 常见的归因偏差 基本的归因错误 人们在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归因时 往往将行为归因于内部稳定的性格因素 而忽视引起行为的外部客观因素 行动者 观察者效应 这一归因偏差指的是 尽管我们常常将他人的行为归因于较稳定的人格因素 但我们却倾向于将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部因素 即随情境而变 这在行为本身无所谓好坏优劣时更是如此 常见的归因偏差 虚假独特效应 我们倾向于认为自己在一些能力上有独一无二的超

4、常表现 在能力上 自利归因偏差 人们有接受成功的荣耀 拒绝失败的责任的倾向 更爱自己承担家务 伦理道德 工作能力 优点 驾驶技术 聪明才智 赡养父母 摆脱偏见 原因 1 自尊的动机 2 我们更容易回忆起自己做过什么 常见的归因偏差 虚假一致效应 我们倾向于假设其他人会做出与我们一样的反应 把自己的行为看作是典型的 在态度和行为上 我看很少有人能维持传统的家庭关系 麦当娜 原因 1 人们喜欢与他们在态度上 行为上相似的人为伴 2 我们自己的信念特别突出 以致于增强了对一致性的信念 3 通过预测自己的态度或行为 想象别人也会这样 4 通过一致性证明自己的信念或行为是正确的 合适的 以此来保持自己的

5、自尊 二 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在个人过去的学习经历中寻求行为的原因 认为人们现在的行为由过去的经验所决定 人们在特定的环境中学会特定的行为 随着时间的流逝 这些行为将成为习惯 学习的发生一般有三种机制 经典条件反射 以巴甫洛夫为代表 操作条件反射 以斯金纳为代表 观察学习 以班杜拉为代表 操作条件反射的类型 正强化 行为的结果导致积极刺激增加 则该行为增强负强化 行为的结果导致消极刺激减少 则该行为增强消退 行为的结果使积极刺激减少 从而使行为减弱惩罚 行为的结果使消极刺激增加 从而使行为减弱 三 相互依赖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 主要用于解释亲密关系的建立 当人们之间在思想 情感和行为上有相互作用时

6、 他们就是相互依赖 彼此影响的 假设人们一直在留意某个交往或关系中的回报和成本 关注从一种关系中获得的整体结果 即是盈余还是亏空 可以通过协调使两个人的收益都实现最大化 盈余的比较水平大于等于替代物的比较水平时 会继续维持双方的关系 四 自我成长理论 人际交往能促进个人的自我成长 完成自我实现的需要 友谊对个人成长特别重要 健全友谊关系的四个特点 1 真诚2 温暖3 共情4 自我暴露 五 对称理论 由纽科姆提出 即认为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 对称关系有助于保持和增进人际吸引 六 相互作用分析理论 由E Berne于1957年提出 每个人的人格中都有三个成分 父母 P 成人 A 与儿童 C 存在四种

7、人际交往心理模式 1 我不行 你行2 我行 你不行3 我不行 你也不行4 我行 你也行 七 社会渗透理论 认为亲密关系的发展是随着人们逐渐相互自我暴露而不断发展的 暴露得越多 两个人的关系就越亲密 自我暴露就是向别人讲心里话 坦率地表白自己 自我暴露分四个阶段 定向阶段 探索性表达情感阶段 表达情感阶段 稳定地表达情感阶段 自我暴露的影响因素 回报 喜欢自我暴露的冒险性 冷淡 排斥 控制感丧失 出卖 第三节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 一 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 接近性熟悉性相似性互补性个人特征 外表 热情 竞争力 二 人际交往中的常见效应 晕轮效应 光环效应 是指当对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

8、后 人们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原因 即使人们只拥有少量信息 也倾向于作出一致性评价 因为认为某些个性特征是会一起出现的 如 漂亮 善良 聪明热情 诚实 友好 慷慨 实验1 苏联学者博达列夫在一次实验中 曾向两组大学生分别出示同一个人的照片 在出示照片前 实验者向第一组被试说 照片上的人是一个恶贯满盈的罪犯 而向第二组被试说 此人是一个大科学家 然后让两组被试对照片上的人进行描述 第一组的评价是 深陷的眼窝 证明了他内心的仇恨 突出的下巴 意味着他沿罪恶道路走到底的决心 第二组的评价则是 深陷的双眼 表示了他的思想深度 突出的下巴 体现了他在认识道路上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实验2 H

9、凯利在1950年做的一次实验中 他告诉学生 教经济学的教授有事要做 故暂请一位研究生代课 他对两组学生介绍说 该研究生是个既好学又有教学经验和判断能力的人 但他对其中一组学生说 此人为人热情 对另一组学生却说 此人比较冷漠 介绍之后 凯利让这位代课教师在两个组分别主持了一次20分钟的课堂讨论 然后 再让学生陈述对他的印象 实验结果发现 1 两个组的学生对代课教师的印象大相径庭 一组认为老师有同情心 体贴人 有社会能力 富有幽默感等 另一组却认为老师严厉 专断 这表明 两个组的学生对老师的印象都夹有自己的推断成分在内 或由热情的特点推断出一系列优点 或由冷漠的特点推出一系列缺点 2 两个组的学生

10、对老师的印象进一步影响到他们的发言行为 印象好的那组积极发言者达56 而印象不好的那组积极发言的只有32 首因效应 第一印象效应 指的是在社会认知过程中 最先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如某人在初次会面时给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这种印象就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左右人们对他以后的一系列心理与行为特征进行解释 第一印象就像一个记忆夹 以后的信息只有符合的才会夹进去 不符合的就删除了 由于首因效应的存在 使得人们对他人的社会认知往往表现出这样的倾向 即当人们只获取了有关他人的少量信息时 就力图对他人的另外一些特征进行推理 判断 以期形成有关他人的统一 一致的印象 A S 卢钦斯的实验 卢钦斯用了两

11、段杜撰的描写一个叫詹姆的学生的生活片断的文字做实验材料 这两段文字描写了两种截然相反的人格特征 卢钦斯以不同顺序对这两段材料加以组合 一种是将描写詹姆性格内向的材料放在前面 描写他性格外向的材料放在后面 另一种顺序则正好相反 接着 卢钦斯将材料让两组水平相当的中学生被试阅读 并让他们对詹姆的性格进行评价 实验结果表明 先阅读的那段材料对被试进行的詹姆性格的评价起着决定作用 近因效应近因即最后的印象 近因效应指最后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 卢钦斯的另一个经典实验 具体的做法是 在让被试阅读有关詹姆性格的两段描写文字之间 有一时间间隔 即先阅读一段后 让被试做数学题或听历史故事 再读第二段

12、实验结果与前述实验正好相反 这时对被试进行的詹姆性格的评价起决定作用的已不是先阅读的那段材料 而恰恰是后阅读的那段材料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究竟哪个起作用 在关于某人的两种信息连续被人感知时 人们总倾向于相信前一种信息 并对其印象较深 即此时起作用的是首因效因 而在关于某人的两种信息断续被人感知时 起作用的则是近因效应 认知者在与陌生人交往时 首因效应起较大作用 而认知者与熟人交往时 近因效应则起较大作用 刻板印象效应就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刻板印象一般是经过两条途径形成的 其一是直接与某些人或某个群体接触 然后将其某些人格特点加以概括化和固定化 其二是依据间接的资料

13、形成的 即通过他人的介绍 大众传播媒介的描述而获得的 男女大学生对两性角色赋予的不同期望特征 皮格马利翁效应 自我实现的预言 实验 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哈佛反射探测实验 1968 我们以印象形成时所作的假设对对方作出期望或行为 我们的期望会变成现实 对方的行为方式会证实最初的假设 实验 男性被试与女性被试通过电话交谈相互认识 给每个男性被试一张他交谈的女性被试的照片 照片上的女性经评价分别为 有吸引力的 和 无吸引力的 而实际上电话那头的女性是随机安排的 盲 评判者评估 被评价为 有吸引力的 女性更乐于社交 友善 热情 自信 活泼有生气 说明女性被试被男性被试相信是 有吸引力的 她确实表现得更有

14、吸引力 三 喜欢的回报与得失现象 喜欢的回报 如果对于一个人 我们只获得一点信息 即他喜欢我们 那么我们会有一种预先的姿态 我们也喜欢他 如果我们知道他不喜欢我们 我们也会不喜欢他 喜欢的得失 我们最喜欢的人是对我们的喜欢程度在增加的人 四 致命的吸引 尤其在婚姻关系中 最初吸引我们的某人身上的个人品质有时却可能成为两人关系中最致命的缺陷 如 男性事业成功 自信 独断的工作狂对自己强烈的兴趣 嫉妒心 占有欲女性的聪明 自立 过强的自我 第四节人际交往的技巧 一 印象管理的技巧 印象管理指我们努力控制自己给别人留下的印象 印象管理的基本目的是建构与他人的交往 使我们可以获得理想的结果 1 希望他

15、人积极地看待我们 或如我们所愿地看待我们 2 希望呈现给他人多种多样的自我形象 印象管理就像演戏 在社会交往中有前台和后台之分 EringGoffman 表演者在后台为前台表演作准备 掩饰那些不能在前台表现的东西 这就象演员的化装一样 从前台退入后台 表演者就可以得到休息和放松 以消减在前台表演时的紧张 后台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地点 这只是相对于表演场合即前台而言的 积极印象管理的策略 遵循社会情境的规范表达相似的观点自我促进 希望自己看起来更有竞争力发自内心的称赞 希望能让别人喜欢自己具有令人愉快的特征 真诚 喜欢别人 赞同别人等 利用犯错误效应让别人为你遭受痛苦让别人给你提供帮助利用喜爱的增减

16、效应 二 人际沟通的技巧 1 人际沟通的概念人际沟通是信息传递 接收和反馈的一种有目的 有意义 互动的过程 2 人际沟通的要素 5W Who 谁 谁传递信息 发出者 What 什么 传递什么 信息 How 怎样 怎样完成传递 渠道 Whom 向谁 向谁传递 接收者 Where 在哪里 在哪里传递 环境 3 沟通渠道 言语沟通非言语沟通 4 言语沟通技巧 说话技巧 1 TACTFUL T Thinkbeforeyouspeak 三思而后 言 A Apologizequicklywhenyoublunder 失言时立刻致歉C Communicate don tcompete 和别人沟通 不要和别人竞争T Timeyourcomments 挑对说话的时机F Focusonbehavior notonpersonality 对事不对人U Uncoverhiddenfeelings 了解别人的感觉L Listenforfeedback 聆听他人的回馈 说话技巧 2 善于沟通的人的共同特质 有全新的视角有宽阔的视野充满热情很强的好奇心不会喋喋不休地谈论自己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有幽默感 不介意自嘲具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