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角度看中英恭维语的异同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125037 上传时间:2020-03-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文化角度看中英恭维语的异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文化角度看中英恭维语的异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文化角度看中英恭维语的异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从文化角度看中英恭维语的异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从文化角度看中英恭维语的异同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文化角度看中英恭维语的异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文化角度看中英恭维语的异同(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文化角度看中英恭维语的异同 来源:英语毕业论文 http:/ 恭维是说话人对他人尤指听话人所具有的某种优势而明确 地 或 隐 含 地 进 行 积 极 评 价 的 言 语 行 为。恭维的信息功能在于它的评价意义, 而其情感功能表现在表达欣赏、羡慕、敬佩或鼓励的同时, 能创造出一种融洽、和谐的交际氛围, 因此又被称为 社会润滑剂 。( Manes and Wolfson Holmes Her bert )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 英汉语言中恭维语的内容、使用场合、形式和应答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国内外的语言学界对恭维语进行了 大 量研 究 (Pomerantz Val

2、des&PinoM anesW olfson Ho lmes H er bert, Zuo H uanqi Zou WeichengZhao Y ingling L in Feng 。他们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大多是随机抽取日常生活中的恭维语素材和其应答部分。M anes和 Wolfson把恭维语的收集对象主要放在美国的中产阶级上, 他们发现恭维语的句法和语义构成有一定的规律性。继他们之后, Holmes和 Herbert对恭维语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其研究涉及到恭维语的应答部分,在研究中他们还发现性别差异对恭维语有一定影响。在国内, 贾玉新对80名不同层次的中国人使用恭维语的情况做了详细的调查。

3、结果显示, 无论是在句法结构上还是在语义组成上, 汉语恭维语都是高度格式化, 其句法结构与英语恭维语句法相比, 有的大相径庭, 有的极为相似。以上研究, 都是针对口头恭维语进行的, 对书面恭维语所作的研究相对比较少, 这必须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一、关于恭维内容的对比因为社会价值观不同, 引起社会评价的注意焦点不同,也就决定了中西方语言中作为恭维话题的内容存在着差异。例如有关外表和能力的恭维语出现频率都很高, 但所侧重的内容却有所不同。在英语国家特别是在美国, 占据最主要地位的就是关于个人外貌仪表的积极评论, 而个人的服饰与发型更是恭维的重心所在。这类恭维的接受者多以女性为主, 这与美国社会注重

4、女性外表的风尚紧密相关。在中国, 女性的外貌仪表也同样是被恭维的一个内容, 但不占主导地位, 并且更多地局限在女人与女人之间。男性一般不称赞女性, 女性也较少主动称赞男性, 否则会被认为轻浮、不正派或别有用心。这也许与中国古代的 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 的训诫有关。就对外表的恭维来说, 美国人侧重 刻意修饰的效果 ,而中国人在恭维别人的外表时更注重自然气质。例如: 美国人对发型恭维很多, 但对拥有良好发质的欣赏却很少, 他们会说 You look nice today , 而很少用 You are beautiful 。可见, 美国人的恭维强调适用性, Y ou loo k nice today

5、 可用于任何人, 不管他( 她) 事实上是否漂亮。另外,美国是个新兴国家, 喜欢新事物, 欢迎新事物, 美国人喜欢有变化, 喜欢生活丰富多彩, 新事物更易成为恭维对象; 而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 中国人喜欢沉湎于对过去的怀念, 这决定了 旧 在恭维内容中所占的比例相当可观。中国人提倡尊老爱幼, 例如将邓小平尊称为 邓爷爷 ,对稍年长的人称之为 老大爷 或 老大妈 , 而西方人却忌讳提到 老 字。同时, 西方人在外面喜欢恭维自家人, 包括自己的配偶、父母及子女; 而中国人在别人面前把自己或家人说得太好就会被人瞧不起, 认为他不懂 礼 或太虚浮, 所以一般就以他人的家庭成员作为恭维对象。这也反

6、映了中国人注重自谦这一品德修养的社会准则。另外, 英语文化背景下需要回避的一些问题, 如有关个人的年龄、姓名、性格、家庭生活、婚姻状况、工资收入等在汉语文化背景下却经常被提及, 甚至常被用作恭维话题。2、 关于恭维使用场合和形式的对比虽然英汉恭维语的主要功能是为了保持双方和谐一致的关系, 但英语恭维语倾向于表达平等一致的关系, 而汉语则侧重于表示尊重和关心对方。不同的场合或者是在相同的场合, 英汉恭维语的表达方式都不太一样。 比如去别人家做客即将离去时, 英语文化背景下的客人会感谢主人的招待, 并恭维他( 她) 的晚饭做得很好, 自己过得很愉快,It s so nice to be with

7、y ou t his evening T his dish is delicious I had a pleasant time 等等通常会成为他们的告别语; 而汉语文化背景下的客人却一般以道歉的方式表达对主人的谢意, 诸如 今晚做了这么多菜, 辛苦你了 或者 今晚打扰你这么久, 真不好意思 之类。N essa Wo lfso n 在她的 Co mpliments in Cr oss Cult ur alPer spectiv e 一文中指出: 西方恭维语在形式上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 那就是它们的格式相当固定。无论是从句中负载赞扬语义的词汇上看, 还是从整个句式的结构上看, 我们都能得出一个结

8、论: 西方恭维语是一种高度格式化了的客套语。Nessa Wolfson 曾对她收集的 686 个实例做过统计, 80% 的称赞语都是靠形容词来表达积极评价, 其余的一些恭维语则是由动词来承担, 最常用的是 like 和 love。在汉语中, 大多数恭维语都包含着副词, 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 真 , 还有 太 很 特别 等。美国人在恭维别人时特别强调个人的看法, 比如 I love it I like it 。中国人在恭维别人时喜欢强调对方, 你 你的 用得较多。 I like与汉语的 我喜欢 相近, 但 我喜欢 比 I like 感情色彩要强, 通常用来表示说话人的偏爱和意愿, 在多数情况下会

9、被理解为间接的请求, 而不是恭维。因此, 汉文化背景下很少用 我喜欢 来表示恭维。英语恭维不仅在词汇选择上有很大的规范性, 其句型结构也高度形式化。根据沃尔夫逊的统计, 主要有以下 3种形式: 第一, NP( Noun Phrase , 名词短语) + is/ looks +( r ea lly) A DJ ( 形容词) ; 第二, I + ( really ) like/ lo ve + N P( 名词短语) ; 第三, PRO ( 代词) + is + ( r eally) ( a ) A DJ( 形容词) + N P ( 名词短语) 。中国人则不太重视恭维的形式, 而重在情感的表达, 所

10、以其句式和词汇选择比较自由。在汉语形式应用中, 还有一个独具中国文化色彩的特征。那就是有一些广泛流传、广为人知的典故、成语、俗语以及古诗古词, 常常出现在称赞语中, 如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赛西施 等等。这既能让对方意会自己的褒扬之情, 又符合中国人含蓄美的文化特征, 同时体现了汉语称赞形式的不拘一格、灵活自由。但如果直接把这些译成英语, 不解释其文化渊源, 那么善意的动机、美好的愿望都可能造成不如人意, 甚至是意想不到的结果。三、关于恭维回应方式的对比人们一般趋向于这样一种观点, 即认为西方人倾向于肯定对方的恭维, 通常以 Thanks 或 Thank you 作为回答, 而中国人往往否定

11、别人的称赞, 以 哪里, 哪里 作为回答, 但事实上并不尽然。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对 700 多名大学生进行过调查, 发现 65. 14 % 的学生 受恭维的感受是不安的, 并产生种种 恭维反射。其他一些学者的调查和访谈也发现, 与众人的想法相反, 恭维常常会引起人们的不安、戒备、甚至有遭挖苦的感觉。美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 生活在这个 大熔炉 中的人对称赞的反应绝不是单一的。从礼貌的原则来看, 不赞同对方的恭维是一种伤面子的行为, 因此对恭维表示赞同是最好的选择。但赞同对方的恭维又与自谦的社会规范相矛盾, 所以人们为了在交际中两者兼顾, 使用了各种各样的回答。中国人在以谦虚为美德的文化

12、传统影响下, 更多以 哪里, 哪里 不行, 不行 惭愧 过奖 等自贬的方式回答。在这一点上,中美国家的人在面对恭维时, 心里产生的最初情感反应实际上是一样的, 都是愿意听到恭维语, 但又不好意思接受,担心自己其实不如别人说得那么好。中美国家对恭维的回应大致分为三类。一是直接接受式(Acceptance) 。这种接受式可分为: 1. 感谢式( Appreciation token) , 用 T hanks 或 谢谢 作答, 这种回答可以避免对恭维内容表态, 一方面, 在恭维不能返回对方, 只能单向传递的时候, 人们总是对别人的恭维报以 谢谢 , 另一方面, 当双方地位不同, 地位高的人夸奖地位低

13、的人时, 也通常以 谢谢 作答; 2. 同意式( Agreement), 以 I like it , too我也挺喜欢的 这样的形式回答, 表明与恭维者意见一致;3. 愉悦式( P leasur e) , 一般用 I m ver y glad to hear that我听了很高兴 来回答, 表示被恭维者听到别人的称赞后的快乐心情;4. 微笑式( Smile), 以微笑或点头对对方的恭维表示认可和同意。二是修正接受式(Acceptance with Amendment) 。这种方式也可分为: 1. 回赠式( Return) , 通常回答说 Yours are nice , too ; 2. 降格

14、式( Downgrade) , 比如, a) It s a delicious cake, b) It s not really beautiful tolo ok at, b 通过指出称赞目标的 不足之处 最终使称赞目标的价值得以降格; 3. 夸大式( Magnification) , 即接受称赞, 但认为称赞的程度还不够, 还需要自我称赞, 此类情况常出现在熟人之间, 这种回应方式表面上看起来违背自谦的社会礼貌原则, 但实际上常带有自嘲、骄傲或开玩笑的口气, 如, a) 这幅画真漂亮, b) 你也不看看是谁画的; 4. 转移式(T ransfer), 即把话题转移到第三者或其它物品上去,如

15、, a) That s nice work, I don tknow how you did it, b)It s easy w hen yo u have goo d too ls ; 5. 评论 式 ( Co mment) , 即说明被称赞物的来历, 听者用介绍背景的方法来表达 接受+ 同意 的态度, 如, a) That s a beautiful wedding go wn, b) It s coolcot ton ; 6. 质疑式 ( Question) , 用提问的方式证实对方的夸奖, 如 a ) T hat s a nicesweater , b) Do yo u r eally

16、 think so。三是非接受式( N on-acceptance) 。一般以 N o 或 不行 作为回答, 也可以转移话题, 如用 你吃了再说吧 别开玩笑了 等来回应对方的恭维。由此可见, 英汉恭维的回应方式虽然有很多相同之处,但各有侧重。西方人侧重于接受, 而中国人则侧重于拒绝,这是由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与交际规则决定的。值得一提的是, 中国人对恭维的习惯性回答 哪里, 哪里 还有一层往往被人们忽视的意思: 它并不是对恭维的完全否定, 它否定的重心在于被恭维者, 而不是恭维者的鉴赏力。事实证明, 中国人在作恭维回应时, 通常采用 修正型接受的策略。另外, 英汉文化背景下对恭维语回应模式的选择还受人际关系的远近程度、社会地位、年龄差别等因素的影响。总之, 恭维语是语言使用中人们协调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 它对于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维持社会和谐, 促进社会文明有着十分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