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22109171 上传时间:2020-03-0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莆田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一 地理必修2命题人:龚宣渤 方超平 审核人:丁珍珠 韩建存 陈焱萍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二卷,9页。本次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100分。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mm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3作答第I卷时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第II卷时,请用0.5mm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否则你就不用考虑本卷我们会不会给你分数或给你多少分了。4祝考试顺利!第I卷 选择题(共75分)我国是

2、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协调人口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 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A. 资源总量B. 人均物质消费量C. 科技水平D. 人口数量2. 我国下列地区中,环境承载力最大的是A. 青藏高原B. 新疆南部C. 珠江三角洲D. 云贵高原【答案】1. A 2. C【解析】【1题详解】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要保证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有足够的自然资源,故资源的丰富程度是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技术水平,人口的消费水平,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但不是首要因素。人口数量不是制约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故该题选A。【2题详解】题干所给四个地区相比较,珠江三角

3、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自然条件最为优越,故其环境承载力最大;而青藏高原高寒缺氧,云贵高原地势起伏大,新疆南部沙漠地区气候干旱缺水,三个地区环境承载力小。故该题选B。【点睛】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科技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而资源状况则是影响人口承载力大小的首要因素,消费水平和其呈负相关。下图我国四省区20002010年人口变动情况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3. 据图分析2000年时人口数量最少的省份是( )A. 湖北B. 四川C. 浙江D. M省4. M省最有可能是( )

4、A. 安徽B. 福建C. 贵州D. 广东5. 图示人口变动情况对M省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促进第三产业发展B. 有利于农业专业化C. 缓解当地人地矛盾D. 减轻文化教育负担【答案】3. C 4. D 5. A【解析】该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人口增幅的影响因素,人口迁移影响。【3题详解】读图,图上面横轴数值表示增幅百分比,下面横轴表示人口变动数量。根据图中数值分析,湖北10年人口减少304万人,10年增幅等于-5.0%,可以计算出总人口是6080万人。四川省10年人口减少了251万人,10年人口增幅等于-3.0%左右,可以计算人口总数是8366万左右; M省人口增加了1789万,1

5、0年人口增幅约为20%,可以计算人口总数是8945万;浙江省人口增加了766万人,10年人口增幅约为15%,可以计算人口总数是5106万左右。综合以上分析,人口总数最少的是浙江省,故选C。【4题详解】M省人口自然变动是674万人,净迁入1115万人,10年人口增加1789万人。该地有大量人口迁入,应是位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可能是广东,D对。安徽、贵州位于中西部地区,属于人口迁出城市,福建的人口总数不满足,故A、B、C错。故选D。【5题详解】读图,M省人口净迁入是正值,且净迁入大于自然变动,说明是人口迁入地区。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对人口迁入区的影响。促进第三产业发展,A对;迁入区的农业不居经济的

6、主体地位,对当地的农业影响小,B错;人口增多,增加了当地人地矛盾,C错;增加了文化教育负担,D错。故选A。下图为三类工业投入结构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6. 与甲、乙、丙工业投入相符合的是( )A. 飞机制造厂、服装厂、甘蔗制糖厂B. 甘蔗制糖厂、服装厂、飞机制造厂C. 甘蔗制糖厂、飞机制造厂、服装厂D. 服装厂、甘蔗制糖厂、飞机制造厂7. 与图中乙类工业投入相符合的是( )A. 吉林家具厂B. 福建制鞋厂C. 宝山钢铁厂D. 广西炼铝厂【答案】6. D 7. A【解析】【6题详解】从图中可看出甲工资投入最多,说明应该是劳动力导向型企业;乙类企业原料投入多,说明应是原料导向型;丙类企业科技投入多

7、,说明是技术导向型企业。材料中服装厂是劳动力导向型;制糖厂需要消耗大量原料,故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而飞机制造厂属于技术导向型工业,故选D,其余选项可排除。【7题详解】本题可利用排除法。图中乙类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福建制鞋厂是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宝山钢铁厂是市场导向型工业(接近于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广西炼铝厂是动力导向型工业,应接近于火电厂或水电站;而吉林长白山森林面积广,在长白山的家具厂属于原料导向型,故选A。读“某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下图甲)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下图乙),完成下列小题。8. 图中,反映的现象是( )A. 城乡差别拉大B. 城市化加速C. 城市郊区

8、化D. 逆城市化9. 甲、乙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乙处在( )A. 时段B. 时段C. 时段D. 时段【答案】8. D 9. A【解析】【8题详解】从图中信息可知,阶段城市人口比重高,说明城市化水平高。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下降,体现了逆城市化现象。选择D项。逆城市化是人口从大城市和主要的大都市区,向小的都市区、小城镇甚至非城市区迁移的分散化过程。主要原因是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自然化倾向的追求、大城市工业向外寻找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以及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发达,反映了城市化减缓,城乡差别缩小,故AB错;城市郊区化是逆城市化的前提,是市中心的人迁到郊区去住,不一定就处于城市化的高水

9、平阶段;而逆城市化是随着后工业化的来临,人口从大城市市区流向乡村和小城镇,使得城市人口比重降低。C错。故选D。【9题详解】根据题意可知,乙处产业结构是以第一产业为主,约占50%;工业约占30%,服务业约占20%,城市化处于中期加速阶段。所以选择A项。时段城市化水平高,应是后期阶段,故可排除。故选A。【点睛】逆城市化是人口从大城市和主要的大都市区,向小的都市区、小城镇甚至非城市区迁移的分散化过程。主要原因是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自然化倾向的追求、大城市工业向外寻找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以及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发达。城市郊区化和郊区城市化不是同一意思。1、郊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是现代的一种普遍现象,即城市附

10、近的郊区开始变成城市。伴随着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城市中心城区以外的郊区乡村区域的城市化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标准第208款给城市化下的定义是:“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得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2、城市郊区化:城市郊区化,即郊区化(suburbanization),就是城市在经历了中心区绝对集中、相对集中和相对分散以后的一个绝对分散的阶段,它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出现绝对数量的下降。下图为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0. 图中a、b、c分别代表

11、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 住宅、商业、工业B. 商业、住宅、工业C. 工业、住宅、商业D. 住宅、工业、商业11. 据图可知,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因素B. 文化因素C. 经济因素D. 政策因素【答案】10. B 11. C【解析】【10题详解】商业付出地租价格最高,且距离市中心近,故a对应商业用地;b地区租金较市中心要低,又接近市场,可方便工人上下班,故对应住宅用地;c远离市中心,只有工业出租金最高,且郊区工业用地面积广,布局在郊区可减轻对城区的污染,故c对应工业用地。故选B。【11题详解】城市功能分区的实质是各种经济活动对城市土地利用的竞争,导致了同类经济活动的

12、集聚。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历史因素等方面,其中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故C项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内侧划了斜线的车道为可变车道(左图),在进入可变车道前,需随时根据相应指示牌(右图)确定行驶方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2. 可变车道主要出现在A. 高速公路B. 城市干道C. 乡镇道路D. 步行街道13. 设置可变车道的主要目的是A. 降低车流行驶速度B. 高效利用道路资源C. 减少路面的车流量D. 美化道路地面环境【答案】12. B 13.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学生要增加生活常识,了解日常生活的地理知识,然后才能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解释。【12题详解】可

13、变车道主要是针对部分高峰时段车流集中,但车道偏少;或者早晚高峰时段来回车流量有明显差异的路段。碰到这种车道,根据可变车道的指示走就行了。可变导向车道主要设置在交叉口,可依据不同时段车辆流量流向的特点,对流向进行灵活调控,变换车道的行驶方向,缓解交通压力。尤其适用于需要采取时间性交通管理措施的交叉口。所以可变车道主要出现在城市干道,选择B。 【13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设置可变车道的主要目的是高效利用道路资源,减少交通拥堵,缓解交通压力。选择B。下图中右上角显示的是该城市的风频,其中线段的长度表示该方向上的风频的大小。据图并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题。14. 地宜布局的工业部门及优势条件是( )A.

14、纺织厂 劳动力数量多B. 炼铝厂 能源供应充足C. 家具厂 靠近消费市场D. 精密仪器厂 科技力量雄厚15. 如果在处建钢铁厂,下列有关区位评价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地形开阔,地势平坦,有利于建厂B. 交通便利,有利于能源的输入C. 靠近城区,便于职工的上下班D. 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对城区环境的污染小【答案】14. D 15. D【解析】【14题详解】地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环境好,且附近有大学,科研能力雄厚,故适宜布局一些高科技企业,答案选D。炼铝厂附近有火电厂或水电站最好;家具厂适宜布局在消费市场附近;大学附近多是高水平人才,普通劳动力较少,故其余选项可排除。故选D。【15题

15、详解】根据图中右上角的风频图可看出该城市的主导风向是东南风和西北风,地位于城市主导风向东南风的上风向,对城市环境污染较大,D叙述错误。其余说法是正确的,本题要求选择说法错误的选项,故选D。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基塘模式结构图,该模式曾经被联合国推介为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在基塘模式多以花基、菜基为主。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6. 形成基塘农业模式的主导因素是( )A. 热量B. 光照C. 地形D. 降水17. 导致传统基塘模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劳动力成本上升B. 农业科技的发展C. 政策导向的改变D. 市场需求的改变【答案】16. C 17. D【解析】该题考查区域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的主导因素,影响农民种植作物类型的主导因素。【16题详解】珠三角基塘生产农业模式是因地制宜,将低洼地区挖成池塘,塘泥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