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对比研作业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108153 上传时间:2020-03-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汉对比研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英汉对比研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英汉对比研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英汉对比研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英汉对比研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英汉对比研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汉对比研作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英汉对比研究第一章:综合语与分析语(Synthetic vs. Analytic)综合语的特征是运用形态变化来表示语法关系。古英语等都属于这类语言。分析语的特征是不用形态变化而用词序及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汉语是典型的分析语。现代英语运用遗留下来的形态变化形式、相对固定的词序及丰富的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因此属于综合分析语。形态变化、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三大语法手段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具有不同的特征。一英语有形态变化,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英语的词缀灵活多变,数量多,运用其形态变化,表示动词的时态、语态和语气,使用确有严格的规则,往往带有强制性;汉语没有形态变化,一般要通过借助词序、安排

2、词序、隐含意义或其他办法分别表达语法意义。二英语词序比较灵活,汉语词序相对固定。英汉的排列顺序都是:主-动-宾(表)。但是英语出于语法要求,能够灵活倒置,有结构性倒装,也有功能性倒装;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词序相对固定,功能性倒装居多。三、英汉都有大量的虚词,但各有特点。英语经常使用定冠词和不定冠词,以及介词表示并列和从属关系的连接词,使用率高;汉语有丰富多彩的助词,没有冠词,少用介词,借助词序、上下文或副词等表达某种关系。四、英语是语调语言,汉语是声调语言。英语的语音表意手段主要是语调和重音。这些语调的变化重音的改变可以表达不同的强调;汉语的语音手段主要是声调(tone),双音节化和四音节化使得

3、汉语音节匀称,具有均衡美和节奏美。第二章:聚集与流散(Compact vsDiffusive) 英语句子有严谨的主谓结构。英语句子主次分明,层次清楚,前呼后拥,句式呈“聚集型”。英语的主谓结构归结为五种基本句型,即,SV,SVP,SVO,SVOO,SVOC,即变式、扩展、组合、省略或倒装。 英语注重句子结构完整,注重结构形式规范,形式不致流散,其主要原因是英语有许多聚集句子的手段;另一重要原因是句子成分之间或词语之间必须在人称、数、性和意义等方面保持协调一致的关系,这三原则包括:语法一致、意义一致和就近原则。相比之下,汉语主谓结构具有很大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灵活性,因而句式呈“流散型”。 按照表

4、意功能及表达形式,汉语句型大体可以分为九大类:话题句、施事句、关系句、呼叹句、祈使句、存现句、有无句、描写句和说明句。汉语缺乏形态变化和词性标记,少用连接词,语句的结构关系较难分辨,因而语法歧义的现象也比较多。英语重形合,较宜以成分格局为主、功能意义为辅来划分句型;汉语重意合,较宜以功能意义为主、成分格局为辅来划分句型。 第三章 形合与意合( Hypotactic vsParatactic) 形合,指的是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英语造句主要采取形合。 意合,指的是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汉

5、语造句主要采用意合法。 一、英语的形合法 英语造句常用各种形式手段连接词、语、分句或从句,注重显性接应,注重句子形式,注重结构完整,注重以形显义。 1关系词和连接词。 2介词。介词是英语里最活跃的词类之一,是连接词、语或从句的重要手段。3其他连接手段,如形态变化形式,包括词缀变化,动词、名词、代词、形容词和副词的形态变化及其保持前后一致的关系等等。二、汉语的意合法汉语造句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注重隐性连贯,注重逻辑事理顺序,注重功能、意义,注重以神统形,比较简洁。 1语序。 2反复、排比、对偶、对照等。 3紧缩句。 4四字格三、形合、意合与文体 英语和汉语都有形合句和意合句。一般地说,英语

6、形合句多,汉语意合句多,但其多少与文体密切相关。第四章:繁复与简短(Complex VsSimplex)从属结构是现代英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现代英语虽较不常用特长的句子,但包孕式的复合句仍很常见,因而句子仍然具有一定的长度。总的看来,英语句子比汉语句子长得多。 汉语常用散句、松句、紧缩句、省略句、流水句或并列形式的复句,书面语虽也用长句,字数较多,结构较复杂,但常用标点把句子切开,与英语相比,还属短句。英语书面语句子显得长而复杂,英语词语之间的语法关系,除了通过安排词序来表达外,还常常采用各种表示关系和连接的手段,能充当英语句子成分的,有长短几乎不加限制的短语和从句。英语以主谓核心协调控制全句

7、结构,有词的形态变化约束,有连接手段连接词语和从句,有代词使词语前呼后应,这些因素都可以使冗长的句子不致流散。 相比之下,汉语造句主要采用“流水记事法”,常用分句或流水句来逐层叙述思维的各个过程,大大限制了汉语单句的长度。汉语句子呈句首开放、句尾收缩。汉语的复句与英语的复合句所指的范围也不同。汉语复句指的是“有两套以上彼此不作句子成分的结构中心(或单句形式)”。 英语注重形合,句子结构可以借助各种连接手段加以扩展和组合,形成纷繁复杂的长句;汉语注重意合,少用甚至不用连接词语,因而语段结构流散,但语意层次分明。英语长句的汉译常常要采用分解、拆散和重组的变通手段进行灵活处理。第五章 物称与人称(I

8、mpersonal vsPersonal) 英语较常用物称表达法,即不用人称来叙述,而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汉语则较注重主体思维,往往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或倾向于描述人及其行为或状态,因而常用人称。一、英语常用非人称主语,汉语常用人称主语 英语可用人称主语表达,也常用非人称主语表达。用非人称主语表达时,往往注重“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而汉语则较常用人称主语表达,往往注重“什么人怎么样了”。 英语用非人称作主语的句子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 1用抽象名词或无生命的事物名称作主语,同时又使用本来表示人的动作或行为的动词作其谓语。 2用非人称代词“it”作主语。代词“it”除了用来代

9、替除人以外的生物或事物之外,还广泛用作填补词。二、英语常用被动式,采用物称表达法;汉语常用主动式,采用人称、泛称或隐称表达法 英语的被动式,尤其是用“it”作主语的非人称被动式,让所叙述的事实或观点以客观、间接和婉转的方式表达出来,其非人称倾向可以使口气显得客观公正,避免主观臆断。 汉语较多用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与汉人的主体思维甚有关系,常常采用人称表达法。若无法说出确定的人称,则采用泛称;若无法采用泛称,则采用无人称;当人称或泛称不言自喻时,又常常采用隐称省略人称。即使是被动式,也常常指出施动者,虽然现代汉语有省略施动者的倾向。第六章 被动与主动(Passive vsActive) 被动语

10、态在英语里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施事的原因。 1施事未知而难以言明; 2施事从上下文中可以不言自明;3施事不如受事重要,或受事需要强调; 4由于特殊的原因而不要指明施事,如为了使叙述显得圆通、得体,或为了表达某种微妙的情绪。 二、句法的要求。 1为了使句子承上启下、前后连贯、便于衔接; 2为了使句子平衡,保持末端中心和末端重量,以符合主语简短、谓语复杂的表达习惯。三、修辞的考虑。四、文体的需要。 这类信息性的文体主要指科技文体、新闻文体、公文文体及论述文体。汉语常用意义被动式少用结构被动式。这一差异主要是因为: 一汉语被动式的使用受到限制。古代汉语没有“被字式”,

11、被动意义一般借助主动式来表示。到了近代,汉语才有了“被字式”。除了受到意义的限制之外,还受到形式的限制。 二、使用受事主语导致大量的“当然被动句”。三、当不需要或不可能说出施事者的时候,汉语可以采用无主句或主语省略句来保持句子的主动形式。四、当施事者难以指明时,汉语还可以采用通称或泛称作主语,以保持句子的主动形式。 五、当不便使用被动式时,汉语可采用某些转换式来表达被动意义。英语使用被动式,常常是为了表示某种客观、间接和非人称的口气,以迎合某些表达的需要。汉语要表达同样的口气,往往不用被动式,而用上述的无主句、主语省略句、主语泛称句以及其他句式。第七章 静态与动态(Stative vsDyna

12、mic)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因而叙述呈静态;汉语倾向于多用动词,因而叙述呈动态。英语的静态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名词化是英语常见的现象。 名词化主要指用名词来表达原来属于动词(或形容词)所表达的概念,运用名词化表达法可以使叙述较为准确,贴切,但也会使语言抽象、难解。但是过分使用名词会使文句冗长、含糊,缺乏活力, 二、用名词表示施事者,以代替动词。 英语除了用抽象名词表示行为和动作等概念外,还常用含有行为和动作意义的普通名词代替动词。汉语由动词加后缀构成的名词用来指人,不再表示行为或动作,因而英语这类名词往往要转换为汉语动词 三、用名词代替形容词,构成标题式短语。 报刊标题为了节约版面

13、,尽量略去虚词和其他次要的词,把具有刺激性的词语挤压在一起,因而名词连用便成了一种“free-and-easy habit”。四、名词优势造成介词优势。 介词前置于名词或名词性词语,名词+介词”的优势常见于英语里大量的弱式短语,削弱原来所要表达的动词、形容词和其他词语的意义,使叙述曲折迂回,因而增强了静态感,五、动词的弱化与虚化。 英语里最常用的动词正是动作意味最弱的动词to be,由“it”或“there”与be构成的句式,其静态意味更加明显。六、用形容词或副词表达动词的意义。 英语常用动词的同源形容词与弱化动词相结合的方式表达动词的意义 总之,英语常常通过动词的派生、转化、弱化和虚化等手段

14、,表达呈静态。而汉语则倾向于多用动词,其动态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动词连用是汉语常见的现象。二、动词(词组)可以充当汉语句子的各种成分。三、汉语动词常常重复或重叠。因此,英语动词的使用受到形态变化规则的严格限制。与此相比,汉语动词没有形态变化的约束,使用起来十分自由、简便。第八章 抽象与具体(Abstract vsConcrete) 英语的抽象表达法主要见于大量使用抽象名词。这类名词涵义概括,指称笼统,覆盖面广,便于用来表达复杂的思想和微妙的情绪。这种表达法得以流行,还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一、抽象思维被认为是一种高级思维,是文明人的一种象征二、抽象词语意义模糊,便于掩饰作者含混或真

15、实的思想,以迎合其某种表达的需要,因而也得以流行。 三、英语有丰富的词义虚化手段,这就大大方便了抽象表达法的使用。 1用虚化词缀构词。 2、用介词表达比较虚泛的意义。一般说来,英语词义内涵比较广泛,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这也有助于表达比较概括、笼统的意义。 总之,英语有过分使用抽象表达法的倾向。与英语相比,汉语用词倾向于具体,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这主要是因为汉语缺乏象英语那样的词缀虚化手段。具体说来,汉语往往采用如下的手段来表达英语的抽象词义: 一、用动词取代抽象名词。 二、用范畴词使抽象概念具体化。 三、用具体的词语阐释抽象的词义。 四、用形象性词语使抽象意义具体化。第九章 间接与直接(1ndirect vsDirect) 英语表达倾向于间接、婉约,汉语表达倾向于直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