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成语和熟语基础题(有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122107201 上传时间:2020-03-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9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成语和熟语基础题(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成语和熟语基础题(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成语和熟语基础题(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成语和熟语基础题(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成语和熟语基础题(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成语和熟语基础题(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成语和熟语基础题(有答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成语和熟语基础题第I卷一、选择题1选择恰当词语的序号填在句子中的括号里。 独具匠心 妙笔生花 张冠李戴 囫囵吞枣 很多文学作品的构思都( ),我们阅读的时候不应该( )。2加横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因人而异(不相同) (2)景色奇异(特别)(3)顾名思义(情谊) (4)至仁至义(正义,合乎情理)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B.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C.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蜂拥而至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D.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

2、死得其所。4下列句子加横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望着八百里起伏的沂蒙群山,文思泉涌,一首沂蒙颂一气呵成。B.对于各种网络游戏,一些年轻人沉溺其中,乐此不疲,浪费了不少宝贵的青春时光。C.得到朋友的鼓励与支持,她勇敢地走向赛场,成为当天最耀眼的一颗明星,真是相得益彰啊。D.教语女尚主去师讲课幽默风趣,同学们常常忍俊不禁,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高。5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间卧室布置得大方得体,每件物品都放得恰到好处,令人赏心悦目。B.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更应当不断学习,见异思迁,积极进取。C.事情还没有到山重水复的地步,只要我们不放弃,就一定会有转机。 D.刚一

3、开局,他就带着一个“炮”杀一儆百地闯过来。 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阴晦(hu)押解(ji)奄奄一息(yn) 风靡全球(m)B.艄公(sho) 蜷伏(qun) 鳞次栉比(zh) 翘首远望(qio)C.攫取(ju) 刽子手(kui) 硕果累累(li) 舐犊之情(sh)D.躯壳(k) 诘难(ji) 气吞斗牛(du) 唯唯连声(wi)7小学最后一个新年该怎么过?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这个场面,应该选用第( )个。 欢呼雀跃 口若悬河 各抒己见 滔滔不绝8“张老师退休后一直义务打扫小区卫生,别人都不以为然,可张老

4、师却很喜欢做这件事而不知疲倦。”替换画线句子最恰当的词是第( )个。 孜孜不倦 乐此不疲 跃跃欲试 情有独钟9我会选词填空 囫囵吞枣 牵肠挂肚 与众不同 悲欢离合 别出心裁 如饥似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上了阅读,爸爸书架上的一些,差不多都被我翻过了。刚开始,我读的很快,( ),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慢慢地,故事中人物的命运遭遇吸引了我,他们( )常常使我( )。我开始( )地阅读,不知不觉中,得到了丰厚的报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的作文构思就( ),落笔也( )。10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A.聒噪 急噪 撤消 销声匿迹B.专研 专心 闲暇 应接不暇C.慷慨 气概 重叠 险像环生

5、D.船舶 停泊 弊端 乌云蔽日 11下列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民主街成了商业街后,行人从早到晚川流不息。B.这部电影,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确实引人入胜。C.实现四化,需要各族人民同心协力地奋斗。D.他明知难以抵赖,但表面却从容不迫地抽着烟,看着审讯人员。12词语中,写法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唱念坐打 余音绕梁 B.粉妆玉砌 银装素裹C.匪疑所思 莫衷一是 D.白驹过隙 穿流不息13根据句子的意思依次选词填空,正确的是第( )组。 爸爸( )地向我推荐他刚刚看过的一本书,而此时我正()地读着一本小说。我绘声绘色地给他讲了作者如何安排跌宕起伏的情节,如何把人物刻画得(

6、 )。爸爸赞赏地对我说:“是呀,读书一定要伴随着思考,切不可( )。”兴致勃勃 栩栩如生 津津有味 囫囵吞枣津津有味 兴致勃勃 囫囵吞枣 栩栩如生兴致勃勃 津津有味 栩栩如生 囫囵吞枣14下列成语用了同一种修辞手法的是( )。A.草木皆兵 何乐不为 色厉内荏 B.怒发冲冠 一发千钧 肝肠寸断C.口是心非 炮火连天 伶牙俐齿 D.呆若木鸡 一日三秋 如虎添翼15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是一个计算机专家,我们初学计算机的人要虚心向他请教,不耻下问。B.每到夜幕降临,小吃街便人声鼎沸,十分热闹。C.侵略者的国旗耀武扬威地在被其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D.毕业在即,现在想

7、来,美好的小学时光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16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金壁辉煌 呕心沥血 顽强不屈 负荆请罪B.走头无路 香味四溢 秉烛夜游 繁花嫩叶C.春意盎然 迫不及待 无可奈何 心旷神怡17加横线的词语用得恰当的一句是( )。(1)开学第一天,我们鼓号队员神气活现地站在校门口吹号敲鼓。(2)利用暑假的时间去三亚旅游,是我们全家蓄谋已久的活动计划。(3)我认为这条建议很有价值,便随声附和,表示赞成。(4)得知九十高龄的张老师还健在,我们都很高兴。二、填空题18你能填出下列与“鸟”有关的成语吗?试试看吧!笨( )先飞 ( )语花香一石二( ) 松( )延年沉鱼落( ) ( )程万里

8、小( )依人 ( )尽弓藏 19根据谜面猜成语。 (1) 1、 2、 4、 6、 7、 8、 9、 10 ( )(2) 1=365( ) (3) 1、3、5、7、9、11、13、15、17、19( ) (4) 1、2、5、6、7、8、9 ( )(5) 333555( )20照样子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所填的字应组成我国省、市的名称例:重于泰(山 )(东 )山再起同舟共( )( )征北战 荣华富( )( )春白雪人山人( )( )辕北辙 五湖四( )( )是心非跃然纸( )( )阔天空 人定胜( )( )津乐道21趣填成语(1)泵( ) (2)2.43( )(3)八分之七( ) (4)-718(

9、 ) (5)加起来十一种颜色( ) (6)1111111( )22写出表示心情紧张的成语6个:_23补充含动物名称的成语。叶公好( ) 守株待( ) 闻( )起舞 对( )弹琴指( )为( ) 亡( )补牢 与( )谋皮 画( )点睛24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组成成语。( ) ( )明媚 自( ) 自( ) ( )蹦( )跳 ( )鸡( )舞25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写成语。(不重复) 大名( )( ) 骨( )如柴 字( )腔( ) ( )( )登场 负( )顽( ) 生死( )关(1)另外写两个ABCC式的成语: ( ) ( )(2)另外写两个带比喻的成语: ( ) ( )(3)另外

10、写两个形容舞台表演的成语:( ) ( )26成语现形。(1)形容说话没完没了。( )(2)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 ( )(3)不止一次的称赞一个人或一件事。( )27改正成语中的错别字。永往直前( ) 换然一新( ) 奋不顾生( )不记其数( ) 走头无路( ) 迫不急待( )挤挤一堂( ) 鬼计多端( ) 轻歌慢( )舞28将下列句子中画线的部分换成合适的词语。 (1)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传出了快而短促的警报声。( )(2)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很安全,没有受到损伤。( )(3)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表面上已断了关系,实际上仍有联系,不会伤人。( )29把下列成语补充

11、完整,再选择合适的成语填空。温文尔( ) 著作等( ) 远( )重洋 ( )瓜烂熟勤能补( ) 若有所( ) ( )起直追 满腹经 ( )(1)要想深入理解一篇课文,非得把这篇文章读得( )不可。(2)巴金爷爷一生勤于创作,可谓是( )。(3)生物学家童第周的事让我( ),我知道头脑思维不灵活不要紧,( ),我一定竭尽全力去努力拼搏。30词语模仿秀。1.无边无际 无( )无( ) 无( )无( ) 无( )无( )2.万户千家 万( )千( ) 万( )千( ) 万( )千( )31正确使用“二”与“两”。1王小明同学既会弹钢琴,又会画画,真有( )下子。2明天下午( )点在三( )室开中队委

12、员会。3县里乒乓球比赛,我们第( )小学得了第( )名。4请说得具体些,不要三言( )语的,使人难理解。5同学们三三( )( )地在议论昨天发生的那件事。6这样做很好,可以说是一举( )得,( )全其美。3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 )(2)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 ( )(3)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劳动。 ( )(4)虽然很好,很有缺陷。 ( )33先将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 )吞枣 张( )李( )( )然大( ) ( )经风( )(1)汉字的笔画繁多,字形复杂,同音字,形近字太多了,非常容易( )。 (2)老师告诉我们读书要读精读透,不要( )。(3)爷爷一生经历了太多的苦难,真是( )。(4)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