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耕不辍】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二至言去言至为去为素材语文版20190704376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2049005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耕不辍】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二至言去言至为去为素材语文版20190704376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常耕不辍】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二至言去言至为去为素材语文版20190704376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常耕不辍】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二至言去言至为去为素材语文版2019070437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耕不辍】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二至言去言至为去为素材语文版2019070437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至言去言,至为去为【原文】颜渊问乎仲尼曰:“回尝闻诸夫子曰:无有所将(1),无有所迎。回敢问其游(2)。”仲尼曰:“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3),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4)。安化安不化(5),安与之相靡(6),必与之莫多(7)。狶韦氏之囿(8),黄帝之圃(9),有虞氏之宫(10),汤武之室(11)。君子之人,若儒墨者师(12),故以是非相齑也(13),而况今之人乎!圣人处物不伤物。不伤物者,物亦不能伤也。唯无所伤者,为能与人相将迎。山林与,皋壤与(14)?使我欣欣然而乐与!乐未毕也,哀又继之。哀乐之来,吾不能御,其去弗能止。悲夫,世人直为物逆旅耳!夫知遇而不知所不遇,知能能

2、而不能所不能(15)。无知无能者,固人之所不免也。夫务免乎人之所不免者,岂不亦悲哉!至言去言,至为去为。齐知之所知(16),则浅矣。”【注释】 将:送。 游:游处。一说通作“由” 缘由的意思。 外化”指适应外部环境与物一道变化,“外不化”则恰好相反。“内不化”指内心持守凝聚,“内化”则恰好相反“。 一:这里指内心虚寂保持纯一。 安:索然听任;下句同此解。 靡::顺。多:闹如动词,“莫多”就是不要有所增盎。一说“多”通作“迻 (yi) ”,“迻”是“移”字的异体。译文从后说。 稀韦氏:传说时代的圣君。囿(you):古代帝王畜养禽兽的國林。 圃:果园。有虞氏:即虞舜。汤武:商汤、.周武王。这里句意

3、有所隐含。以上提到的四位圣君, 篇文认为他们都是内心凝聚、外处听任随顺的理想人物,他们所生活的苑囿、果林、宫室、舍房,便是养心任物的好处所;唯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 里,才使他们能够做到“外化”而“内不化”。者:用同于“之”。齑(ji):同“韲”,碎的意思,这里引申指毁败、破坏。皋壤:山岗、平地。知:衍文,宜删去。能能:这里句意有所隐含,意思是能够做自身 能力所能做到的。“不能所不能”意思与“能能”相对。齐:齐一,等同。“齐知之所知”是说等同每个人所知道的各种认识。【译文】颜渊问孔子说:“我曾听先生说过:不要有所送,也不要有所迎。请问先生,一个人应该怎样居处与闲游。”孔子说:“古时候的人,外表适应

4、环境变化但内心世界却持守凝寂,现在的人,内心世界不能凝寂持守而外表又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随应外物变化的人,必定内心纯一凝寂而不离散游移。对于变化与不变化都能安然听任,安闲自得地跟外在环境相顺应,必定会与外物一道变化而不有所偏移。狶韦氏的苑囿,黄帝的果林,虞舜的宫室,商汤、周武王的房舍,都是他们养心任物的好处所。那些称作君子的人,如像儒家、墨家之流,以是非好坏来相互诋毁,何况现时的人呢!圣人与外物相处却不损伤外物。不伤害外物的人,外物也不会伤害他。正因为无所伤害,因而能够与他人自然相送或相迎。山林呢,还是旷野呢?这都使我感到无限欢乐啊!可是欢乐还未消逝,悲哀又接着到来。悲哀与欢乐的到来,我无法阻挡,悲哀与欢乐的离去,我也不可能制止。可悲啊,世上的人们只不过是外物临时栖息的旅舍罢了。人们知道遇上了什么却不知道遇不上什么,能够做自身能力所及却不能做自身能力所不及的事。不知道与不能够,本来就是人们所不可回避的,一定要避开自己所不能避开的事,难道不可悲吗!最好的言论是什么也没说,最好的行动是什么也没做。要想把每个人所知道的各种认识全都等同起来,那就实在是浅陋了。”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