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专项突破专题05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综合(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2021510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89.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专项突破专题05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综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专项突破专题05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综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专项突破专题05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综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专项突破专题05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综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专项突破专题05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综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专项突破专题05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综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专项突破专题05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综合(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综合1、 形象分析(1) 景物形象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一忠实于原诗,二语言力求优美。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景物的特点。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分析意境特点时的常用术语。(一般为四字短语)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生机勃勃、欣欣向荣、萧条凄寂、宁谧寂静、淡雅朦胧、高远深邃、繁华热闹、清冷幽静、孤寂衰败、寥廓旷远、缠绵婉转。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怎样“感伤”。2. 分析景物描写的特色和作用答题

2、步骤:明确写景角度(远近、高低、俯仰、动静、虚实结合;色彩绚丽;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各种感官)等); 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分析作用(表达技巧、营造氛围、情感)。(2) 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需要掌握以下方法:1. 要对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风格、理想抱负等有所了解。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2. 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诗歌也不例外。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

3、、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诗歌可以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3. 分析诗中词句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人物思想感情;借助意象、重要词语,运用典故、想象、比喻等技巧,感知人物形象。(三)事物形象答题步骤:1.分析诗歌中所描写的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2.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3.分析诗歌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情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答题模板:诗歌塑造了XX的形象,它具有XX的特点,诗人借此形象表达了或抒

4、发了XX的情感或追求。2、 表达技巧常见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诗歌鉴赏通常涉及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旨)等。(2)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等,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大致相同。(3)谋篇布局:主要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志、伏笔、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等。(4)其他常见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

5、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白描等。提问方式(1)诗中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2)请赏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3)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4)某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5)请从某手法的角度赏析某联。答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3、 赏析字词答题步骤1 交代字或词的具体意思。2 给出字词所使用的手法。归纳字词使用的手法可以从描写景物的手法入手,

6、比如从嗅觉、听觉、视觉或动静、虚实、远近、明暗等角度分析景物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比如比拟、比喻、夸张、借代等。3 写出字词描摹的景物特征。4 写出表达的思想情感。答题模板:字(词)的意思+使用的手法+描述的画面(营造的氛围)+表达的情感。经典例题: 形象类题目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推导流程:本题考查鉴赏景物形象的能力。【答案】描绘了一幅寒秋送别的凄凉画面。落地的寒霜透出了寒意,

7、鸿雁的哀鸣令人悲伤,云山茫茫行路难,寒冷的树色令人悲凉,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凄凉的画面。【解析】(1)筛选典型意象。诗中的典型意象有:_。(2)描述图景画面。根据上面筛选出的典型意象,运用联想和想象,把意象连缀成富有诗意的画面。(3)概括画面特点。根据画面内容概括画面特点,描绘了一幅_画面。自主尝试:_推导流程(1)游子、离歌、微霜、鸿雁、云山、关城树色、御苑砧声(3)寒秋送别的凄凉2.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陆 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答

8、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蝶恋花送春朱淑真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注】也愁人苦。把酒问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注】莫,莫非。上片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垂杨形象?请简要分析。【答案】上片描写了一个喜爱春天、对春天的归去依依不舍的垂杨形象。(概括形象特点)春天来到后,楼外垂杨的千万缕枝条想要把春系住,可见其对春天的喜爱;春天离开后

9、,垂杨不舍春的离去,便飘起柳絮跟随着春要看它到哪里去。诗人借垂杨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春、惜春之情。(结合具体词句分析)4.阅读以下诗篇,分析所给问题。南歌子黄庭坚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别时不似见时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提问:请分析“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两句写景的特色及作用。【答案】(1)(步骤一)色彩搭配,明暗对比.(步骤二)窗前槐树绿叶繁茂,榴花在室外竞放,红艳似火,色泽鲜艳,耀人双眼,“绿”与“红”相映衬、“暗”与“明”相对照,在色彩与光度上构成强烈对比,构筑了浓艳明丽之景。(2)作用: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离别时的无限凄楚

10、,烘托渲染了依依不舍之情。【解析】上片写离别出发前的初夏景色,用“暗绿”“明红”的景色形成对比,渲染别离氛围;下片以乐景写哀情,着重表现离别时的难舍以及离别后的悲凄之情。全词以典雅之语写俗世之情,词中化用前人诗句,注重色彩的修饰,语言的华贵点缀,以及情思之曲折,是着意将俗词雅化的一个范例。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鹧鸪天陆游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歌缥缈,栌呕哑,酒如清露鮓如花。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 注:公元1165年(乾道元年)夏,陆游调任隆兴(治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通判;二年春,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免职归

11、家。这首词就是这一年归家初期写下的。 “青门学种瓜”指学汉初的邵平在长安青门外种瓜。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答案】这首词塑造了一位表面上享受渔钓生活、而内心却藏着苦闷的隐者形象。从诗歌内容来看,词人似乎很享受渔钓生活,但开头两句则已透露出了词人的无可奈何,“送年华”显示出了词人的无聊和苦闷。6.阅读下列诗歌,完成所列问题。蝉 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有评论赞誉这首诗“咏物最上乘”,请简要分析诗中蝉的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这首诗以蝉的饮露难饱指自己的清贫;蝉的徒劳鸣叫和

12、树的无情寄托孤独凄凉的身世遭遇;借咏蝉以喻自身品质的高洁。【解析】这首诗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前半首闻蝉而兴,重在咏蝉;它餐风饮露,居高清雅,然而声嘶力竭地鸣叫,却难求一饱。后半首直抒己意,他乡薄宦,梗枝漂流,故园荒芜,胡不归去?因而闻蝉以自警,同病相怜。全诗层层深入阐发主题:“高难饱”,鸣“徒劳”,声“欲断”,树“无情”,怨之深,恨之重,一目了然。实属“咏物”佳绝。 表达技巧类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宿集庆寺元 仇远平生三宿此招提,眼底交游更有谁。顾恺漫留金粟影,杜陵忍赋玉华诗。旋烹紫笋犹含箨,自摘青茶未展旗。听彻洞箫清不寐,月明正照古松枝。【注释】集庆寺建于宋理宗淳祐十二年,“

13、轮奂极其靡丽”。元末建筑都毁于战火,还留存宋理宗御容一幅、燕游图一幅。招提指寺院。维摩诘又称“金粟如来”,东晋顾恺之曾在南京瓦官寺绘维摩诘示疾壁画。玉华宫是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描写唐代旧宫的凄凉景象。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中“三”泛指作者多次来集庆寺游玩,表现对这座寺院的喜爱。 B. 颔联通过“金粟影”和“玉华诗”,写出了集庆寺当年的繁盛辉煌。C. 颈联写在园中烹调嫩笋、摘取新茶,表现了春天的寺园中萧条冷落。D. 尾联通过静夜洞箫声营造出一幅凄清的夜景图,寄托心中诸多感怀。E. 整首诗风格清雅委婉,含蓄蕴藉,体现了作为末世文人的家国情怀。2仇远在诗中运用多种手

14、法抒发情感,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是如何抒发的?答:_【解析】考点是分析诗歌的抒情手法。首联写出了知交故友离世后自己的孤独落寞,直抒胸臆。颔联用顾恺之的典故,含蓄地点出如今的集庆寺已遭毁弃,唯有理宗的画像空留、徒然无用。反用杜甫的典故,借古抒怀,就算杜甫来到这里,看到如此衰破的景象,也会不忍写诗。构成今昔对比,体现荒凉寂静。颈联借景抒情,写在园中烹调嫩笋、摘取新茶,表现了春天的寺园中萧条冷落。诗人把眼光投向了景物,原本是美轮美奂的寺庙建筑群,如今沦为了草木丛生、无人打理的地方,抒发了昔盛今衰、故国沦亡之情。尾联以景结情,通过静夜箫声营造出一幅凄清的夜景图。在凄清的洞箫声中,月光照在古树上,物是人非,感怀颇多。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江 村【注】杜 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注】本诗为杜甫到成都后草堂初成时所作。 “事事幽”是统摄全诗的核心,请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说明诗人是如何表现“幽”的。 【答案】这四句每句一景(或“一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