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耕不辍】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可乎可不可乎不可素材语文版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2017500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耕不辍】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可乎可不可乎不可素材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常耕不辍】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可乎可不可乎不可素材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常耕不辍】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可乎可不可乎不可素材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常耕不辍】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可乎可不可乎不可素材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耕不辍】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可乎可不可乎不可素材语文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可乎可,不可乎不可【原文】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24)。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25)。恶乎可?可于可。恶乎不可?不可于不可(26)。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27)、厉与西施(28)、恢恑憰怪(29),道通为一(30)。其分也(31),成也(32);其成也,毁也(33)。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34),为是不用而寓诸庸(35)。庸也者,用也(36);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37);适得而几矣(38)。因是已(39),已而不知其然(40),谓之道。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41),谓之朝三(42)。何谓朝三

2、?狙公赋芧曰(43):“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44),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45),是之谓两行(46)。【注释】(24)谓:称谓、称呼。然:这样。(25)然:对的、正确的。(26)以上十二句历来认为有错简或脱落现象,句子序列暂取较通行的校勘意见。(27)莛():草茎。楹():厅堂前的木柱。“莛”、“楹”对文,代指物之细小者和巨大者。(28)厉:通作“疠”,指皮肤溃烂,这里用表丑陋的人。西施:吴王的美姬,古代著名的美人。(29)恢:宽大。恑():奇变。憰():诡诈。怪:怪异。恢恑憰怪四字连在一起,概指千奇百怪的各种事态。(

3、30)一:浑一,一体。联系上文,庄子认为世上一切小与大、丑与美、千差万别的各种情态或各种事物,都是相通而又处在对立统一体内,从这一观点出发,世上一切事物就不会不“齐”,不会不具有某种共同性。(31)分:分开、分解。(32)成:生成、形成。“成”和“分”也是相对立的,一个事物被分解了,这就意味生成一新的事物。(33)毁:毁灭,指失去了原有的状态。“毁”与“成”也是相对立的,一个新事物通过分解而生成了,这就意味原事物的本有状态必定走向毁灭。(34)达:通达,“达者”这里指通晓事理的人。(35)为是不用:为了这个缘故不用固执己见;“不用”之后有所省略,即一定把物“分”而“成”的观点,也就是不“齐”的

4、观点。寓:寄托。诸:讲作“之于”。庸:指平常之理。一说讲作“用”,含有功用的意思。(36)以下四句至“适得而几矣”,有人认为是衍文,是前人作注的语言,并非庄子的原文。姑备一说。(37)得:中,合乎常理的意思。一说自得。(38)适:恰。几:接近。(39)因:顺应。是:此,这里指上述“为一”的观点,即物之本然而不要去加以分别的观点。(40)已:这里是一种特殊的省略,实指前面整个一句话,“已”当讲作“因是已”。(41)劳:操劳、耗费。神明:心思,指精神和才智。为一:了解、认识事物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道理。言外之意,事物本来就是浑然一体,并不需要去辨求。同:具有同一的性状和特点。(42)朝三:“朝三”

5、、“暮四”的故事列子.黄帝篇亦有记载。朝是早晨,暮是夜晚,三和四表示数量,即三升、四升。“朝三”、“暮四”或者“朝四”、“暮三”,其总和皆为“七”,这里借此譬喻名虽不一,实却无损,总都归结为“一”。(43)狙():猴子。狙公:养猴子的人。赋:给予。芧():橡子。(44)亏:亏损。为用:为之所用,意思是喜怒因此而有所变化。(45)和:调和、混用。“和之以是非”即“以是非和之”,把是和非混同起来。休:本指休息,这里含有优游自得地生活的意思。钧:通作“均”;“天钧”即自然而又均衡。(46)两行:物与我,即自然界与自我的精神世界都能各得其所,自行发展。【译文】能认可吗?一定有可以加以肯定的东西方才可以

6、认可;不可以认可吗?一定也有不可以加以肯定的东西方才不能认可。道路是行走而成的,事物是人们称谓而就的。怎样才算是正确呢?正确在于其本身就是正确的。怎样才算是不正确呢?不正确的在于其本身就是不正确的。怎样才能认可呢?能认可在于其自身就是能认可的。怎样才不能认可呢?不能认可在于其本身就是不能认可的。事物原本就有正确的一面,事物原本就有能认可的一面,没有什么事物不存在正确的一面,也没有什么事物不存在能认可的一面。所以可以列举细小的草茎和高大的庭柱,丑陋的癞头和美丽的西施,宽大、奇变、诡诈、怪异等千奇百怪的各种事态来说明这一点,从“道”的观点看它们都是相通而浑一的。旧事物的分解,亦即新事物的形成,新事

7、物的形成亦即旧事物的毁灭。所有事物并无形成与毁灭的区别,还是相通而浑一的特点。只有通达的人方才知晓事物相通而浑一的道理,因此不用固执地对事物作出这样那样的解释,而应把自己的观点寄托于平常的事理之中。所谓平庸的事理就是无用而有用;认识事物无用就是有用,这就算是通达;通达的人才是真正了解事物常理的人;恰如其分地了解事物常理也就接近于大道。顺应事物相通而浑一的本来状态吧,这样还不能了解它的究竟,这就叫做“道”。耗费心思方才能认识事物浑然为一而不知事物本身就具有同一的性状和特点,这就叫“朝三”。什么叫做“朝三”呢?养猴人给猴子分橡子,说:“早上分给三升,晚上分给四升”。猴子们听了非常愤怒。养猴人便改口说:“那么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吧。”猴子们听了都高兴起来。名义和实际都没有亏损,喜与怒却各为所用而有了变化,也就是因为这样的道理。因此,古代圣人把是与非混同起来,优游自得地生活在自然而又均衡的境界里,这就叫物与我各得其所、自行发展。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