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题 (2)

上传人:霸** 文档编号:122008729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题 (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题 (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题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题 (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右图是小王同学的听课笔记摘录。据此可以判断,该同学的学习内容是( )A虎门销烟 B金田起义C洋务运动 D武昌起义2“这份条约如同一枚炮弹,在沉重而锈迹斑斑的中国国门上轰开了一个血腥的缺口。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起点。”这里的“转折”是指( )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中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被推翻3一部1860:圆明园大劫难让人们在圆明园的废墟上感受到了刻骨的“记忆”。与这个“记忆”有关的侵略者是( )A

2、英法联军 B俄国 C美国 D日本4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条约是( )A中俄瑷珲条约 B中俄北京条约C中俄天津条约 D中俄改订条约5张老师在给八年级学生上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时制作了右图。此图不能说明( )A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性质B中外势力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C西方列强利用清政府侵略中国D鸦片战争激起太平天国运动6右图为上海轮船招商局,从图片信息中得出的说法正确的是( )A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B洋务派筹建的北洋舰队C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D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7“条约签订之日是台湾遭日本侵据统

3、治的悲情岁月的开始,也是台湾人民坚决奋起,对日本军国主义进行不间断抗争的开始。”材料中的“条约”是指(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8右图是法国画报封面,描绘的是清政府与西方列强“议和”期间李鸿章被一队日本兵和一队俄国兵护送前往谈判地点时的情景。此次议和结果是( )A签订了马关条约 B签订了北京条约C签订了辛丑条约 D签订了南京条约9有人对中国近代某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地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地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地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此条约的主要影响是( )A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

4、权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10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B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11“庚子(1900年)和辛丑(1901年)之交,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个阶段的开始,它意味着旧式的民族反抗和斗争难以改变中国的命运,民主革命的涛声已经隐约可闻。”下列选项中能够印证“民主革命的涛声”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太平天国运动12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

5、”,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关于五四运动的信息是(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学生爱国浪潮已遍及全国C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D北洋政府逮捕了大批学生13学者齐卫平认为,中共一大选择在上海召开,有三个主导因素:第一,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发源地;第二,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第三个主导因素应该是上海( )A最早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B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地方C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D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地方1420世纪初,有一首歌曲迅速成为时代新声。歌词唱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词

6、中的“旧邦新造”是指( )A维新法令的颁布 B中华民国的成立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52010年7月一位老者动情地写下了这样一首诗:“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八十九年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红旗漫卷映河山。”这首诗赞颂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爆发 B中国共产党诞生C黄埔军校创建 D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二、非选择题(第16题15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4分,共55分)16“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透过李鸿章洋务历程,体验洋务自强的艰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各题。(15分)材料一李鸿章正是在上海战场亲眼目睹了西洋火器的威力后,才从一个传统的中国

7、士人,转变为西方技术的终身信徒。他在寄给老师曾国藩的信函中自信地写道:“炮力所穿,无孔不入西洋炸炮,战守攻具,天下无敌。”(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学习西方技术的直接原因是什么?(3分)材料二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美国旗昌行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建之事”。(2)根据材料二概括轮船招商局在经济方面起到的作用。(4分)材料三李鸿章办了多年洋务之后,在给曾国藩的信中写道:“惟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一抑实不如日本。”后来,曾为洋务运动旗帜的江南制造总局,被日军侵占,更名为“三菱重工

8、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3)根据材料三分析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原因有哪些。(4分)(4)结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说说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有何积极意义。(4分)17“强国梦”是先进中国人不断求索、自主践行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它起初聘请洋匠,但洋匠受雇期间,挟技居奇,唯利是图。1874年,福州船政局辞退全部洋匠,主要依靠自己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后来,遇到新工艺时,也只是暂时雇佣少数洋匠。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成,在变官制。材料三(中华民国建立后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

9、尊孔复古的逆流。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识,陈独秀认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1)据材料一,指出福州船政局辞退全部洋匠的主要原因。简要分析福州船政局创办的历史意义。(4分)(2)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的关键是什么?后来变法失败说明了什么?(4分)(3)材料三中陈独秀等人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为此掀起了什么运动?该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什么?(4分)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1860年12月24日,咸丰皇帝不得不发布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第一个“上谕”。此时距离鸦片战争已过去20年,清王朝丧失了20年革新

10、突变的宝贵时间。(1)材料一中这场“向西方学习”的运动是什么?这场运动有哪些主要内容?(至少答出两项)(3分)材料二1912年2月孙中山说:“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2)结合材料二,请你谈谈孙中山先生说出此话的背景是什么?此话中包含着辛亥革命具有什么历史意义?(4分)材料三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夫以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较之想象武断之所为,其步度诚缓,然其步步皆踏实地(3)材料三集中体现了陈独秀的什么主张?由陈独秀等人掀起的新文化运动有何历史意义?(4分)(4)中

11、国人民在近代化的探索中表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请你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3分)19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中国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材料二1898年初,康有为向光绪帝建议:“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采纳、学习)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6月,光绪帝颁布诏书,戊戌变法遂起。材料三一百多年前,辛亥革命爆发。武昌首先爆发起义,汉口、汉阳的新军随之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随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在中国上空。百年后的今天,国家举办了一系列活动来纪

12、念这一伟大的革命。材料四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专制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它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1)材料一中的企业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运动中出现的?该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处于什么标志性的地位?(4分)(2)根据材料二,请简析康有为为何主张“近采日本”。戊戌变法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3分)(3)联系材料三,简述我们为什么要纪念辛亥革命。(3分)(4)材料四中的“它”指的是什么?“它”表明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进入了什么领域?(4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右图是小王同学的听课笔记摘录。据此可以判断,该

13、同学的学习内容是( A )A虎门销烟 B金田起义C洋务运动 D武昌起义2“这份条约如同一枚炮弹,在沉重而锈迹斑斑的中国国门上轰开了一个血腥的缺口。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起点。”这里的“转折”是指( A )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中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被推翻3一部1860:圆明园大劫难让人们在圆明园的废墟上感受到了刻骨的“记忆”。与这个“记忆”有关的侵略者是( A )A英法联军 B俄国 C美国 D日本4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

14、条约是( A )A中俄瑷珲条约 B中俄北京条约C中俄天津条约 D中俄改订条约5张老师在给八年级学生上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时制作了右图。此图不能说明( D )A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性质B中外势力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C西方列强利用清政府侵略中国D鸦片战争激起太平天国运动6右图为上海轮船招商局,从图片信息中得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B洋务派筹建的北洋舰队C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D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7“条约签订之日是台湾遭日本侵据统治的悲情岁月的开始,也是台湾人民坚决奋起,对日本军国主义进行不间断抗争的开始。”材料中的“条约”是指( C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8右图是法国画报封面,描绘的是清政府与西方列强“议和”期间李鸿章被一队日本兵和一队俄国兵护送前往谈判地点时的情景。此次议和结果是( C )A签订了马关条约 B签订了北京条约C签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