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调研报告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1998118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XX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XX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XX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XX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调研报告(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调研报告一、农业和农村经济现状200x年,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按照“推进产业化,全面建小康”的总体要求,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突出抓了养殖业、劳务输出和农产品加工三个重点,实现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增长,农村社会保持了基本稳定。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亿元,比上年增长;全市农林牧渔现价总产值达到亿元,比上年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34元,比上年增加134元,增长。1、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农林牧渔结构由上年的:调整为:种植业比重降低,林业、牧业、渔业比重增大;种养业结构更趋合理,全市种养业结构由上年的:调整为:,养殖业比重首次超过种植业;种植业内部结构逐步改善,粮经结构由上年的5

2、1:49调整为种植业逐步向粮、经、饲协调发展的方向迈进。2、养殖业发展势头良好。去年全市出栏生猪万头,比上年增加万头,增长10,全市肉类总产量达到万吨,同比增长,出栏肉牛万头,同比增长,肉羊万只,增长,小家禽3309万只,增长,水产品总量万吨,增长。畜牧业为农民人均增收40元。3、劳务输出扎实有效。去年,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来抓,全年共转移农村劳动力83万余人,实现劳务收入近30亿元,技能培训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和,劳务收入使农民人均增收50元。4、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发展。20XX年,全市基本形成了一个特色支柱产业有一个龙头加工企业带动的经济格局。首次评选了经营业绩好、带

3、动能力强、诚实守信的10大营销先进企业和10户营销明星企业。全市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五专”经营组织达579个,建成规模在500亩或1000头以上集中成片的基地618个,分别比上年增加31个和63个。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产值30亿元,比上年增加亿元,增长,带动农户万户,带动面达。5、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截止今年3月底止,全市农田基本建设共投入资金15350万元,其中国家投入6998万元,群众投入8352万元,累计投工万个,累计完成土石方量万方,全市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完成年度任务的;新增有效灌溉面积万亩,完成;新增节水面积万亩,完成124;解决人饮困难万人,完成;改造中低产田土万亩,

4、完成;完成造林万亩,完成;建成县乡标美路公里,完成;新建机耕道248公里,完成248;硬化机耕道公里,完成;新增提水控灌设备967台套/10033千瓦,完成;新建沼气池2913口,完成。龙头企业和五专组织新建农经网站17个。6、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在政策兑现上狠抓落实,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20XX年,市委、市政府首次与各县委、政府签订了关于涉及农民负担的恶性案件和严重群体性事件的责任状,建立健全了12项农民负担监管工作制度,杜绝了农民负担恶性案件和严重群体性事件,认真贯彻落实了中央关于粮食、耕地保护、农业税减免的政策,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了农村社会基本稳定。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农业资源

5、形势日益严峻。长期以来,我市农业发展走的是一条低水平的平面垦殖面积扩张、以追求农产品数量增长为主的发展道路,资源过度消耗。现在,我市人均耕地面积已下降到亩,人地矛盾十分突出,而且由于忽视对土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造成了土地生态环境恶化,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我市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362立方米,占全省人均的1/9,全国人均的1/6,远低于联合国规定每人1700立方米的警戒线,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和污染性缺水问题十分突出。从农业用水效率上看,农业用水浪费现象普遍,水的有效利用率很低。2、农业生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表现在农业生产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不相适应,具体表现在“四多四少

6、”:大路产品多,低档产品多,普通产品多,原料型产品多;优质产品少,高档产品少,专用产品少,深加工产品少。结构雷同现象较多,品牌农业和创汇农业少,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经济效益不高;粮食方面,优质粮不多,普通粮有余,产销结构不平衡;水果(本文权属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方面,品种结构不合理,产期集中,品质低,与市场的需求结构不相适应;畜牧业结构方面,畜禽品种、质量、饲料转化率、畜产品的加工水平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渔业主要品种仍以传统的“四大家鱼”为主,名优特稀品种少,水产品加工程度低。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率低,龙头企业中农产品加工企业占的比重小,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8,农业加工链条短,农产品

7、转化率不到10,增值空间小,增值层面简单,农民受益少;农产品商品率低。我市的农产品商品率不到60。3、农业科技支撑乏力。一是目前的农业生产技术系统是适应短缺经济的体系,是以追求高产量为目标的技术支持系统,难以适应现阶段农业发展的优化结构和提高品质、增加收入的要求;二是农业科技的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存在“四多四少”:常规技术多,关键和高新技术少;产量技术多,品质技术少;生产技术多,加工技术少;知识形态技术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少。三是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基层农技服务站严重缺位,经过几次机构改革后,处于“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4、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虽得到较

8、大改善,但是,乡村道路通达率低,并且许多地方通而不畅;水网改造缓慢,全市尚有83座病险水库未整治,许多水渠年久失修,渗漏十分严重。农村通讯网、广播电视网和电网也需加快改造和建设。农业基础设施不仅在存量上与农业发展不想适应,而且在增量上也不能满足发展要求,农业基本建设明显减缓,从去冬今春以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情况看,一是投入减少。最突出的是退耕还林比去年明显减少,省以上国家投资比同期减少万元,减少。群众投入比去年同期减少万元,减少。二是投劳减少。“两工”逐步取消后,筹集劳动力的难度加大,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由于困难较多,采用的少;加之外出务工劳力增多,农村劳动力在一些地方明显短缺,投工投劳继续

9、减少。三是工程量小。由于资金缺乏,多数地方只是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简单的维修、改造,修修补补维持运行;除公路建设外,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缺少重点工程,开挖土石方少,工程量小。5、市场配置资源机制不健全,农业生产盲目性大。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产品市场体系发育不完善。规模参差不齐、规则混乱,布局不合理。二是市场主体发育程度低。一方面,原国有农产品经营企业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另一方面,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分散、细小的生产经营方式限制了农民的交易方式,缺乏市场竞争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二是市场信息体系不完善,运转不灵。表现在信息化硬件建设落后,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对农民的信息服务不到位,造成生产和流通的

10、盲目性。三是还没有建立起有效调节农产品供求关系的机制,加大了农产品市场波动。6、农民收入水平低。去年我市农民人均收入2334元,虽比全省水平高104元,但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88元,与周边自然环境条件相似的自贡、泸州、乐山、宜宾4个市平均水平比较,低55元。在全省21个地市中居第十四位。我市农民收入的差距明显存在,农民增收的问题尤为突出。7、农民的就业竞争力弱。我市剩余劳动力达130万之多,除去已转移的80万,还有50万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多,劳动力的剩余时间多,劳动力就业不充分。近几年来,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占了农民增收的大头,但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转移难度逐年加大。全市农民具有初中

11、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8。全市83万外出务工人员中,初中及以下人员占了80,受过技能培训的不到10。农业科技人员数量少,且接受教育的机会少。无力承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任务。8、农业投入、支持力度不够。虽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总量上是增加的,但比重波动较大且有下降趋势,更主要的是因为农业是弱质产业,这种增加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由于农业的比较效益低,农户的投入多注重短期利益,农户对农业的投入积极性不高,“非农化”倾向严重。我市乡镇财力脆弱、负债较重,加之兑付“两金”后的遗留问题,严重影响了乡镇工作的正常开展,也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三、促进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深化农村改革1、统筹

12、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首要的一条是统筹农业和工业的发展。经济发展到现阶段,工业必须反哺农业,为农业提供支持和服务,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充分发挥乡镇工业自身优势,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攻方向,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发展重点,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关键的一条是统筹城镇和农村发展。通过加快城镇化来转移农村劳动力,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寻求广阔空间,推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增加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的良性互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一条是统筹城乡市场发展。合理配置城乡资源,充分发挥城镇的集聚和辐射功能,通过城镇市场引导和带动农村市

13、场的发展,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和农业市场化程度,促进各种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公平竞争和优化配置;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根本的一条是统筹城乡发展政策。给予农村更多的政策倾斜,在财政、金融、产业政策上更多考虑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广播电视文化等公共事业的资金支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核心的一条是要用抓工业的办法抓农业。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延长产业链为重点,以培育特色产业、产品为关键,以工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为手段,对农业实行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生产、市场化营销、项目化运作和科学化武装,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合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

14、现代化。2、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严格按照中央、国务院的决定,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放开粮食收购价格,放开粮食购销市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的兑付,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接受群众的监督;加强对粮食直补资金的监督管理,及时、足额兑现给农户,坚决杜绝截留、挤占、挪用补贴资金的情况发生;积极按照市场化改革的要(本文权属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求组织好粮油的收购和销售;农业发展银行按照规定确保粮油收购资金贷款、加强资金监管;价格主管部门搞好直补标准的调查研究和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对直补资金实行专款专用,搞好服务;有关部门加强对粮食直补工作的督促检查

15、。3、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按照保障农民权益、控制征地规模的原则,切实改革农村土地征用制度。建立因征占地而对水利等工程设施造成损坏的补偿制度,妥善安置好失地农民,从土地出让金中划出专用资金,用于补贴土地被征用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在坚持农村土地政策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土地入股、联建联营、土地使用权抵押等办法,促使农村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4、完善农村税费改革。把中央关于农业税率总体上降低三个百分点的要求落到实处,农村“两工”在去年调减的基础上,今年再调减5个工,即由去年每个劳动力负担10个工调减为5个工。“两工”以

16、劳折资不能超过一半,每个工折资最多不超过5元,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继续采取有效措施,严防农民负担反弹。高度重视化解乡村债务工作,确保乡镇政权和村社组织的正常运行并发挥应有的作用。5、创新投融资机制。改革财政支农资金的分配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统筹兼顾,广辟财源,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切实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杠杆作用,吸引各种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和农村。加强监管,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使用办法,真正起到财政资金的支持作用。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拓宽信贷资金支农渠道,积极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加大信用社改革力度,继续扩大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覆盖面,缓解农村资金外流。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通过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兴办直接为“三农”服务的多种所有制的新型金融组织。探索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