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人教部编版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21930791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人教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人教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人教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人教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人教部编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背诵古诗。3、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体会诗歌所承载的感情,激发学生珍爱亲情的感情,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反复吟诵,感悟诗情。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后两句是从“兄弟”的角度来抒发思乡之情。课前准备:课件,收集有关重阳节与王维的资料。教学流程:【板块一】:情境导入1、听歌曲读唐诗2、看图片,猜古诗师:同学们,读唐诗不仅可以让我们体会古人的各种情怀,还能让我们从诗中了解古代的风俗民情。现在,请大家来看图片猜一猜古诗。出示图片,生背古诗。【板块二】:读诗悟情1、知诗人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

2、首古诗不仅写了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一篇流传千古的思乡佳作,它是唐朝的大诗人王维写的。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王维吧。(课件出示简介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宋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2、释诗题齐读诗题,题目是我们走进课文、走进古诗中的一扇门。题目中的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呢?出示有关重阳节的资料。(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到了东汉,民间又有了重阳登高的风俗,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

3、经很普遍了。课件出示茱萸:是一种落叶小乔木,有浓烈香味,茎可入药。据说重阳节这天佩带茱萸,可以避邪、消灾。)题目中的“忆”是什么意思?(想念、思念)借助注释理解“山东”,不是指现在的我国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山西省蒲州。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题目的意思?(重阳节这天,诗人思念家乡的兄弟们。)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诗题。师过渡:那接下来我们就来读读这首带有思念味道的诗。读读这首诗吧。3、读好诗请同学们先听老师的范读,注意听清字音,感受节奏。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相机指导。齐读4、悟意境师:大家都能把诗读得正确、有节奏,那诗的意思我们用什么方法理解?(根据注释)(1)交流前两句诗的意思重

4、点引导:“异乡”“异客”是什么意思?“倍思亲”呢?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引读:师:年仅15岁的王维孤身一人来到热闹繁华的长安,没有亲人的呵护,没有朋友的陪伴,他非常孤独,所以会想念家人朋友,如今到了重阳节,家家团圆,饮菊花酒,吃重阳糕,而王维更想念亲人了,这正是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v王维只有在重阳节才如此想念家乡亲人吗?师:每到春节,大家欢聚一堂,吃团圆饭时,王维却独在异乡为异客,只能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月圆,大家团聚到一起吃月饼,赏月亮,而王维还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怎能不每逢佳节倍思亲?v这样的思乡之情只有王维有吗?师:在古代,人们的交通工具没有现在这么发达,通

5、讯也没有现在这么便利,出门在外的游子如果想家了,都会不由得想起王维的这句每逢佳节倍思亲。v即使是通讯如此便利的今天,遇到过年过节,漂流在外的人也都会情不自禁的想起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v就这样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了千古名句,因为他说出了从古自今多少游子心思啊?再次齐读这句诗。(2)学习后两句诗过渡:如此思念家乡的王维会想些什么呢?v齐读后两句诗。v谁能说说这两句的意思?v师:虽然远隔千里,但他们彼此思念,多么美好的情感!请大家再次朗读这两句诗。(3) 谁能用自己的话把整首诗的意思说一说呢?(4)展示朗读,尝试背诵请同学们把你对诗的理解和体会读进诗中吧。【板块三】:迁移拓展1、总结学诗的方法:如朗读、对照注释理解意思、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等。2、推荐学习:王维另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学生自学后和同桌交流)3、课后请同学们查找并阅读有关写思乡和节日的诗。【板书设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异乡异客孤独倍思亲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