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课后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6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1920222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课后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6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课后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6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课后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6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课后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6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课后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6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课后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课后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一、选择题草地是生长草本和灌木植物为主并适宜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土地。它具有特有的生态系统,是一种可更新的自然资源。世界草地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5,是发展草地畜牧业的最基本的生产基地。据此回答12题。1有关草地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A保护好草地资源,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B草地资源是后备的耕地资源C保护好草地资源,有利于防止土地沙化D保护好草地资源,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2世界草地的多功能性包括()草地的生产功能草地的生态功能草地的生活功能ABC D解析:第1题,草原地区降水少,不适合种植业的发展,若将草场开垦为耕地,会导致土地荒漠化。第2题,草地能为人类提供草产品和畜

2、产品,体现了生产功能;草地具有保持水土和固沙的功能,体现了生态功能;草地还是人们生活和休闲娱乐的场所,体现了生活功能。答案:1.B2.D内蒙古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其东部草场载畜量远高于西部,据此回答34题。3导致内蒙古草原草场载畜量东西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年降水量 海拔荒漠化程度 人口密度AB CD4合理利用内蒙古草场资源的措施有()实行划区管理,规定适宜的载畜量减少人工草场,提高天然草场的比重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实行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AB CD解析:第3题,内蒙古草原东西部差异主要是海陆位置差异造成的,东部距海近,受夏季风影响较大,降水量大,荒漠化程度低。第4题,在草场保护方面

3、,一是实行定期轮牧,科学合理地使用草场;二是建设“草库伦”,加强人工、半人工草场建设,这是在当前条件下比较现实的措施。答案:3.C4.A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56题。5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6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A沙尘暴频度减少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C土壤盐碱度升高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解析:第5题,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

4、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D正确。第6题,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是土壤盐碱度升高,C正确。沙尘暴频度减少;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生物生产能力提高可能是绿洲面积扩大,A、B、D错。答案:5.D6.C读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程度统计表,回答78题。时间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强沙尘暴次数(次)58131423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1 5602 1002 4607.导致强沙尘暴次数和土地沙化速度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围湖造田B深居内陆,降水稀少C植树种草D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8对防治该环境问题可行的措施有()抽取地下水 生态

5、移民建设防护林体系 开采矿产资源A BC D解析:第7题,沙尘暴的源地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影响我国的应位于西北地区,人为原因是植被的破坏。第8题,草地破坏,使得环境人口容量变小,过大的人口压力会使得环境更加恶化,可采取移民的方式;防治风沙的有效方法是增加植被覆盖率,建设防护林体系。答案:7.D8.B读我国四个牧区超载起至年份、超载持续时间和年平均超载率表及四个牧区草原退化趋势图,完成910题。地区超载起至年份(年)超载持续时间(年)年平均超载率(%)西藏牧区196420003747青海牧区197020003118甘肃牧区197320002820四川牧区198220001910(注:表中统计数据截

6、至2000年)9根据图表信息,可判断()A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载率越大B四个牧区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C四个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持续上升趋势D2000年,四川牧区和西藏牧区超载面积基本相当10有关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B经济贫困是导致草原退化的唯一原因C通过划分草原保护区和畜牧放养区,可使草原生态得以保护D只要控制超载现象,就能够完全控制草原退化解析:第9题,认真阅读图表中的信息,我们可以看出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载率并不一定越大,如表中的甘肃牧区与青海牧区的对比;由图中各牧区变化曲线的斜率可以看出,青海牧

7、区最大,草原退化速度最快;由图中可以看出西藏牧区草场退化率有下降的阶段,所以并不是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持续上升趋势;根据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无法判断各个牧区超载面积的状况。第10题,要使草场资源能够持续稳定地利用,就要采取措施使草场资源能够休养生息,改善生态环境。答案:9.B10.C二、综合题11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由于人口压力,超载放牧,每年以2%的速度退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19921996年,科研人员在科尔沁草场进行了放牧试验,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场的影响。(1)说出图甲所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并简述其危害。(2)分析科尔沁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3)

8、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草原的措施。解析:(1)根据科尔沁草原的变化可知,19802010年草原退化程度逐渐加重,重度退化成荒漠的比例增大,说明该地存在草地退化问题;草地退化,生产力下降,加剧荒漠化进程。(2)随着时间推移,放牧强度越大,植被密度越小,说明过度放牧是科尔沁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3)针对科尔沁草原退化的原因,主要措施应是合理放牧、保护草原。过度放牧与人口增长过快有关,应控制人口增长。调整生产结构、加强管理等也都是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原的措施。答案:(1)问题:土地(草地)退化。危害:草原的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沙化面积扩大,导致荒漠化。(2)由于人口压力,人们对畜牧产品的需求量大增,超载放

9、牧,引起草原退化。(3)控制人口增长,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变单一放牧业,发展多种经营;实行禁牧、轮牧、退牧,改游牧为围栏放牧、舍饲养畜;建设饲草料基地,建设“草库伦”,改良牧草品种,提高草原生产力;依法管理,加强草原保护。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理论载畜量又称合理载畜量,是在一定的草地面积和一定的利用时间内,在适度放牧(或割草)利用并维持草地可持续生产的条件下,满足承养家畜正常生长、繁殖、生产畜产品的需要,所能承养的家畜的头数。下图示意某年新疆六县市草场承载情况。(1)新疆草场承载现状产生的根源和直接影响是什么?(2)请你为新疆草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献计献策。解析:(1)若实际载畜量/

10、理论载畜量的比值大于1,即出现超载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人口增加,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量增加,直接影响是草场退化。(2)由图可知,六县市各草场除托里县和特克斯县的冬草场外,普遍存在严重的超载现象,故新疆草场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要从草场合理利用与保护两个方面来回答。答案:(1)根源:人口增加,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量增加。直接影响:草场退化(草场质量下降、产草量减少)。(2)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实行禁牧、轮牧制度,改游牧为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建立饲草料基地,在自然条件好的地区建设“草库伦”等。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

11、大内陆流域,位于河西走廊中部,为甘蒙西部最大的内陆河流域。黑河中游的张掖地区,地处古丝绸之路和今日亚欧大陆桥之要地,农牧业开发历史悠久,素有“金张掖”之美誉,现已成为全国十大商品粮基地、十二大蔬菜瓜果基地之一。下图为黑河流域图。指出张掖市在农牧业开发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环境问题,并分析这些环境问题产生的共同原因。解析:张掖市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干旱,水源缺乏,过度的农牧业生产活动会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水源短缺、下游湖泊萎缩、沙漠化、盐碱化、草场退化等。共同原因是干旱的自然环境特点。答案:环境问题:水源短缺、下游湖泊萎缩、沙漠化、盐碱化。环境问题产生的共同自然原因:张掖市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气候干旱;高山冰雪融水为其主要水源。共同的人为原因:农牧业开发过程中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会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