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双一流冲刺大二轮冲刺练:第2部分 专题二 必读个文言实词小故事 群文通练4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21918234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语文双一流冲刺大二轮冲刺练:第2部分 专题二 必读个文言实词小故事 群文通练4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高考语文双一流冲刺大二轮冲刺练:第2部分 专题二 必读个文言实词小故事 群文通练4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高考语文双一流冲刺大二轮冲刺练:第2部分 专题二 必读个文言实词小故事 群文通练4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高考语文双一流冲刺大二轮冲刺练:第2部分 专题二 必读个文言实词小故事 群文通练4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高考语文双一流冲刺大二轮冲刺练:第2部分 专题二 必读个文言实词小故事 群文通练4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语文双一流冲刺大二轮冲刺练:第2部分 专题二 必读个文言实词小故事 群文通练4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语文双一流冲刺大二轮冲刺练:第2部分 专题二 必读个文言实词小故事 群文通练4 Word版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群文通练四读透一个文化坐标扬州(散文阅读)对应学生用书P207通练导语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扬州以其特定的地理、人文环境,含英咀华,钟灵毓秀,孕育了在中华文化中呈放异彩的奇葩。它固然不同于北方地域的文化,也大有别于江南的吴文化或徽文化。它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创造风格,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地域文化。在这里,美丽的扬州有着诗情画意的美景,有着悠久丰厚的历史积淀,她会时时出现在热爱中华文化的我们的梦里。提升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烟雨江南,千年扬州孙晓龙烟雨江南,千年扬州,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的驻足,在瘦西湖畔,杨柳树下,挥笔成文,泼墨成章,成就了这座古老的城池。早在秦始皇铸九鼎,天下分九州,就有扬

2、州雄居东南,为其沿海门户。后经汉唐历代的经营,成为东南名城。唐宋多有文人到此游历,留下诸多为后世称颂的名句。李白送别友人孟浩然,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让后世文人墨客为之倾倒,踏平了扬州三月的门槛。孟浩然自然是三月春花烂漫时来到扬州的,在那个春意盎然的季节,走过这样的扬州,如诗如画的景色在诗人内心深处烙下无限的印记。客居他乡多年后的孟浩然念念不忘曾经的扬州,便有“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之作。走遍大江南北,唯有扬州给他留下了无法抹去的回忆,所以才有了孟浩然这唯一与扬州有关的诗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中唐诗人徐凝的这句脍炙人口的名句书写了唐扬州的另外一番意境。徐凝

3、没有留下太多传世的佳句,但唯独这一首忆扬州,让后人为之称赞。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无法得知,诗人到底是为心底的那个扬州人而忆,还是为扬州的明月而忆?或许从“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觉愁”能有所感悟吧!扬州的风花雪月,让多少人为之倾倒。风流倜傥的杜牧与扬州有着不解之缘。时到晚唐,虽胸有万千抱负,却无法施展,而唯独扬州能解其愁。“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乱世中的安逸,让杜牧在二月春风得意,抛却北国那战乱的烟火,隐藏在这春风和煦的江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也许是时代的无奈,也许是郁郁不得志,唯有扬州能安其心,十年一觉足可终其一生。也许扬州确实是

4、一个疗伤的好地方,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举家流浪途中,穷困潦倒,但也不忘畅想江南的繁华盛世,笔下无意间流露出自己的内心,“胡商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为问淮南柴米贵,老夫乘兴欲东游”。飘泊一生的杜甫走到人生最后的那一刻,都没有实现自己的这个夙愿,也只能用这首解闷道出自己对扬州的无限畅想。“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一首脍炙人口的名句,让扬州人寻寻觅觅一千年,只为寻找二十四桥的踪迹!历史的远去和战乱的硝烟,让诗人笔下的二十四桥成为一个千古之谜!究竟是有二十四座桥,还是某一座桥的名字?争议颇多。唯独有历史记载的是在北宋沈括梦溪笔谈里,说它是一座桥的名字,桥名为二十四桥,但也仅有寥寥几句

5、,亦无从考证,这也是几百年后的事情,其真实性不得而知。逝去的时光无需过分追究,且说当下。今人为纪念文人笔下的二十四桥,特地在瘦西湖上建了一座石拱桥,命名为二十四桥。因仅有的一句诗,再无其他相关的历史踪迹可循。后人结合江南小桥流水的特色,建起了这座小巧玲珑略显袖珍的石桥。在这座桥上,唯独可以与“二十四”这个词有关联的就是这些数字,桥长二十四米,宽两米四,栏杆立柱二十四根,两头上桥处各有二十四个台阶供游人上下桥。这也许是后人刻意追求这座桥与名最理想的做法吧!时光更替,繁华尽头是没落。“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当晚唐诗人韦庄路过盛世尽头的扬州时,满目怆然,看到了凋敝的这一幕。当年“扬一益二

6、”的繁华盛世,如今早已不知踪影,唯独留下了空寂的二十四桥,守望曾经的这段辉煌。时过境迁,往事亦不堪回首,经历了五代十国的乱世和北宋的安逸,扬州再一次惨遭浩劫。金兵南侵,扬州沦陷,在胡马的铁蹄下,往日的烟花烂漫瞬间凋零。南宋诗人姜夔痛心疾首而作:“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文武双全的辛弃疾,志在收复失去的大好山河,却郁郁不得志。多少年来的一再失望,让这位曾经铁骨铮铮的男儿,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泪水,舞剑手书“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宋词的弹奏唱曲之优雅律韵依旧在瘦西湖的游船里摇曳,旧时的故事依稀可见,只是佳人不在。扬州在繁

7、华与乱世中交替前行,转眼便是千年。与扬州一起见证着这一切的京杭大运河依旧默默地承担着历史赋予它的责任。沧桑的河道,古老的杨柳,讲述着运河过去的故事(文章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点题,大气包举,以烟雨江南,千年扬州,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的驻足与留恋,为下文展开铺叙打下铺垫。B作者歌唱扬州的厚重,从李白送别友人孟浩然的诗句写起,照应“烟雨江南”主题,后世文人墨客踏平了扬州三月的门槛,都是倾慕李白的才华。C“诗人不幸江山幸”。扬州吸引了一大批失意落魄的文人墨客,他们用生花妙笔把这座城市点缀得乱花迷眼。D本文多处引用诗文名句,这些诗句显然增强了文章的

8、诗意境界,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假若去掉,文章表达效果上恐怕要大打折扣。解析“后世文人墨客踏平了扬州三月的门槛,都是倾慕李白的才华”,这句表述过于绝对,其中不乏文人们对扬州三月烟雨的迷恋。答案B2文中结尾说到“扬州在繁华与乱世中交替前行,转眼便是千年”,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解析本题需要筛选信息,仔细阅读原文,找出相关语段,提炼中心意思。答案作者以时间交替变化为线索,梳理了扬州经历的繁华与衰落,具体概括为:秦时为沿海门户;汉唐时为东南名城;唐宋文人墨客众多,留下为人称颂的名句;经历了五代十国的乱世和北宋的安逸;金兵南侵,扬州沦陷,往日繁华瞬间凋零。3文中作者时而沉溺在对历史的遐想中,又时而回到眼前

9、现实,这种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的叙述议论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解析本题考查散文写作虚实结合的表达技巧。散文的“虚”与“实”是相对而言的。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答案作者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既能显示出扬州厚重繁华的历史,又能激发人们对历史的追溯与反思,使主题意蕴更加深邃;可以拉开时间距离,让读者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扬州,使扬州更加立体感人;灵活引用古人诗句,使扬州形象更加丰满,激发人们对千年古城的惋惜之情。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烟花三月下扬州熊召政扬州古称广陵,人们又叫它维扬。清代之前,扬州因靠着大运河,

10、一向被誉为南北枢纽,淮左名邦。以今天的地理概念,扬州在苏北,不属江南。但古人自北方舟船而来,一入扬州,心理上便感觉到了江南。江南是以长江为界的,从这层意义上,扬州不算江南,但它处在淮河以南,属不南不北之地,且扬州的人文风气,山水风光,都是近南而远北。杜牧在扬州留下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便绝不是凛冽的北地所能产生的情境了。历史上的扬州,自隋至清一千多年间,虽屡遭兵燹,却不掩其繁华锦绣的气象。大凡一个城市,就像一个人那样,命运各异,有好有坏。扬州属于那种“贵人多难”一类,但每遭蹂躏之后,它总能顽强地恢复生气。“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八字用在扬州身上,也是合适的。记载扬州古时的

11、繁华,典籍甚多,但最好的要数清代李斗撰著的扬州画舫录了。杭州、苏州乃人间天堂,值得记载的盛事比扬州还要多。但无论是张岱的西湖梦寻还是顾禄的桐桥倚棹录,都不及李斗的这本书。古扬州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当在小秦淮与瘦西湖两处。其繁华、其绮丽、其风流、其温婉,扬州画舫录皆记述甚详。西湖之名借于杭州,秦淮之名借于南京,但前头各加一“瘦”与“小”字,便成了扬州的特色。我一直揣摩扬州人的心理,天底下那么多响亮的词儿,他们为何偏爱“瘦”与“小”呢?这两个字用之于人与事,都不是好意思。我们说“这个人长得又瘦又小”,便有点损他不堪重用;说“他专门做小事儿”,便暗含了鼠目寸光。时下有种风气,无论是给公司起名,还是为项

12、目招商,均把名头拔得高高的。照这个理儿,瘦西湖完全可以叫“大西湖”或“金西湖”,小秦淮也可叫“中国秦淮”或“银秦淮”了。古扬州城中,虽然住了不少点石成金的商人,但铜臭不掩书香,负责给山水楼台命名的,肯定还是李斗这样的秀才。这两处名字最令人寻味:西湖一瘦,便有了尺水玲珑的味道;秦淮一小,便有了小家碧玉的感觉。如此一来,山水就成了佳丽一族,而扬州城也就格外的诗化了。如是,话题就回到“烟花三月下扬州”上头,知道扬州的地理与历史,就知道什么季节到扬州最好。因为没有红枫,更没有与红枫相配的壮阔逶迤的峰峦沟壑,秋老时分到扬州的意义就不大。杜牧说“秋尽江南草未凋”,未凋并不等于葳蕤,失了草木欣欣的气象。莺歌

13、燕舞的三月却不一样:那杨柳岸畔的水国人家,那碧波深处的江花江草,园林台榭、寺观舫舟,一色儿都罩在迷离的烟雨之中。此时的扬州,那些硬硬的房屋轮廓都被朦胧的雨雾软化了下来,曲折的小巷浮荡着兰草花的幽香。湖上的画舫,禅院的钟声,每一个细节上,都把江南的文章做到了极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句子把我们东方人的审美意趣,写得如同梦境。在三月的扬州,我们是可以寻到这种梦境的。为了这梦境,我曾动了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念头。2007年,我打听何处可以雇一条船,邀二三好友于黄鹤楼下出发,一路吟诗作画,听琴吹箫到扬州去。结果人家告诉我,现在从武汉到扬州,根本无水路可通。后来打听到,从杭州或苏州出发

14、,可从运河到达扬州。我又来了兴趣,让朋友去觅一只画舫。事情也未做成,其因是这一段运河虽然畅通,但除了运送货物的商船,渡客的帆舟早就绝了踪迹。由此我想到,坐一条船于烟雨濛濛的江上,去拜访唐代的扬州,已是完全不可能了。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不再。若有意去欣赏今日生机勃勃的扬州,只能自驾车从高速路上去了。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与凛冽阔大的北地气象相比,扬州城的景色显得温婉绮丽。B扬州在历史上虽屡经战乱,但繁华的气象却并未因此颓败。C烟雨迷离的扬州城诗意盎然,体现了东方人的审美意趣。D作者以古衬今,满怀深情地赞美了今日生机勃勃的扬州。解析作者写扬州是追寻诗意的梦境,表现了对“唐代

15、的风流不再”的叹惋,表现了作者的失落与惆怅。答案D2作者在描述扬州景物时切入的角度及语言的运用很独特,请结合第段和第段加以赏析。答案(1)切入角度:作者从“小秦淮”与“瘦西湖”的命名方式切入,提示了扬州景物“尺水玲珑”“小家碧玉”的诗化意味。(2)语言运用:运用古诗和四字词语,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整句和散句交错使用,言辞清丽,格调典雅。3作者为什么说“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不再”?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答案扬州还有美丽的风景、人文,繁华锦绣的气象,但是水路不通、画舫绝迹,难于寻觅梦境般的东方审美意趣,令人叹惋。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史可法的扬州肖复兴扬州,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4

16、0多年前,我读到清人全祖望那篇著名的梅花岭记,看到他记述的史可法壮烈殉国的场面:大兵如林而至之际,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死前,他留下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下。”少年的心,被一腔壮怀激烈所燃烧。扬州,在我的心里,是史可法的扬州,是一地梅花怒放的扬州。真的来到扬州,已经是十多年之后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那时的扬州,没有如今那样多的高楼大厦,史可法墓前的护城河那样的清澈,河边的杨柳在夏日里浓荫四溢,为史可法祠堂遮挡着骄阳的炙烤,祠堂前的小路,水洗过一样干净而幽静。只可惜,我来的季节不对,梅岭没有一朵梅花。第二次来到扬州,是20年过后,上个世纪90年代末了。那是一次会议结束之后游览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