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练习:3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21905460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练习:3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练习:3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练习:3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练习:3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练习:3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练习:3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练习:3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基础自主学习区一、认字音揶揄(y)(y)濯足(zhu)彷徨(pn)(hun)睿智(ru) 笃信(d) 膳食(shn)待哺(b) 粗粝(l) 慷慨(ki)屈膝(x) 怯懦(qi)(nu) 特殊(sh)蓄辫(x) 煽动(shn) 饷银(xin)怂恿(sn)(yn) 诏谕(y)累 冠 给便 提 裨塞 扎 咖模 相 缉二、记字形 三、辨词义1反抗抵抗辨一辨两者都表示用力量制止别人的进攻。但两者的适用对象不同。“反抗”的对象除敌对武力的“侵略”“进攻”等,还常常与“压迫”“剥削”等搭配,“抵抗”的对象一般是敌对的势力。“反抗”的对象可以是个人,“抵抗”的对象除此之外,还可以指

2、病菌、寒冷等。让皮埃尔梅尔维尔导演的影子部队运用多种艺术方法,生动有力地表现了作者对抵抗运动及其时代的反思,歌颂了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2国事国是辨一辨词义范围不同。“国事”既可以指对国家有重大影响的事情,也可以指一般的国家事务;而“国是”则专指国家决策、规划等方针大计。适用对象不同。“国事”,可用于国内,也可用于国际。“国是”严格用于人民代表在中央所议的国家大事。国家主席习近平完成对拉美四国的国事访问后,马上召开中共中央政治会议,决定近期召开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共商“依法治国”的国是。四、积词语背一背1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2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冷淡。3一文不

3、名:一个钱也没有。形容非常贫困。名,占有。4怒发冲冠:指因愤怒而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5嗷嗷待哺:形容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6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注意:区分“前仆后继”和“前赴后继”。“前赴后继”指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侧重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前仆后继”侧重形容不怕牺牲。练一练判断下列句中加点词应用的正误。1记者招待会上,这位领导的讲话引经据典,显示了深厚的文化素养。()2我的母亲注意到这一点,因为我对于信仰鬼神的漠不关心而责备我,但我的父亲则不说什么。()3从一文不名的边缘球员到一飞冲天的全民偶像,林书豪几

4、乎一夜之间家喻户晓。()答案:1.。“引经据典”应改为“旁征博引”。这位领导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不是因为仅仅引用,而是因为引用的量大,所以才“显示了深厚的文化素养”,故用“旁征博引”。2。“漠不关心”指对人或事物感情冷漠,态度冷淡,毫不关心。用在句中与语境相符。3。“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形容非常贫困。本句是说林书豪不出名,应用“默默无闻”,指不出名,不为人所知。课文助读预习区作者简介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埃德加斯诺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1933年4月至1935年6月,曾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

5、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去中亚和前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斯诺曾三次来华进行长期访问,对中美友好关系做出了自己的贡献。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主要著作:远东前线红星照耀中国今日红色中国等。背景回放记者斯诺和成千上万的人一样,脑子里总是在想,毛泽东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朱德,这个被称为红军总司令的人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据说林彪这个28岁的红军天才战术家,在他率领下的红军一军团从来没有打过一次败仗,林彪又是谁?他的来历如

6、何?这一连串的问题,是斯诺百思不得其解的。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确切答案,唯一的办法,就是必须亲自到红色根据地走一趟。斯诺解释说,这种办法有少数人尝试过,但都失败了。后来,斯诺凭着一张徐冰教授开的介绍信,冒着生命危险,终于到达陕北,成功采访了毛泽东。斯诺根据他的谈话记录整理成毛泽东自传。在入选时,改为现题,且有删节。传主掠影一、走近传主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100

7、人之一。(一)早期革命活动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3年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1920年11月,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二)国共第一次合作1923年6月,出席中共“三大”,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924年1月,国共合作后,参与中共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活动。1926年,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1925年冬至1927年春,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三)建立革命武装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时间革

8、命活动1927年汉口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到湘赣边界发动和领导秋收起义,建立工农革命军第1师,后率领部队上井冈山,发动土地革命,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与朱德、陈毅会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党代表5月,在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特委书记,后任中共第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7月,在中共六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在此期间,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思想,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1930年1936年1930年,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前委书记

9、兼总政治委员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被选为主席从1930年12月到1933年2月,同朱德领导红一方面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的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1934年10月,开始长征1935年1月,长征途中,在贵州遵义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1936年,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担任这一职务直至逝世(四)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毛泽东领导人民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写了论持久战等著作,指明了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途径。1942年号召全党开展整风运动,使中共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高度的统一,为战胜困难和取

10、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五)领导人民解放战争时间革命活动1945年亲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签订双十协定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1948年9月1949年1月指挥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接着,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发动渡江战役,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大西北,推翻了国民党政府1949年3月,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7月,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阐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性质及其内外政策9月,主持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当选为主席10月1日,在北京

11、天安门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功绩与过失时间革命活动新中国成立初期领导完成了土地制度改革,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1953年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由他主持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选举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19581966年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初步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使国民经济得到比较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在此期间也做出过一些错误的决定20世纪70年代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并且开始打开了对外工作的新局面,为

12、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毛泽东始终坚持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维护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主权完整,维护世界和平。就他一生来看,他为中国革命建立的不可磨灭的巨大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崇高敬仰。二、传主逸事(一)鸿雁传书的秘密联络点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把部队拉上了井冈山,国民党军严密封锁包围。毛泽东无法与杨开慧直接通信。有一段时间,他用化名,通过杨开慧的舅舅向明卿转信给他心爱的妻子杨开慧。毛泽东把信寄到长沙大西门“生生盐号”,这家盐号是由向明卿的胞弟向定前和堂兄向朗清等联合开办的。向明卿每当接到来信,就由杨开慧家乡板仓一位名叫廖正和的农民来

13、长沙时,将信转给杨开慧。毛泽东在给杨开慧的一封信中,亲笔写道:“我在这里做买卖,生意兴隆,赚了钱,堪以告慰。”信中暗喻井冈山革命形势发展,队伍不断壮大。毛泽东让杨开慧回信寄到江西的一个中药铺里。杨开慧及时将回复信寄出。但是,有一次毛泽东的信寄到“生生盐号”后,账房将信锁在抽屉里,忘了及时交给向明卿。直至几个月后,账房清理抽屉时,发现此信,才将信交给向明卿,再转到板仓乡下去。账房的疏忽,致使从那时起毛泽东再也没有通过向明卿转信了。他俩由“生生盐号”的通讯联系由此中断。这期间在杨开慧经济困难时,毛泽东的弟弟毛泽覃每月到长沙下学宫街18号向明卿家交给明卿夫人严嘉一张条子。向明卿持此条到长沙下黎家坡巷

14、内一钱庄取款,每次取20元,将钱托板仓来人转交给杨开慧。有时向明卿外出,就由他的侄子向复去取。1949年11月22日,还专门给向复舅写信表示谢意。(二)一辈子不穿防弹服“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的老战友和身边的工作人员非常担心他的安全。“主席老想到群众中去,接触群众。”吴连登说。有一年国庆节,毛主席吃完饭,兴致很高,对身边工作人员说:“到天安门看放礼花去!”车开到纪念碑东南角的礼花燃放点,毛主席就下来了,参加晚会的群众围上毛主席,高呼“毛主席万岁!”把当时陪同毛主席的张玉凤、吴旭君、吴连登、周福明等六七个工作人员都给挤散了。后来叶剑英担心毛主席的安全,跟汪东兴说:“我们为了毛主席的安全,要给毛

15、主席做一套防弹服。”汪东兴说:“叶帅,你还不知道毛主席的脾气,我劝你还是别做了。”叶剑英说:“不,我们为了毛主席的安全,一定要做。你的任务就是我做好以后,送到毛主席那去。”不久,汪东兴抱着做好的防弹服到中南海游泳池毛主席的住处,毛主席正在书房里看书,见汪东兴抱着个什么东西,就问:“你今天又送什么东西来了?”汪东兴说:“受叶帅之命,为了主席的安全,给你送一套防弹服。”毛主席把书放下,很严肃地说:“你们是怕人民群众,你们拿去穿,我毛泽东不穿。坏人想搞我搞不了,人民是不会搞我的。”1本文记叙了毛泽东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哪些事情?试列举。明确 幼年时与父亲的矛盾;在私塾读书的经历;在长沙的中学读书的经历;参加革命军的经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经历;在北京生活学习的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