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复习题——《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卷)

上传人:二少****畔 文档编号:121863082 上传时间:2020-02-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1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复习题——《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1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复习题——《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1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复习题——《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复习题——《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复习题——《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复习题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不是黄土特性的是:A粉沙颗粒为主,有水平层理 B.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C.碳酸钙含量高,遇水崩解 D.一般呈灰黄色2、有关黄土高原泥沙大量流人黄河的主要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A黄土高原有黄河的主要支流B黄土高原上植被破坏严重C黄土高原上的河流流量大 D黄土高原的黄土土质疏松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黄土具有垂直节理,碳酸钙含量高,吸湿性强 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 地质构造导致流水侵蚀加剧 森林覆盖率低A B C D “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多从头顶过”,下图是我国某地居住景观的示意图。

2、据此回答45题。4、形成这一居住景观的最主要原因是:A风俗习惯 B地表形态 C土壤性质 D地质构造 5、有这种居住景观的地区,最须克服的环境问题是:A土壤盐碱化 B洪水泛滥C地层下陷 D水土流失读黄土高原景观图,完成67题。6、造成黄土高原地区形成如此地貌特征的最主要人为原因是:A露天采矿 B黄土质地特殊C夏季暴雨集中D植被破坏严重7、黄土高原的治理需要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针对图中陡坡地貌,适宜采取的措施是:A平整土地,建立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B封坡育林育草,增加植被覆盖率C修建水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D改善交通条件,大力发展旅游业8、下列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中,属于地质构造的原因

3、是:A、黄土垂直节理发育 B、大面积的升降运动 C、开垦陡坡 D、过度放牧和采樵读我国某地自然景观图回答910题。9、该自然景观的形成原因主要是:A流水的堆积作用B风力的侵蚀作用C流水的侵蚀作用D地壳垂直运动10、该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为:A耕地土层变薄,质量下降,农作物单产降低B使地表变得支离破碎C使土壤质地变得疏松D加剧了暴雨发生的次数11、关于水土流失危害的说法,错误的是:A水土流失对平原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淤积B.水土流失造成生态恶化C.水土流失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D.水土流失影响水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水土流失是土壤侵蚀的一种主要形式,现在我国的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回答1

4、213题。12、关于水土流失危害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土流失对平原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淤积B. 水土流失造成生态恶化C. 水土流失淤积河库,加剧洪涝灾情D. 水土流失影响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13、黄土高原和南方丘陵地区相比( ) A两地区人地矛盾尖锐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B治理水土流失重在对自然条件的改造C水土流失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大,间接经济损失小D进行人口外迁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读图,完成1415题。14、梯田田埂的水平延长方向一般与: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B、等高线基本平行 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1

5、5、梯田的修筑,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A、形态 B、土壤类型 C、坡向 D、物质组成16、有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原因是形成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B、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在黄河上游C、水土流失的治理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D、治理水土流失最主要的措施是工程措施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为16亿吨,据此回答1718题。17、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A. 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B. 管理不善,夏季暴雨C. 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D. 干旱和大风现象 18、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A. 平整土地 B. 修水平梯田 C. 深耕改土

6、D. 造林种草读黄土高原景观图,完成1920题。19、造成黄土高原地区形成如此地貌特征的最主要人为原因是:A露天采矿 B黄土质地特殊C夏季暴雨集中D植被破坏严重20、黄土高原的治理需要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针对图中陡坡地貌,适宜采取的措施是:A平整土地,建立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B封坡育林育草,增加植被覆盖率C修建水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D改善交通条件,大力发展旅游业21、关于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小流域可以看作一个完整的地域单元B、小流域可以相当于黄土高原上一条河流的整个流域C、小流域的治理,要综合运用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D、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经验仅限于治理小流域地区读下

7、图,判断2224题。22、该区域地貌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风力侵蚀 B风力沉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23、图示堤坝的主要作用是:A拦沙蓄水 B发电灌溉 C防洪抗旱 D调节气候24、在区域整治的过程中,下列各地形部位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甲平整土地,建立基本农田B乙封坡育林育草,含蓄径流C丙修建梯田,发展林果基地D丁疏浚河道,排沙泄洪二、综合题25、下图为黄土高原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是黄土高原周边的地形区,其名称分别是:_ 、_ 、_ (山脉)、_ (山脉)。(2)、对该地区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宜在a、b、c、d四处采取不同措施,与四处相适应的分别是(

8、填字母): 打坝建库 ; 种草护坡 ; 平整土地 修筑梯田 。()、甲、乙、丙三地,哪地最适宜建窑洞?为什么? (4)水土流失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26、读黄河水系示意图,回答问题。(1)黄河中游两条主要支流的名称:_,_。(2)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平原:_平原,_平原。(3)从降水、植被、黄土特征和地质等状况,分析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4)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是: 治理的根本性措施是_ 27、读下图(我国某省区示意图及其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回答问题: (1)图中甲代表的地形区名称为 。(2)图中A处沟谷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 。(3)甲区域生

9、态环境面临的最大问题是 ,该问题形成的自然原因有: (4)面对甲地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治理对策? 答案:1、A2、C3、D4、C5、D6、D7、B8、B9、C10、A11、A12、A13、A14、B15、A16、C17、A18、D19、D20、B21、A22、C23、A24、D25、(1)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 华北平原 秦岭 祁连山脉(2)d b a c (3)丙处 地势较高 ,没有河流发育,向阳地带, 适宜建住宅。(4)水土流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下降,水旱灾害增多,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导致河流水库湖泊泥沙淤积,加剧洪涝灾害。 26、(1)汾河 渭河 (2)宁夏平

10、原 河套平原 (3)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多暴雨;黄土高原地表植被稀疏;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碳酸钙含量高,容易遭到流水侵蚀;地质历史上构造运动形成山地和盆地,加剧流水侵蚀(4)黄河河流泥沙含量多,泥沙在下游沉积;黄河沿岸筑坝束水。 植树种草、打坝淤地,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搞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27、(1)黄土高原 (2)流水侵蚀(3)水土流失 黄土土质疏松 夏季多暴雨 (4)生物措施(可以答植树造林,植树种草等),农业措施(可以答退耕还林还牧等)工程措施,(意思清楚可以给分),小流域综合治理;注意矿区的复垦;控制人口增长 答案:1、A2、C3、D4、C5、D6、D7、B8、B

11、9、C10、A11、A12、A13、A14、B15、A16、C17、A18、D19、D20、B21、A22、C23、A24、D 25、(1)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 华北平原 秦岭 祁连山脉(2)d b a c (3)丙处 地势较高 ,没有河流发育,向阳地带, 适宜建住宅。(4)水土流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下降,水旱灾害增多,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导致河流水库湖泊泥沙淤积,加剧洪涝灾害。26、(1)汾河 渭河 (2)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 (3)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多暴雨;黄土高原地表植被稀疏;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碳酸钙含量高,容易遭到流水侵蚀;地质历史上构造运动形成山地和盆地,加剧流水侵蚀(4)黄河河流泥沙含量多,泥沙在下游沉积;黄河沿岸筑坝束水。 植树种草、打坝淤地,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搞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27、(1)黄土高原 (2)流水侵蚀(3)水土流失 黄土土质疏松 夏季多暴雨 (4)生物措施(可以答植树造林,植树种草等),农业措施(可以答退耕还林还牧等)工程措施,(意思清楚可以给分),小流域综合治理;注意矿区的复垦;控制人口增长6实用文档 精心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