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单元综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r**** 文档编号:121692455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单元综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单元综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单元综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单元综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单元综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单元综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单元综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综合提升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网络构建 核心整合整合主干发散思维 热点探究关注热点学以致用 内容索引 核心整合 一 我国的国家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 本质 是人民当家作主 2 最大特点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拥有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 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3 人民民主 1 民主的广泛性 民主主体广泛 即享有民主权利的人多 民主权利广泛 即享受的权利多 2 民主的真实性 人民当家作主有制度 法律和物质保障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4 专政 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专政即暴力统治 5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1 坚持

2、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在内的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是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2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被庄严地载入我国宪法 3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二 公民1 政治权利 1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2 政治自由 言论 出版 集会 结社 游行 示威等 重要性 3 监督权 2 政治义务 1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重要性 2 遵守宪法和法律 3 维护国家安全 荣誉和利益 4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3 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 1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公民在法律面前

3、一律平等是法律实施上的平等 即司法和守法平等 而不是指立法上的平等 2 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关系及如何正确处理 3 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三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1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依据 要求 2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与方式 1 民主选举 选举方式 它们都有各自优点 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不能理解为哪种选举方式更合适 我国的选举制度 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原因 选举方式的选择受社会经济制度 物质生活条件 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因素影响 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 并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 我国国家性质及当前的国情 决定了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实行直接选举和

4、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温馨提示在我国 直接选举方式适用于 县及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 村委会和居委会的选举 间接选举方式适用于 县级以上 包括市 省 全国人大代表 乡级以上各级政府领导人员的选举 公民应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 为什么 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 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是否积极参加选举 是衡量公民参与感 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如何行使选举权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怎么办 公民应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积极参加选举 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 以人民利益为重 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2 民主决策 这里的民主决策是指公民参与决策过程 但不能最终决定

5、重大决策 方式间接方式 公民通过民主选举 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 参与 审议 监督 制定决策 直接方式 A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具体手段 电话 信函 传真 电子邮件 新闻媒体等 依据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民意是正确决策最重要的信息资源 B 专家咨询制度 关键词 专家 C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依据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 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有利于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 D 社会听证制度 关键词 立法听证会 价格听证会 意义 对国家 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 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有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 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对公民 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

6、推动决策的实施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 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温馨提示为什么参与民主决策 国家性质 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工作的宗旨 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公民有言论自由 民主决策的意义 3 民主管理 即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4 民主监督 为什么原因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性质 公民享有法律所赋予的监督权 公民权利 意义 有利于改进被监督者的工作 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怎么办 按照信访制度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舆论监督制度 监督听证会等合法渠道参与民主监督

7、权利意识 公民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 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 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5 依法有序的参与 公民有序的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 是否遵循宪法 法律 规则和程序参与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 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 履行政治义务 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基本要求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遵守宪法 法律 规则和程序的规定 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热点探究 2017换届选举确保选举工作弊绝风清人大换届是全民参与的一项直接选举工作 涉及面广 法律性强 程序要求严格 2017年 期间 张德江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作 第十二届全国人

8、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 草案 的说明 指出全国人大代表应当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基层代表 特别是工人 农民和知识分子代表 选举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 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新的一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要贯彻党中央关于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的部署要求 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 制定有关法律文件 主持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 指导 督促各选举单位做好代表选举工作 深刻汲取辽宁拉票贿选案的教训 严密防范措施 严明纪律规矩 确保换届工作正确方向 确保选举工作弊绝风清 依法加强代表资格审查工作 继续

9、做好指导县乡人大换届选举有关工作 1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确保选举工作弊绝风清 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2 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这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3 我国选举的方式是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是间接选举 县乡的人大代表的选举是直接选举 4 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公民切实行使好这一权利 有利于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 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1 2016年9月13日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辽宁省人民

10、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部分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当选无效的报告 依法确定45名拉票贿选的全国人大代表当选无效 辽宁省全国人大代表贿选案的处理结果 体现了对公民基本民主权利的尊重 保障了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 可以杜绝贿选等腐败行为的发生 维护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权威A B C D 解析 答案 解析查处辽宁省全国人大代表贿选问题 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 维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权威 故 正确 说法错误 应该是保障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中的 杜绝 说法太绝对 排除 故选D 广东省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总结会议日前在广州召开 全省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从2016年6月全面启动 至2017年1月

11、全部圆满顺利完成 全省有近6000万选民参加了这次换届选举 依法选举产生了县乡人大代表近11万名 据此回答2 3题 2 此次县乡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是A 等额选举B 直接选举C 间接选举D 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 解析 答案 解析在我国 选举方式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县级及县级以下人大代表实行的是直接选举 故B项符合题意 C D两项不符合题意 在我国 人大代表实行的是差额选举 不是等额选举 A项错误 3 自1986年以来 我国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一律实行差额选举 在民主选举中采取差额选举的方式 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各方面的情况 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使每个选民都有机会选择自己心目中的当家人A B C D 解析 答案 解析差额选举是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 候选人按照既定的规则 采取演讲 答辩等方式向选民介绍自己 开展竞争 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 也为选举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故 符合题意 是等额选举的特点 是直接选举的优点 故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