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290275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678879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290275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川省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290275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川省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290275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川省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290275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川省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290275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29027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29027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对应的虚线框内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第卷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监考人只将答题卡收回。第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鞅变法,下令“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

2、得买卖”“依军功行田宅”。这两条措施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 肯定了土地私有制的合法性 培植了一批新兴土地所有者为自耕农私有土地的发展开阔了前景A B C D2习近平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说:“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新华网也推出洗金品春节走亲戚:满满的都是牵挂。无论是国家领导还是平民百姓,春节是中国人千山万水的追逐,牵挂是中国人心里永恒的情愫。这一切是对哪种制度的历史传承A宗法制B分封制C礼乐制D世袭制3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现代英国的官吏制度,是仿照帝制中国的官吏制度而建立的,且中国的这种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鸦片战争时,在侵略中国的英国人心里,当时的本国制度是极为优越的,在

3、经过各种议论后,通过考试选拔任用行政官员的制度在英国已经广泛普及了。从材料中获取的正确信息是A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制度极为优越B鸦片战争时东学西渐进入高潮C这种制度在明清时期继续推动中国社会进步D该制度有利于提高各级政府的行政效率4最近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引发了收视热潮。1723年,雍正帝曾推行“养廉银”制度,即政府给予官员足够高的俸禄,以此杜绝官场贪污腐败现象。但事实上最终只剩下“高薪”而没有实现“养廉”。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A惩治腐败不能仅靠制度建设 B雍正“养廉”制度不够完善C“人治”之下的腐败难以根治 D自古至今腐败现象不能根除5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舍人出身的蔺相如因为出使秦国“完璧归

4、赵”而拜为上大夫,又因为在渑池会上斥责秦王、羞辱秦国文武群臣而拜为上卿。从这一记载中可以看出A商周盛行的官爵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B军功授爵制在诸侯国普遍实行C功勋开始成为官爵升迁的唯一依据 D儒生的政治地位得到大幅提高6中国古代史上,地方分裂势力叛乱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现象反映出其根源在于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因统治政策不当导致地方割据势力强大该现象破坏生产,造成社会动荡中央集权制度弊端丛生,阻碍社会发展A B C D7尚书大传说:“古者诸侯始受封,必有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其后子孙虽有罪黜,其采地不黜,使子孙贤者守之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人,此之谓兴灭国,继

5、绝世。”材料反映了A安土重迁是分封制的思想基础B嫡长子并非封国唯一的继承人C世代相传的采地是维系宗法体系的纽带D封地是诸侯世袭的私有财产8秦汉制订了一系列的行政法规,设官定责,对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要求各级官吏严格依法执政,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保证行政机器的正常运转。这反映了秦汉时期,政府A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B实行建章立制,依法行政C倡导“德主刑辅”的治国理念D强调官员清廉,相互制约9秦末,反秦武装领袖楚怀王与诸将达成“怀王之约”,承认六国宗室的王位继承权;项羽杀楚怀王后,按照军功进行分封,如将齐国分为胶东、齐和济北三国,引起六国宗室的不满并反叛项羽。材料表明A

6、军功在分封中起到了决定作用B分封制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C项羽背信弃义导致其最后失败D贵族政治已被官僚政治取代10788年,宰相李泌上言唐德宗:“江淮漕运,以甬桥为咽喉,地属徐州”,徐州若失,“是失江淮也,国用何从而至!”据此可知,此时A徐州是唐政府主要赋税来源地B徐州成为各派势力争夺的焦点C中央集权体制受到了严重威胁D江淮漕运决定着唐朝兴衰成败11中国古代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中央政府鞭长莫及,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通过建立巡视制度,防范分裂割据能够发挥较好的制衡实效。职掌巡察的监察机构通常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只对皇帝一人负责,不受其他部门干扰,便于独立行使职权。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根本目

7、的是A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B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C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D澄清吏治缓和社会矛盾12历史图片是历史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观察下图,与之相对应的标语最可能是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万岁”B“中华民族解放万岁”C“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D“一国两制,统一中国131945年4月6月,中国代表团参加旧金山会议,中国共产党代表董必武参加了代表团并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对此理解正确的有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抗战中的领导地位得到国际公认;这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对外亊务中的体现;为26届联大恢复新中国的合法席位提供了历史依据。ABCD14如图为彦涵1944年创作于延安的年画,在抗日根

8、据地曾流行一时。该年画创作意在A强调国共合作的重要性B极力宣扬全面抗战路线C鼓动军民支持战略反攻D说明抗日根据地的壮大15一个西方学者曾经这样说:“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古老帝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因此,没有鸦片战争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对此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的瓦解 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C客观上使中国知识分子抛弃自大陈腐的观念,开始注目世界,向西方学习 D没有西方打开中国古老帝国的大门就不会有中国的近代化第卷(综合题 共40分)二、综合题(第16题18分;第1

9、7题22分)16近代以来,中国在变,世界在变,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即狭义的“世界观”)也在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皇帝敕谕英吉利国王知悉,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魏源海国图志洪惟我大皇帝,抚绥中外,一视同仁,利则与天下公之,害则为天下去之,盖以天地之心为心也。贵国王累世相传,皆称恭顺。林则徐拟谕英吉利国王檄材料二 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性。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地改变了国人

10、对西方的认知: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摘编自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近代国人世界观的思想谱系材料三 共产主义之为物,在今日全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我们不宜人云亦云,误认中国尚须守着那机械式的变化,尽量接收那流毒西方未已的资本主义。赶机会,图改良,在欧美已暴露了他的无能,我们也不必来走这条死路。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8月)(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前清朝君臣的“世界观”。(2)对比材料一,概括材料二中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产生的原因。(3)根据材

11、料三,说明20世纪20年代初先进中国人的“世界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转变给中国历史进程带来怎样的影响?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摘编自故宫相关文史资料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税,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材料三:国会可用23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

12、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众议院有权对犯有“背叛、行贿、受贿或犯有其他重大罪行和恶行”的总统、副总统提出弹劾。以上两段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8世纪后期欧美国家的历史文献材料四: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这种政治制度在中国古代长期沿用的经济基础是什么?(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出自什么法律文献?反映出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3)材料四体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除此之外,新中

13、国成立初期,我国还确立了哪些基本政治制度?(4)综合上述材料,从中你得到了什么认识?2019年秋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一年级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D2A3D4D5A6A7C8B9B10C11A12B13A14B15D16(1)以“天朝上国”自居;视他国为臣属;把正常的中外交往视为对清朝的效忠纳贡。(2)变化:从以中国为中心,到放弃以自我为中心;对西方的态度,从鄙视到平等对待再到尊崇;从传统的“天下观”到近代的“世界观”。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历次对外战争的失败,民族危机加深;西方近代文明的传入,使国人对西方的认识逐渐加深;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3)转变:先进中国人认识到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从而转向学习俄国的革命经验。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活动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7(1)特点:皇权至上;等级森严;中央集权。基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2)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政治体制: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共和制(3)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其他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认识:世界政治呈现出多样性;采用什么政体由国情决定;民主程度不断提高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趋势。-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