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语文教案将相和人教新课标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21321863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将相和人教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将相和人教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将相和人教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将相和人教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将相和人教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将相和人教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语文教案将相和人教新课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发型) 教 师学 科语文执教班级来源:Zxxk.Com五(4)班教学时间年 月 日(第 周星期 )教学地点教室教学内容将相和教学课时共2 课时教学课型精读课是否集体备课否教材分析将相和改编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这文时,建议读一读原文。不然教此文会少许多乐趣,自己不读要求学生去读原著也太不好意思了。将与相,可指廉与蔺,但事实上蔺也打仗,廉的官职也是上卿。课文以廉颇与蔺相如两人从和到不和再到和为线索写了三个故事:完璧归趣、渑池之会、负荆请罪。每个故事都自成体系,写得跃宕起伏,极为耐读。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可分为:“进退两难,临危请命,智勇对敌,完璧归赵”四个层次,其中“临危请命与智勇对敌”是

2、重点,把相如的智勇表现得淋离尽致。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大局和大将军廉颇顾全大局、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3.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教学重点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教学难点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教学准备预设过程设计意图一、揭题质疑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了解课文的出处。2.通过预习,你能讲讲课题的意思吗?3通过预习,你还了解了什么?二、初读课文1课文是由三个独立完整的

3、故事结构而成,要加上小标题,就可以用成语来介绍2交流并板书:“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渑池之会”3指导分段指名接力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自然段讲“完璧归赵”?哪些自然段讲“渑池之会”?哪些自然段讲“负荆请罪”?4讲讲故事的梗概,(三个小故事)提示: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来讲讲。5联系课题,再练习其中的三个小故事,你有什么发现?前两个故事是负荆请罪的原因,也就是两件事情,才使将相产生不和。三、学习“完璧归赵”的故事1轻声朗读2理出故事的情节(起因,经过、结果)。3讨论:从三层内容的叙述看出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交流一:来源:Zxxk.Com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导秦

4、国去。”(1)蔺相如说话前为什么要“想一会儿”?(一是因为这是一个事关国家是不是受辱和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必须思考成熟,二是因为这是一个难题,不能不假思索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要思考。但蔺相如“想”了“一会儿”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表现出蔺相如的才智的确有超过一般人。而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蔺相如自己带着和氏璧到强大的秦国去,表现出蔺相如胆识过人和为了国家的利益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的勇于牺牲的精神。)交流二: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2)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理直气壮”的理解。蔺相如为什么能“理直气壮”?

5、(因为蔺相如已经把璧献给了秦王,秦王自食其言,不给城,秦国理屈,赵国就占了理,所以他能理直气壮地说。)(2)蔺相如真的要把“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吗?(蔺相如又利用秦王喜欢璧的心理,用要撞碎和氏璧来威胁秦王,目的是把璧要回来,送回赵国,不是真的要“撞”。但如果秦王硬逼他,他也会真撞的,他决不会让和氏璧落到秦王手里。)(3)读这句话,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来。交流三:到了举行典礼那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 (1)蔺相如为什么能大大方方?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时候蔺相如的心理状态?(踏实、坦然、轻松、放心、沉着、轻松、无惧无畏)(2)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把蔺相如

6、送回赵国。从“只得”“客客气气”中你读懂了什么?(秦王的“客客气气”与蔺相如的“大大方方”形成对比,说明不可一世的秦王终于在蔺相如的面前败下阵来,而蔺相如则取得第一个回合的胜利。“只得”说明秦王的“客客气气”,是无可奈何,没有别的办法,不是甘心失败。)(4)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完成练笔:蔺相如是一个_的人(胆识过人、机智勇敢、随机应变、勇于牺牲、英勇无畏、足智多谋)4小结。这个故事为什么叫“完璧归赵”?蔺相如为什么能完璧归赵?挖掘蔺相如的思想品质。设疑。这个故事与下文有什么联系,与全文有什么关系。(围绕线索考虑)归纳学法(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抓人物特点)。四、用学习第一大

7、段的方法学习第二大段,考虑怎样理清情节,抓人物特点五、作业继续阅读二、三两段,并思考学习第一大段结束时的设疑问题。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学习本文的要求(学习方法)。2第一大段的主要内容及蔺相如的特点。二、讲读第二大段来源:学|科|网Z|X|X|K1说出本段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写谁的。2默读,并理清故事情节,抓人物特点。3讨论:渑池会上发生了什么事,蔺相如是如何斗争的?表现了蔺相如什么品质?赵国胜利的原因是什么?4思考,暂不作答。这个故事还是写蔺相如,与其他故事有什么联系,与“将相和”有什么关系。三、讲读第三大段,先小声朗读后讨论这是一个什么故事。主要写谁,故事的情节是怎样的?从蔺相如对廉颇的步

8、步退让中,进一步看出他有什么特点,他为什么能这样做。廉颇为什么能负荆请罪,廉颇这个人有什么特点?故事的结果怎样。新课标第一网四、讨论1课文的结构特点,是由三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组成,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它们与全文的关系又是怎样的。2总结本课学习方法。五、作业A套餐1.复习生字,练习要求听写的词语。2.讲讲对“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两个成语的理解,练习造句。B套餐1.给故事中人物设计一张名片 2对故事中的某一人物进行一番评论 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一、借助过渡句,理清三个故事之间的基本关系。1学习单元提示,学生通读课文找到文章过渡句,结合上面对“和”的理解,引出了哪三个故事?和不和和(完璧

9、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发展 原因(这一环节侧重读的训练,以读懂为基础,向读深、读透发展。把学会读书作为一个训练训点来抓:因为读书能力是语文素养基本内容之一。)2、细读三个故事,自学讨论,理清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学生参与板书。3、在找到三个故事各自因果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朗读,领会每个故事之间的因果联系。二、让学生在开放作业中学会合作。开放式作业要打破作业内容和形式的封闭性,要突破单纯注重知识和智力的局限,就不能拘泥于教材,而应根据教材拓展延伸,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灵活多样,特别要重视小组的集体学习。1、展开想象,补充课文的空白内容。出于表达中心的需要,教材中有些地方的叙述比较

10、简略,有的形成空白,教师可以抓住这些简略进行补充练习。教学将相和时,我让学生补写廉颇负荆请罪时的神态、言行以及蔺相如的态度。这些练习处在特定的情境中,内容又与课文紧密相连,故学生很乐于展开自己的想象,也易于学生接受。2、课内外结合,开展辩论。学习了将相和之后,我精心设计一道辩论题:究竟蔺相如的职位应该不应该比廉颇的职位高?要求学生课后准备,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我欣喜地看到,学生都在积极地为辩论赛做准备,他们翻阅图书杂志,上网查找资料,合作拟定发言提纲,分组讨论交流,推荐参赛选手,乐此不疲。辩论赛进行得很激烈,通过辩论,同学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将相和,国则安;将相不和,国则危。大敌当前,将相以国

11、家利益为重,共同抗秦,实乃千古流传的佳话。更有学生能联系班级实际、社会现实谈齐心协力、互助合作的重要性。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积极性很高,在准备与研讨过程中学生巩固了课本知识,学会了互相合作锻炼实践能力,这种开放式作业通过合作完成,较好地消除了学生对作业的枯燥感、无奈感、让更多的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三、借助课本剧形式,加深人物形象。通过上面几方面的学习,学生对两个人物的形象有了基本认识,但是要想真正领悟品质还需要一个内化的过程。为此,我大胆地请同学自编、自演课本剧,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学生可以从中选择一个故事或一个角色进行表演,不必强求要达到什么效果,学生理解的深浅也可以不一。因为作为表演的同学来说,实践了一次,本身就多一次体验;对于观演的同学来说,又有了一次很真切,很实在的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