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科版 (9)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21319181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科版 (9)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科版 (9)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科版 (9)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科版 (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科版 (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什么一年会有四季?教材分析四季的形成是小学科学教学中较难的内容,涉及知识较深,相关因素多,过程复杂,学生要在短短的40分钟里认识一种综合的自然现象,既要求学生建立空间想象能力,实现对不很熟悉的天文现象进行研究,还要求学生能够把各种相关的因素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概念。本课遵循事物之间共变的关系,抓主要矛盾,以概念逐步完善、建立为原则设计教学过程,首先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从学生的原始认识出发,排除其非科学的认识,突出形成四季现象的关键因素,引导学生从人类认识四季的过程与经验出发,运用模拟空间的转换,使学生在不同环境下进行观察,形成探究活动,在模拟实验中初步建立对四季的认识,然后联系生活实际印证自己

2、的认识,最终建立四季形成的概念。教学思路分析一、以四季是一年中发生的现象,使学生关注地球围绕太阳做公转运动。二、提出研究的问题,了解古代人们的用杆高影长研究四季的方法。三、学生遵循古人研究的方法以及提供的环境条件设计模拟实验。四、学生在设计的模拟环境中观察,初步得出地球公转过程中,因姿态倾斜而形成了阳光对其照射情况的不同。五、学生就阳光照射到地球上的情况作进一步分析,得出阳光直射、斜射是造成温度不同的原因。六、学生对四季形成的原因进行初步的概括。七、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北半球阳光照射的情况,利用课件中地球公转图,推理南半球阳光照射的情况,并用事实证明所建立的概念符合客观事实。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学生

3、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到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始终向北倾斜,阳光对不同地域照射产生变化,产生气温的不同,从而形成了四季。过程与方法: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资料进行分析设计模拟实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活动并做出自己的分析,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归纳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在研究地球、宇宙知识的过程中意识到,长时间的观测活动和各种研究资料的积累是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重点难点:四季成因。教学过程一、从生活感受入手,关注四季形成的问题学生通过欣赏四季图片,交流在不同季节的感受,从而关注四季是怎么形成的问题。二、由地球公转的特点入手,展开研究活动1模拟公转提问:通过上一节课的研究,学生已

4、经认识到四季的形成与地球公转有着密切的关系。地球是怎样公转的?我们来模拟地球的公转。请一个学生做模拟公转活动,其他学生共同观察并随时修正模拟公转中地球倾斜状况。2引出研究线索谈话:地球公转一周,就经历了一个春夏秋冬。实际上,对于四季的研究,我们人类很早就开始了。我们来看看古人在长期研究中的一些发现。三、延续古人的发现,提出研究方向对古人“立杆测影”时发现的影长规律变化进行分析1讨论古人的做法在不同的季节各选定一天,在同一时刻、同一地方立同一根标杆,观测它的影子长短变化。2分析其中的规律学生依据资料,在小组讨论中进行分析,发现古人在长年的观测中,发现影长在夏季最短、冬季最长、春秋两季适中,每年都

5、会这样有规律的变化。可以根据影子的长短,知道气温的高低,从而判断出是什么季节?四、设计实验,寻找与古人研究相符合的规律1设计实验集体研讨中,明确活动方法:太阳、地球和标杆利用模型表示。围绕太阳自西向东旋转,模拟公转过程。确定四个观测点,供学生观察杆高影长。利用观测记录单记录观测结果。2模拟观测(1)观测北半球影长变化请每一位同学,走进地球公转的轨道,顺着公转的方向转一圈,每到一处观测点时,要做三件事情:A观察地球的姿态B观察影长的变化C判断地球运行到这个位置时,可能是什么季节?(2)汇报交流希望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发现影子长短的周期性变化,与古人的观测相符合,并依据地球公转的方向指出地球在四个观测

6、点上的季节。五、深入分析影长变化与阳光照射的关系提问:影长的变化还只是我们看到的一个现象,四季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换一种观察方式,站在地球公转轨道外面来看看还会不会有新的发现?学生通过从整体上观察地球公转过程中的姿态,希望学生提出:由于地球公转过程中是向北倾斜,保持不变的姿态,所以在夏季,立杆的地方正对着太阳,阳光能比较直的照射在这里,阳光接近于直射。在冬季,立杆的地方倾斜地对着太阳,是斜射。因为地球向北倾斜,春季和秋季阳光照射角度差不多。六、利用隔板来分析太阳直射、斜射与气温之间的关系。提问:太阳的直射、斜射与气温变化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通过隔板再来观测光照在地球北半

7、球的情况,对比夏季和冬季,看看又有什么发现?希望学生观察比较后发现:在夏季,阳光直射,照射范围比较集中,气温高;冬季,阳光斜射,照射范围比较分散,气温低;春秋两季阳光照射范围适中,气温合适。七、观察四季变化的过程提问:四季只出现在这四个观测点上吗?希望学生通过前面的研究提出影长逐渐变短的推测。八、完善四季的认识-观测南半球的阳光直射和斜射的变化1提出自己的思考提问:我们一直在关注北半球,南半球的情况又是怎样呢?预测:相反2模拟实验、进行观察在南半球立杆测影,学生发现南半球四季的变化与北半球相反。3利用事实再次证明学生的发现利用中国国家气象局网站上的天气预报,证实南北半球的季节差异。九、总结回顾这节课的研究的过程,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地球上的四季形成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