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4.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科版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21319153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4.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4.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4.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4.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4.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4.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4.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科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什么一年有四季课前分析:由于本课是异地授课对于学生的具体情况不甚了了,所以只能以一般情况进行推断。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应该对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模拟地球的公转;知道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关系;光、影子、温度的关系在五年级的上册也经过了学习;日影的变化规律也在上册有过了学习。这些知识点成为了本课教育的知识基础,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也是基于此设计的。地球与宇宙的天文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从五年级学习学习能力出发进行这样的教学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在问题的选择,教学的引导要慎之又慎,要符合学生心理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尽可能的“形象化”降低本课的难度,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完成

2、思维的修正活动。本课以建立地球公转的模型为主要手段,以探研四季的成因为主要目标,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的有效引领为教学的保障,形成学生前概念的暴露、组合、排序、整合的一个过程。四季的成因是由于地球运动在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而产生的一个结果,在教学中要渗透二唯变化的理念,认识到一种自然现象的产生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一个结果,让学生思维也要能处于一种动态的学习过程中,注重理念的渗透。教材的修正:1 教材的顺序是先模拟,后探究影长的变化和四季的成因。修正后为先弄清影长变化的原因再模拟四季的变化,并在过程探究四季的成因。修正的理由,学生认知四季成因的思维过程是从温度影长直射斜射地球的运动,这样的一个思

3、维过程。先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再去决定如果去做,不能是做了,再去想为什么这样做。 2 教材中人为的安排了A、B、C、D四个点,没有任何依据,学生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确定这四个点,只能确定是老师的主观行为。不利于学生思维训练的进行。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四季的成因是由于太阳对地球某一地点的直射和斜射不断变化而产生的,地球的公转与地轴的相对倾斜又是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因此也是产生四季的重要原因。过程与方法:建立地球公转的模型。 建立四季变化与地球公转因果关系的逻辑联系。科学态度:学生在本课的学习中,体验一种自然现象产生的过程,认识到事物的发展是动态的,是相互关联的。认识到一些抽象复杂的问题,可以用另一种

4、角度,另一种思维进行分析,如建立模型,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建立地球公转的模型,分析四季的成因。教学难点:如何使模型尽可能的客观真实,并利于学生对于四季成因的分析。教学用具:地球仪,电灯或手电,曲别针教学类型:新授教学法:探究、讲授。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从四季到公转1.出示课题。板书。(媒出图)谈话:一年中有哪四季?这些图各代表那个季节?四季的变化有规律吗?四季最大的差别是什么?四季的产生可能同什么有关?(板书)2.引导学生模拟地球的公转。(板书:地球的公转)1)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公转示意图。2)让一学生模拟地球(小地球仪),灯模拟太阳。(用一球和呼拉圈模拟)3)模拟中教师引导纠

5、偏。强调太阳位置不动、地球的运行轨道、地轴的倾斜。3.问:现在可以判断出哪个位置是春夏秋冬吗?(不能、没有证据)(学生证据意识)4.讲授:我们知道了四季的变化是同温度的变化有关,温度的变化可能同地球的公转有关。但我们在实验室中无法改变温度,所以我们要找一个证据可以用来替代温度,用什么好呢?(通过找证据,过渡到下一环节)二 影子和温度1.一天中我们感受到的太阳温度有没有变化?早晚和中午的温度又有什么差别?你认为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太阳的直射和斜射)板书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简称“影子”)有什么变化?影子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为什么一天中影子变化同温度变化一起产生?4.媒体展示。5.总结

6、影子同温度的关系,认识产生变化的原因。并确定用影子代替温度作为探究四季成因的证据。6.确定一天的代表。正午的影子。7.实验操作:如果我在地球仪上按上一个标杆,你如何测量出此时正午的影子?教师示范。强调地轴不动动地球,影子要平行于经线。小组模拟测量。过度语:我们有一种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仪器,专门来测量正午时的影子。三 构建地球公转四季变化的模型.1.出示圭表。讲述:介绍圭表的相当知识(如果学生了解可由学生介绍)每天正午的影子都在不断的变化,连续两个影子最长或最短的时间是365天,也就是一年。2.影子同季节的关系。这说明影子的变化是同什么运动有关呢?猜一猜,影子最长的时候应该出现在什么季节?影子最短

7、的时候应该出现在什么季节?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确定四个节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板书)春天 温度适当 春分 影长适当夏天 温度高 夏至 影长最短秋天 温度适当 秋分 影长适当冬天 温度低 冬至 影长最长3.确定四季。有了证据我们就可以来确定四季了。我们用四个节气来代表四季,找到了他们的位置也就找到了四季的位置。你们能在轨道上找到夏至的位置吗?根据什么来找?(影子、最短的影子)指名让学生在大模型中找到夏至的位置。(示范确定位置的方法。)并在黑板上找出夏至的位置。画出影长。4.组织学生小组探究。1)提出活动的目标,找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位置并画出影长。2)小组分工合作,边观察边记录

8、。3)地球仪代替地球调整地轴倾斜方向指向北,并且在公转的过程中保持不变。 4)北半球的同一地点上立标杆。调定标杆垂直于地球仪。5)标杆要正对中间的光源,表示正午5.分组完成大模型。展示学生的成果。媒体展示四季的变化过程。6.找原因。现在你们能说一说四季产生的原因吗?(太阳的直射和斜射的变化。)而直射与斜射的变化又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如果没有公转会有四季吗?如果没有地轴倾斜会有四季吗?你如何来演示证明?学生模拟,不公转和不倾斜的状况。汇报结论并总结。拓展:1. 地球上所有的地方一年都分成四季吗?2. 南半球的四季同我们一样吗?板书设计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春 适中 春分 - 适中 图(空间小用挂

9、图或媒体)夏 炎热 夏至 - 短 公转秋 适中 秋分 - 适中 太阳的直射与斜射冬 寒冷 冬至 - 长 地轴倾斜教学反思:一 在教学中体现了设计的理念,在本课的设计中非常注重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与推演,四季温度影子太阳的直射、斜射公转和地轴的偏转是这一课的主轴。学生的学习的基础是对前知识的回顾,在回顾的同时产生了问题与思考,问题的不断的深入让学生的思维达到了一定的深度。所以这一课的学习回顾与思考是伴随着课程的进行而进行的。从课堂表现中可以看出学生能够接受这样的训练,也能通过这样的过程达成学习的目的。二 难度的分解,本课中学生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地球公转四季模型的构建。这是这一课的重点与难点,如何降

10、低教学的难度,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顺利的进行,对此的对策是进行难度的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学习如何模拟地球公转,再学习如何表示正午,最后再来完成四季中正午的影子。这样的一个活动变成了三个活动,但难度降低了,学生成阶梯状的学习过程中克服了难点。三 在教学中渗透逻辑思维的教学思想。科学家们在探究一个问题的时候,并不是直接的就进行实验。而是先要弄清楚我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可以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然后再去设计实验,并在实验中发现新的问题,不断的探究发现。而在实验前的探究活动中更多的是逻辑思维中的因果关系的分析,即我们平时常让学生问的“为什么”。只有在弄清楚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再进行的探究

11、活动才是有目的的探究,而不是盲目的探究,更不应该是老师设定的探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历了一个思维渐变的过程,他们理解了为什么四季会产生,虽然花了一些时间但这是值得的。四 使用有结构的材料。为了更好的达成教学的目标,使用必要的教学具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课中利用呼拉圈来做地球的轨道,利用地球仪来模拟地球的公转让学生建立起一个空间运动的形象,可能更好的理解地球在宇宙空间的运动。五 教学的时间安排。对于本课的时间安排在课前是这样安排的,第一环节从四季到公转,预计5分钟,实际6分钟。第二环节温度和影子,预计5分钟,实际5分钟,第三环节构建地球公转四季变化的模型中前面的实验准备和演示实验预计10分钟,实际15分钟,后半部分的学生实验,预计15分钟,实际20分钟。从实际的时间上看严重的超时了,这是我最大的失误所在。课下总结原因认为:1.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配合不理想,不能很快的完成任务。2. 小组合作的探究问题的难度有些偏难,学生能力不能实现。3. 小组合作活动的工具还要改进,对于冬至的影长学生观察不方便。改正方法: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形式进行,即不做小组的模型,以全班为单位的大模型。改进实验工具,让学生更容易看到实验结果降低难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