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高一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6第三节大气环境第3课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课后检测湘教版必修1

上传人:1818****572 文档编号:121307095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高一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6第三节大气环境第3课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课后检测湘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浙江专用)高一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6第三节大气环境第3课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课后检测湘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浙江专用)高一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6第三节大气环境第3课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课后检测湘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浙江专用)高一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6第三节大气环境第3课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课后检测湘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浙江专用)高一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6第三节大气环境第3课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课后检测湘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专用)高一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6第三节大气环境第3课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课后检测湘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高一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6第三节大气环境第3课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课后检测湘教版必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时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读三圈环流图,回答12题。1空气上升或流向较高纬度,水汽易遇冷凝结产生降水。图中降水较多的气压带和风带有()AabeBbcdCade Dcde2正确反映c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解析:第1题,a为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e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d为西风带,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第2题,c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其两侧为西风带(西南风)和东北信风带(东北风)。答案:1.C2.D读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完成34题。3图中气压带代表()A赤道低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4关于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说法,叙

2、述正确的是()A受该气压带影响,北非地区终年高温少雨B受风带1影响,台湾东部夏季多暴雨C受风带2影响,新西兰终年温和湿润D受气压带和风带2的交替控制,罗马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气压带两侧的风向南北两侧吹,说明该气压带为高气压带,排除A、B选项;该气压带两侧都有风带且风向不同,排除C选项,故D选项正确。第4题,从图中可以判断出,该地区位于南半球,风带1为东南信风带,风带2为西风带,气压带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北非地区在北半球,不可能受到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台湾在北半球,不可能受到南半球信风带的控制;新西兰终年温和湿润是由于终年受西风带

3、影响的地区降水较多;图中的气压带和风带位于南半球,对罗马地中海气候的形成没有影响。答案:3.D4.C读部分纬度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57题。5有关B气压带大气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高纬流向低纬,大气冷干B由低纬流向高纬,气流暖湿C气流受热膨胀上升D高空气流堆积下沉6由气压带A和风带a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 D地中海气候7此时北半球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特点是()A高温多雨 B炎热干燥C寒冷干燥 D温和多雨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B气压带位于30附近,应该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由于高空的大气逐渐堆积下沉形成的。第6题,气压带A为赤

4、道低气压带,风带a为信风带,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向南半球,说明气压带已经南移,应该是北半球冬半年,此时,北半球地中海地区应该受西风带的控制,所以其气候特点是温和多雨。答案:5.D6.B7.D8下图为某区域某季节季风环流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东部地区季风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该图反映了北半球_(季节)的季风环流。(2)该季节甲处形成了_(高或低)气压中心,在其控制下多出现_天气。(3)乙处的风向为_,丙处位于_(风带)。(4)此季节,图中赤道低气压带处于一年中偏_(南或北)的位置,受该气压带影响,丁地气

5、候特征为_。答案:(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2)高晴朗(或干冷)(3)西北(或偏北)东南信风带(4)南高温多雨下图为某日部分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读图回答12题。1该日,我国正处于()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2气压带或风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性质为()A由高纬流向低纬,冷干B由低纬流向高纬,暖湿C上升,湿润D下沉,干燥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盛行风的位置和方向判断在赤道以北,位于南半球。为赤道低气压带,且其位于赤道以北,副热带高气压带等也位置偏北,说明此时应为北半球夏季。第2题,图中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在此气压带控制下,气流为湿润气流且上升。答案:1.B2.C读图

6、,完成34题。3图中所示北半球被切断的气压带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D赤道低气压带4此季节,我国东部地区的风向是()A东南风 B西南风C西北风 D东北风解析:第3题,亚洲高压切断的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第4题,欧亚大陆形成高压中心时为北半球的冬季,故我国东部地区主要吹西北风。答案:3.B4.C每年随着干、湿季节的变化,东非高原上数以百万计的野生食草动物就会组成一支壮观的大军,浩浩荡荡地在坦桑尼亚的赛伦盖蒂国家公园和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间来回迁徙。下图是2016年食草野生动物迁徙路线及景观图。据此回答下题。5当地有充足的水源和青草时,当地受()A西风带控制

7、 B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C信风带控制 D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解析:选D。该处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其形成原因是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当地有充足的水源和青草时,说明此时是湿季,当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图为模拟绘制的局部地区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6图中所示中,符合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的是()A BC D7若甲地常年受该气压带控制,其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解析:第6题,空气水平运动方向是由气压高处流向气压低处,因此低气压带为空气辐合处,高气压带为空气辐散处。图无法表示高、低气压带;图表示高气压带,但风向偏转方向

8、不正确;图表示南半球的高气压带;图表示低气压带,若为赤道低压,两侧风向错误。第7题,因上题中图正确,图表示的是南半球高气压带,即副高,故常年受其影响形成的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答案:6.C7.C8读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图1)和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1)P地的气候特点是()A温和湿润 B寒冷干燥C高温多雨 D炎热干燥(2)A地的气候类型是_,该气候的成因是_。(3)B地的气候特点是_,其气候的成因是_。(4)依据图2,可以判断北半球处于_季。(5)N地此时受_气压带控制,降水较_(多、少)。(6)此时M地盛行_风,气候特征是_。该地区季风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9、_。(7)M、N两地纬度位置接近,但气候类型不同,主要是由于两地的_。解析:(1)图中P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所以炎热干燥。(2)A地位于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成因是终年受西风带控制。(3)B地位于副热带地区的大陆中部,为热带沙漠气候,由于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的控制,故全年炎热干燥。(4)图2中气压带明显北移了,所以北半球为夏季。(5)N地地处地中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此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降水较少。(6)北半球夏季M地盛行夏季风(东南风),气候特点为高温多雨;东亚季风的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7)M、N两地尽管纬度位置接近,但由于两地的大气环流不同(N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而M地受冬、夏季风的交替控制),故气候类型不同。答案:(1)D(2)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3)终年炎热干燥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4)夏(5)副热带高少(6)东南高温多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7)大气环流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