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反思汇总

上传人:l****y 文档编号:121266851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反思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反思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反思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反思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反思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反思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反思汇总(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掌握有余数除法算式和竖式的读写以及竖式每一步的意义。3、在操作活动中加深学生对“余数”的认识和理解。4、能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余数的含义及除法竖式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竖式中“商和除数的乘积”。教学程序: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把例1、例2的图片蕴含的内容相融合,只出示例1图:光明小学三(1)班的孩子准备开联欢会了。1、你从图上能发现什么信息?(搬15盆花布置教室。)2、提出问题:由你来摆放这些花,你想用几盆花摆一组呢?(问题的开放性、答案的自由性,更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参与的热情

2、和兴趣。2盆、3盆、4盆、5盆放一组均可。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用几盆花摆放一组的想法很多,且能自然表述出自己摆放的方式。)二、操作实践中认识余数,形成算式。1、用你手中的圆片代替花盆,摆一摆。2盆一组,可以摆7组,还剩1盆;3盆一组,可以摆5组,刚好摆完;4盆一组,可以摆3组,还剩3盆;5盆一组,可以摆3组;6盆一组,可以摆2组,还剩3盆;(操作活动中,可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出摆的结果,有的可以刚好摆完,有的还有剩余。自然引出余数。不同的摆放形式,使得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状态也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2、学习“余数”。问:为什么有的刚好摆完?有的还有剩余呢?(剩下的不够摆一组。)3、写算式:你能用一个

3、除法算式表示你摆的结果吗?(从操作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学生第一次接触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写法,很多学生写出这样的形式:1527余1。)4、分类并整理算式,规范除法算式的读写。(学生自然将没有余数的和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分成两类,为下面理解除法竖式的意义做好铺垫。同时规范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三、竖式教学,探究意义。1、想一想,除法竖式怎么写?指几生说一说。(通过课前对学生的初步了解,绝大部分学生对于除法竖式的写法不清楚,让他们尝试着说一说,再出示规范的除法竖式,可在直观演示中加深他们对除法竖式的认识。)2、提取有余数除法算式,并出示其竖式,探究有余数除法竖式的意义。以1

4、527(组)1(盆)为例。(1)提问:你能指出除法竖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吗?(结合刚才的操作活动,看着有余数除法算式,绝大部分学生能清楚表述出:15是被除数,2是除数,7是商,1是余数。)(2)仔细的看一看,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经过上一环节,学生能清楚的看出,竖式和横式除了共有各部分名称和写法不同外,竖式中多了一个数,即14。14表示什么意义呢?)(3)研究竖式中被除数下面的数的意义。(大部分学生能明确的指出,14就是2盆一组,从15盆花中分出的数。至此,难点虽然有所突破,但目标还未完全达成。)(4)再次观察算式中的每一个数,分掉的数和谁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

5、有生指出:15减去14就得到余数1。也有生发现:14实际是7和2的乘积。然后通过同桌中的交流加深有余数除法竖式的认识和理解。)(5)如果没有圆片,你怎么试商?(学生脱口而出说想乘法口诀二七十四。为什么这么想?因为14比被除数15小。继续追问:为什么不想“二六十二”?生说:商6的话,还剩下3盆没摆,2盆一组,还可以再摆一组。小结在:试商时,我们想乘法口诀,试的商和除数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比被除数小,)3、探究整除的除法竖式的意义。提取:1535(组)(1)你能写出这个除法竖式吗?怎么写?(经过有余数除法竖式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写出1553的除法竖式。)(2)探究整除除法竖式的意义。同桌互相说一说,

6、竖式各部分表示什么?(经过有余数除法竖式的研究,学生不仅能顺利指出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对于被除数15下面的那个15,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是分出的15个,也是除数5和商3的乘积。)(3)没有圆片,怎么想出商5?(学生几乎都能说出:想口诀“三五十五”。)4、小结。四、实践运用。1、基本练习:(出示“做一做”中的题目,巩固所学的竖式书写,强化学生对除数竖式意义的理解。)2、解决简单除法问题。出示:(教学情景的创设更加完整丰满,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更真切的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性。)3、比一比:要求写出两个除法算式,用竖式计算。(有余数和没有余数的各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再一次发挥,每个学

7、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写出自己的除法竖式。写算式的过程中,实际也是有余数的除法和整除的除法进一步思考的过程。)4、提高:24( )( ) 24( )( ).( )(开放题的设计,全员参与中,做到了“上不封顶,下要保底”,还很好的总结了本节课,学生在填写答案的过程中,很自然的要思考余数、除数之间的关系,为下节课学习“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做好铺垫。)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教学中虽然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学,但教材却赋予它新的内涵,学生虽然在生活中“余数”有一些感性的认知和体验,但却缺乏清晰的认识和用数学方式思考的过程。教学中在突出意义的理解,也不能放

8、松指导除法计算的基础知识试商。开放的数学问题。经过多次文本的研讨和课前对学生简单的调查了解,更清楚的明确本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结合教材提供生活场景,提出了开放性问题“由你摆,你想每组摆几盆花?”从而满足更多孩子内心的渴望和需求,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很容易被激发起来,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注重观察、操作活动。接下来的操作环节,不仅满足了学生进一步的心里需求,而且更为直观的让学生认识到本节课要学的新知点之一余数,也就是分不完的数,剩下的数,不够再分的数结合现实情景,学生直观认识“余数”后,自然引出有余数除法算式的教学。规范的读写是学生今后学习的基础,尝试说一说后,出示“有余数除法竖式”的写法,

9、结合横式和操作活动,在重点“理解除法竖式意义的”基础上,观察并逐步认识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含义,这样层层递进,不断强化了学生感观表象,更加深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最后在互相交流、比较、分析中思考和归纳,逐步抽象出数学知识,形成正确的认知。重视在比较、观察中发现问题间的本质。“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对学生而言是全新的知识点,它不可能由学生自行探索、尝试、发现得出。老师直接出示的有余数除法竖式模型,如何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认知?教学中通过摆圆片的过程、观察横式、比较横式、竖式的异同之处,抓住教学重点的同时,顺利击破难点,为学生理解整除的除法竖式意义打下坚实的基础。重视开放性、发展性的练习设计。比一比的练习活

10、动,即照顾的全体学生学习的个性学习需求,又使学习内容具有更多的选择性和自主性。学生自写有余数和整除的除法算式各一道,看似简单,但事实上学生出的一道题,就需要判断是否符合“有没有余数”这一条件,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了多种符合条件的除法算式,在竖式计算中进一步强化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凸现了教学重难点。最后出示的“24( )( );24( )( ).( )”题目本身具有很大的开放性,答案的不唯一,能更加促使学生自我探索的需求。实践与反思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科目:数学 教学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 课时:1课时 提供者: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有余数的除法一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除法和学会了表

11、内除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让学生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体会余数产生的原因及其实际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可以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巩固表内除法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除法计算中,有余数的除法是大量的,整除的情况是比较少的。学好有余数的除法还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打下基础。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以及余数与除数间的关系。数学思考:通过圈一圈,摆一摆,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感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以及余数与除数间的关系。问题解决: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在平均分时,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

12、,另一种是还有剩余。情感态度: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但是它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平常学生在生活中还经常能感受到一些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虽然在实际生活中已经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学生通过操作、小组合作,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

13、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适合学生的学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直观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的思维规律,充分运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体验、感受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以及余数与除数间的关系,并在数学建模过程中初步建立数感。本节课的内容密切联系教材,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让他们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发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

14、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要用除法来计算,当平均分一些物品有剩余且不够再分的时候,要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体现在生活情境中引入,在过程中建模,在活动中探求,在练习中巩固概念,在应用中发展思维。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师: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师:夏天要多吃水果,有益于身体健康,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们猜一个关于水果的谜语。出示谜语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答案就是草莓,你们看有一个小朋友在摘草莓,摘完草莓

15、了,我们帮她把草莓分一分吧。把下面这些 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6个草莓)。学生看图,并列式:62=3(盘)师:这个算式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除法的意义平均分)请学生说出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算式的读法。让学生互动交流回答。通过操作,师生共同交流,明确平均分的算式与语言的表达方式,使学生明白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表达的形式不同,巩固复习除法的相关知识,以旧带新。2、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1)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教师出示课件: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7个草莓)。师:在分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师:在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多了1个,也就是说平均分后出现了剩余的情况,这类问题我们可以用余数的除法来解决。(板书课题)出示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定义:当平均分一些物品有剩余且不够再分的时候,剩余的数叫做余数,带有余数的除法就是有余数的除法。(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