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小学利用网络资源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1235546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4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农村小学利用网络资源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我国农村小学利用网络资源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我国农村小学利用网络资源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我国农村小学利用网络资源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我国农村小学利用网络资源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农村小学利用网络资源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农村小学利用网络资源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小学利用网络资源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结 题 报 告温江海科学校课题组 一、前言课题农村小学利用网络资源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来源于成都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的电教课题,课题于2007年由成都市电化教育馆研究室审批正式立项,立项号为cd07-07。课题于2007年开始研究,于2009年10月完成研究。课题在利用网络资源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中,针对我校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的课堂教学,每个学科都归纳提炼了一个教学流程和两个教学方法。二、课题提出的背景首先,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内容需要改变目前农村学校的教学,仍处在较封闭的状态,学生的活动空间太小,家校两点式,犹如井中蛙;学生的求知领域太窄,唯

2、“考”是从,无暇顾及课本以外的天地。知识建构缓慢,知识体系陈旧,严重抑制了学生的潜能,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其次,我校教育的现状需要改变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区研培中心在全区展开了“校本教研中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技能提升研究”,我校集合结合此课题,从我校“教学的硬件设施越来越好,教师的教学方法一点不变”这一实际出发,开始从网络资源的使用这个方面开展校本教研的探索与实践,在研究过程中,学校教师遇到了许多依靠过去经验和理论难以解释和应对的问题:面对不断更新的设备不知道该如何运用,有的能用一些但不知道怎么用更有效,很多老师认为无非就是将正常的课放到多媒体教室上就是了。教师只是将课本知识换件衣服,原封未动的用课

3、件展示给学生,那和“满堂灌”的以前又有什么不同呢?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利用网络学习,如何收集,筛选、应用网上的资源,整合现有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成了我校迫在眉睫的问题。再次,学校有能力承担该课题我校虽是一所农村小学,但近几年来,我校校园网络设施在不断的完善,技术不断增强,学校有一批掌握信息技术的教师。全校所有中青年教师刚经过电脑基本操作和课件制作培训,30%以上的教师能自制课件,部分教师能运用多媒体手段上课、到因特网上查询资料和学习;学校从三年级开始就开设了信息技术课(每周一节),中、高段的学生掌握了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农村家庭的电脑也越来越多,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

4、学生视野的开阔,学生发展空间的拓展;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改革。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利用网络资源体改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后于2008年4月接受检查的时候,讲过专家组老师的建议,将课题修改为农村小学利用网络资源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这一研究课题。)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价值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研究为农村小学的学科教学探索一条新的教学途径。整理网络资源在语、数、外的教学活动中可使用的内容,寻求适合农村小学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研究如何将网络资源中丰富的材料有效的整合在一块,使之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目标。通过研究培养一批骨干教师,提

5、高教师搜集、整理、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及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促进我校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建设和发展。研究的新视角点放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立足点在语、数、外三个学科,切入点在农村,实用点在于通过在语、数、外三个学科的研究再向其他学科推广,向其余农村完全小学辐射,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具有创新价值和现实意义。四、理论依据:(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学习工具,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利的。其中“情境”、“协作”、“会话”、“

6、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从建构主义理论角度看,学生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其中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教室和教学方式很难建构这样的学习环境,而网络资源和电教媒体正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工具。(二)人本主义学习论人本主义学习论重视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主张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宽松、自由、信任、无外在压力、无讽刺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人本主义学习论强调,要重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景,鼓励他们主动积极地探索问题的解决途径,从而发展他们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

7、性。(三)现代教学论依据发展性是现代教学论的核心观点,从赞科夫、达维多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到在我国引起深入研究的主体教育,其核心思想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促进各方面素质的自主发展。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整体综合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主体的观点。现代教学论认为,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基本能力,发掘潜能,更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在多种活动中的创造性。我们认为:在学科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辅助课堂教学,正是以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论和现代教学理论依据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习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尊重学生的心理

8、需要为出发点,将教与学有机地、和谐地统合起来,探索优化教学过程的方式、方法,从而为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而努力,提高学习能力,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五、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一)研究目标1、探索网络资源应用于小学语文、数学、外语教学中的一般教学流程及教学方法。2、发挥网络资源优势,为学生创设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3、通过课题研究,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能力。(二)研究内容1、收集并整理网络资源,丰富小学语、数、外教学信息资源。2、研究语、数、外使用网络资源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3、使用网络资源的

9、典型课例的研究。六、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 在整个研究阶段教师都用此方法提高相关理论水平。在实验中,我们阅读了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专著,查寻积累相关资料,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并与实践相印证,在比较鉴别中披沙拣金。行动研究法为主:主要在试验阶段使用用此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按既定的研究目标结合教学实践,设计和实施各种教学活动,不断验证、修正。通过广泛开设研究课,探索出尽可能适合的教学流程和方法,并充分运用于课堂教学,探讨其可行性。问卷调查法:主要是在课题初期、中期、后期三阶段,用问卷的形式向参与实验的老师和学生搜集相关信息的一种调查手段。经验总结

10、法:是指在课题组每一学期的小结时,参与研究实践的教师及时总结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研究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写好教学后记和教学反思,定期在课题组内交流,并在校外交流发表。七、研究的主要过程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按照“调查摸清师生情况、各学科课堂现状-分析教材(找出可以易用或者借助网络资源的内容)-选择典型课例共同设计-实施总结-课后反思-实施-提炼结论”这样的思路进行实验,具体工作如下。该课题研究周期为2年半,分为四个阶段(一)准备阶段:2006年9月2007年3月为研究的准备阶段,参研人员查阅文献资料,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统一思想,明确分工,编写研究方案,制定实施计划。1、组织管理

11、2007年4月,成立了课题组,同时课题组建立了科学的组织管理系统。为了保证该课题的正常实施,聘请了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组成了专家顾问组。他(她)们是袁虹(四川省电教馆研究室)、朱华瑞(成都市电馆心研究室)、肖英(温江区电教馆 )、李伟(温江区电教馆 )(1)、课题由学校教育科室具体负责研究管理,由省市、区电教馆进行理论指导,由校长担任课题负责人,学校的许静主任任课题组组长,集中了学校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了一支科研意识浓、科研能力强的队伍。每学月进行了一次研究小组集中学习,学习相关教育教学方法的理论,转变教师观念;学习在网上收集,筛选、应用信息能力,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可再次开发利用的方式方法,每学

12、期进行23次观摩课,请市、区的相关学科教师和研究人员光临指导,既是对我们研究工作的检查、督促与指导,同时也是对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推广应用,服务于全校的教育教学。(2)、研究小组的成员到省、市参观学习,学习其它地区在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的经验。同时组织研究小组的成员在网站中进行学习。有中华教育资源网、中国小学教育网、新课标第一网、免费教育资源网、中学语文在线朗诵天地等。(3)、一次实验均提前三周进行准备。首先研究小组成员集中研究该实验怎样进行及分析所需资源,然后人员分工进行收集资料和教学设计。每一次实验后研究小组成员进行讨论、评价该实验的得与失。(4)、定期开展课题研究讨论会,研究活动,展示活

13、动等,做到资料收集完整。(5)、规范课题研究的档案管理,做好课题简报的编写工作。(6)、抓成果的物化:将研究心得、体会等形成论文或教学设计(7)、学校从政策上保证研究时间和课改所需经费并争取取得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2、制定制度为了使研究工作落到实处,课题组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并严格执行,来加强管理。(1)、会议制度课题组实施过程管理,每月召开研究进展情况交流会,研究课题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2)、学习制度课题组除了学习学校教科室下发的有关学习资料外,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网络教学有关的专家理论文章,交流使用网络资源的经验和体会。(3)、观摩课制度课题组每期进行一次实验观摩课,

14、邀请全区的相关教师、市、区相关专家参加,请他们对我们的课题进行指导。3、课题组研究成员名单及分工姓名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曾 宏全面负责课题项目,进行开题论证,撰写开题报告,并进行中期评估报告和结题报告的撰写。进行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许 静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方面的培训,协助写好中期评估报告和结题报告,负责课题论文指导工作。制定课题研究的工作和管理制度,相关问卷调研,学期实施计划和总结。钱金蓉培训语文学科的研究人员,收集理论学习材料、网站、专家讲座资料,学习专著资料,构建本课题中语文学科的研究框架和策略,收集课题组活动情况过程性材料,瞿 成培训数学学科的研究人员,收集理论

15、学习材料,网站,构建本课题研究框架和策略。收集课题组活动情况过程性材料。雷洪勇调查在该课题研究之初教学的现状、师生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杨 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有效过程性评价研究以及数学课如何有效为学生专业素养服务研究。研究课资料收集。网络管理员,对本课题进行网络管理。陈秀英在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的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记录工作。王 岚在英语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有效过程性评价研究以及英语课的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的研究。专家讲座资料,学习专著资料的收集。陈 丹在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有效过程性评价研究以及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收集。杨文丽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有效过程性评价研究及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的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记录工作。(二)、初始研究阶段:2007年4月2007年7月,进行第一轮实验。组织参研人员进行多媒体教学理论的学习,进行网络搜索的技术培训,在12个学科进行教学的尝试。、组织了开题仪式,明确了课题的研究方向。2007年4月,由区电教馆组织了我校的这个四川省“十一五”教育技术科研课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