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之文言文对比阅读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1220919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6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之文言文对比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人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之文言文对比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人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之文言文对比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人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之文言文对比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人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之文言文对比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之文言文对比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之文言文对比阅读(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之文言文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题目。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峡)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右溪记) 翻译:道州城向西走几百多步,有一条小溪

2、。这条小溪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两岸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用言语形容(它的美妙)。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流回旋从上冲下来,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就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的人休憩的园林。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景色秀丽但无人知晓)而惋惜! 【注释】欹嵌盘屈:欹(q),石头盘来绕去,形状千奇百怪。洄悬激注:落下来的瀑水像箭头一样注入潭水之中。逸民退士:退隐的人。都邑:都市,城市。静者

3、:喜欢安静的人。置州:设置州县。1.解释下列加点词。(1)夏水襄陵( 上 ) (2)飞漱其间(冲荡,冲刷 )(3)不可名状( 说出 ) (4)悉皆怪石(全部,都 )2.翻译下列句子。(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上迅疾的风,也比不上它的快啊。(2)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在小溪岸上走来走去,为这里景色无人欣赏感到失望和不快。3.【甲】【乙】两文都写水,其中【乙】文哪些句子是写水的?【甲】【乙】两选文共同突出了水什么特点? 答:【乙】文写水的句子是: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甲】 【乙】两选文共同突出了“水流湍急”的特点。4.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点

4、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答:借景抒情。【甲】文借长江三峡夏季和春冬季的美景,表达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乙】文借溪水景色奇特、无人赏爱,表达了作者的怅惘之情。 动静结合。【甲】文中“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乙】文中“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二、【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

5、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节选自方山子传)翻译: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哎,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

6、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 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遂至承天寺于是,就(2)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3)余告之故 缘故,原因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我脱下衣服想要睡觉,(见月)照进门内,我高兴地起来出门。(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这是我的老朋友陈季常(或陈慥),为什么在这里?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4.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

7、别是什么?苏轼:被贬官;方山子:“不遇”。苏轼:寻友、赏景;方山子:隐居。3、 阅读文言文做题 【甲】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

8、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李渔芙蕖) 翻译:各种花正当时(惹人注目)的时候,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人们经过它也不过问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于是,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

9、,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逸致。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自挺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侵晓窥檐语( 临近拂晓)(2)可爱者甚蕃(多)(3)芙蕖则不然( 这样)(4)自夏徂秋(往,到 )2.翻译下面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我则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中生

10、长出来却不被沾染污秽(2)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分内之事,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3.【甲】词是写作者见到荷塘景象,而生出思念故乡的情感。【乙】段借对莲花形状的叙写,阐述了作者_洁身自好、不慕名利_的生活态度。【丙】段按照 时间 顺序来写芙蕖,表达了作者喜爱、赞美的情感。4.【甲】词中“一一风荷举”为什么比同样写荷叶的【丙】段中“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显得更为形象、传神? 用具体的词,更为直观可感;写景叙事化,更富动感,更像电影;活灵活现地写出了莲荷一片临风而举的最基本特征;字字用得妙,尤其是“一一”二字;还表现了诗人不断扩展,默默

11、欣赏的情感。四、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作题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翻译:二十三

12、日,经过巫山凝真观时,参拜了妙用真人祠。妙用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庙正对着巫山,峰峦高耸冲上云霄,山脚径直插入江水中。人们议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里奇妙。但是巫山十二峰并不能全部看到。所能见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纤细峻峭,这天,天空晴朗,四周天空无云,只有神女峰的上空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仙鹤在飞舞,徘徊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散去,也是很觉得奇异的一个现象啊。 注释 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翳:遮盖,这里指云。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沿溯阻绝。绝:断或王命急宣。或: 有时 不以疾也。疾:快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13、。悉:全,都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4分)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答: 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答: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3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答: 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4分,各2分) 4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3分,只答出“热爱”或只答出“赞美”一方面内容的得2分)五、阅读文言文,做题:【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14、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翻译: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阴森陡峭的崖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1. 解词(1)晓雾将歇:消散(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欣赏 (3) 仆去月谢病辞官(4) 岂徒语哉:只2翻译句子:(1)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