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805综合考试[语言1]古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1205587 上传时间:2020-03-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805综合考试[语言1]古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805综合考试[语言1]古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805综合考试[语言1]古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805综合考试语言1古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一、填空题1 “孔廟四配”是孟子、顏子、_、_。【答案】孔伋、曾参。【解析】四配是孔庙受奉祀的人物中,仅次于孔子,又称四公、四圣。他们的塑像分坐于孔子像的两侧。依次为:孔子像东为兖国公颜回(复圣)、沂国公孔伋(述圣),西为成国公曾参(宗圣)、邹国公孟轲(亚圣)。早在南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南宗衢州孔庙开始以四配附祀。曲阜孔庙则于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才开始以四配附祀,并沿习至今。 2 助字辨略是一部_词典,作者是清人_。【答案】古籍虚词; 刘淇【解析】助字辨略是一本有较高水平的研究古籍虚词的书,清代刘淇

2、所著。 3 所谓“五经”,包括周易、_、诗、礼、_。【答案】尚书; 春秋【解析】“五经”,指儒家的五圣经,即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4 宋代,_把_、_、_、_合為“四書”,作為儒家的基礎讀本。【答案】朱熹;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解析】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将“四书、五经”合称“四书五经”。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夕,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五经。 二、名词解释5 三平调 【答案】三平调是指诗句中句尾连用三个平声字的现象,又称“连三

3、平”、“三平式”或“三平脚”。三平调是古诗的典型,尤其是在平韵诗里,三平调最多。近体诗平仄协和要求严格,三平调在近体诗中是写格律诗的大忌,是决不允许出现的。但在古体诗中,三平调却频频出现,以示与格律诗相区别。例如杜甫的岁晏行中的诗句:“莫徭射雁鸣桑弓、汝休枉杀南飞鸿、割慈忍爱还租庸、好恶不合长相蒙、此曲哀怨何时终”,最末三个字都是平声字,这就是三平调。6 古無輕唇音和古無舌上音 【答案】古无轻唇音和古无舌上音是清代历史学家、汉语学家钱大昕提出的第一条汉语声母演变规律,其具体内涵是:(1)古无轻唇音“古无轻唇音”,是指上古时期的唇音声母只有“帮”组“重唇音”声母,没有“非”组“轻唇音”声母,就是

4、只有双唇音声母“帮(p”、“滂(p ”、“并”、“明(m”,没有唇齿音声母“非(pf”、“敷(pf ”、“奉(v”、“微(w”。唇齿音声母是从双唇音声母演变出来的。例如“辈”读双唇音,说明上面的声旁“非”在古代读双唇音。(2)古无舌上音“古无舌上音”,是指在上古声母系统中上只有“端(t, “透(t ”、“定(d, “泥(n”这组舌头音声母,没有“知”、“彻”、“澄”、“娘”这组舌上音声母。舌上音声母是后来从舌头音“端(t”、“透(t ”、“定(d”、“泥(n”这组声母中分化出来的。 7 谓 【答案】谓是古书注解术语。往往在以具体解释抽象,或以一般解释特殊的情况下使用。使用“谓”时,被释的词都是

5、放在“谓”的前面。如论语為政中的“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孔安國注:“政謂法教。” 8 使动用法 【答案】使动用法是动词、名词、形容词的特殊用法,具体如下:(1)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如“庄公寤生,惊姜氏”,并不是说庄公本人吃惊,而是说庄公使姜氏吃惊。(2)形容词用如使动,表示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君子正其衣冠”。“正”用如使动,意思是使其衣冠正。(3)名词用如使动的情况非常少见,如“文王以白里之壤而臣诸侯”中“臣”是使动用法。意为“使称臣”。 9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答案】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元代散曲家睢景臣的套曲,曲牌为哨遍。全曲借用一个乡民的口吻,揭露了“帝王之尊”的虚伪与可笑。这篇套曲新奇、角度独特,对比手法的运用,揭示本质,具有强烈的喜剧性与讽刺性。语言生动活泼,具有口语化特点、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具有漫画与野史的风格。10读为 【答案】读为是古书注解中的一种标识通假字的术语。它和“读曰”一样,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如:诗经卫风虻:“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郑笺:“泮读为畔。”“泮”是假借字,“畔”是本字。 一、填空题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