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断句口诀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21162031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文断句口诀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考文言文断句口诀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考文言文断句口诀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断句口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断句口诀(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的末了用句号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逗号断开,叫“读”(du)。所以文言文的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01文言文断句口诀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

2、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02熟读精思是关键大多数同学在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断句结束后,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好。03先易后难细分辨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比如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下面讲到的虚词、对话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04紧紧抓住“曰、云、言”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

3、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05固定搭配莫拆散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何之有”;“如何”; “唯是”;“非唯抑亦”;“不亦乎”“何之为”;“无乃乎;“可得欤”;“得无乎”等,可以帮助断句。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06语法结构助判断古人不知道语法结构,只是凭着模糊的语感去断句。我们可以利用语法知识,对文言文的句子进行

4、语法分析,根据语法分析确定该如何断句。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另外,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一般在中心词前。如掌握了文言语序规律,就会为准确标点文言文奠定基础。07做完题目回头看题目做完后,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借语感,根据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要求,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文言断句,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如果内容不合情理,就有可能点错。08断句也要常实践以课本为本,掌握常用实词、虚词、句法和词法,培养扎实的文言功底;熟读一些典范的文言文,培养语感,也要适当做一些专题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