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冲刺试卷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21159635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7.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冲刺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冲刺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冲刺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冲刺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冲刺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冲刺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冲刺试卷(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咸宁市初中毕业生调研语文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1. (二)古诗文积累赏析 默写。 不畏浮云遮望眼, _ (王安石登飞来峰) _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_ ,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与怀古) 野芳发布幽香, _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0分)2.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祷告(do) 脊 椎(zhu) 勾当(gu) 吹毛求 疵(c)B. 陨落(yn) 抽 噎(y) 脸 颊(ji) 鳞次 栉比(ji)C. 荫庇(yn) 隐 匿(

2、n) 栈桥(zhn)味同 嚼蜡(jio)D. 瘫 痪(hun) 匀 称(chng)脑 髓(su) 惊涛澎 湃(pi)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污秽险峻遍稽群籍张皇失措B. 威摄迁徙花团紧簇广袤无垠C. 峥嵘烦燥斩钉截铁无可制疑D. 遐想惩戒锋芒必露耳濡目染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大型纪录片大国工匠讲述了工人师傅对技术一丝不苟、 精 益 求 精的执着追求B. 对于名著翻拍是否应尊重原著的问题,大家意见纷纷, 莫 衷 一 是C. 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 叹 不 观 止D. 和外形小巧而肚量超大的电子课本相比,笨重的传

3、统图书只好 甘 拜 下 风了5.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对于共产党来说,个人地位,只是“大海中之一滴”罢了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引用的修辞手法B. “当看过这世界的每片沧海桑田,最美的还是家的屋檐”这个句子没有语病C. 电子邮件的传递方式更加灵活便捷,但其基本写作要求与纸质书信并没有区别D. “十几年来,延安机场上送行的情景时时出现在眼前”这个句子的主语中心语是“情景”,谓语中心语是“出现”6. 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我国古代史书有不同的体例,如史记是纪传体,春秋是编年体,战国策是国别体B. 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契诃夫的变龙色均使用夸张、对

4、比等讽刺小说常用手法,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手形象C. 傅雷家书作者先现身说法,强调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D. 名人传着重记载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高尔基三位名人的丰功伟绩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7. 仿照下列画线句子,写两个句子。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 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 ;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冰心谈生命)。 _ 。8. 把下列一组句子排序。 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这个宇宙到处都是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

5、处都有沉默的声音。 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 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正确的顺序是: _ 。四、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9. 综合性学习实践:寒来暑往,四季更替,自然界就是这样演绎着春夏秋冬的变化,周而复始。不经意间,我们发现,我们与自然界是那么贴近,我们的生活因四季的变更而显得异常精彩美丽。来吧,同学们,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自然吧,让我们迈着轻松的脚步走进自然,走过四季,让我们看风景去!请你仿照例子为此次活动再设计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绘四季美景; 第二环节: _ 第三环节:唱四季歌; 第四环节: _ 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则主题语。 _ 春花秋月,绿柳鸣禽,

6、沧海大漠,名山大川.自然中的美景令人陶醉,幽美、壮丽的风光激发出我们的无限灵感。请根据所给的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人杰地灵气象新下联: _ 。五、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0. 阅读下面的词作,完成后面题目。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g),低绮(q)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_ A、开篇写词人中秋之夜把酒问天,流露出作者对宇宙人生的疑惑,而且词人

7、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也更加深了一层,竟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转”“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C、“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词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D、这首词上片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片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2)为首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苕溪渔隐从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你认这这首词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1.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苏子美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

8、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注释】:1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2外舅:岳父。3率(l):标准。4子弟:家中的晚辈。5觇(chn):偷看。6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7始臣起下邳(p),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上,指刘邦。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_

9、 A、好饮酒(喜欢)B、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听到)C、复举一大白(酒杯)D、遽抚掌曰(搓,摩擦)(2)下面加点虚词在句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_ A、以一斗为率因以为号焉B、击之不中辍耕之垄上C、遂满饮一大白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D、与上会于留相与步于中庭(3)下面对文段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_ A、“读书佐酒”的意思是边读书边喝酒。 B、从子美读书习惯中看出他读书的全神贯注。 C、从岳父“深以为疑”到“大笑”的变化中可看出他对苏子美饮酒的赞赏。 D、从苏子美两次为张良“满饮一大白”的举动中看出他对张良的赞美之情。 (4)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 良与客狙击秦皇帝,

10、误中副车。七、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7.0分)12.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1)去欧洲旅行,在街上遇到许多玩杂耍的,自然也都是些赚钱的把戏。其中有些把戏之简单,令人瞠目结舌,比如套圈,比如变纸牌。甚至有人只拿一根跳绳,只要在规定的时间里,你能跳够多少次不失败,你就能赢得十欧元,拿一根绳子竟然也能赚钱。 (2)最简单的是穿针眼儿。一个中年人在地上铺一方手帕,上面放着一条线,十根针。你在规定的时间内,如果把一条线穿过这十根针,他就给你二十欧元。二十欧元,就是人民币二百来块钱。当然,如果你失败,你得给他两欧元。看起来并不难,针是大号的针,针眼儿自然也很大。摆摊儿的中年人给的时

11、间似乎也很宽裕,二十欧元,看上去唾手可得。 (3)人都有想试试自己运气和本领的欲望,我们一行中,就有一位女孩子对此很感兴趣,非要一试不可。她说她小时候给奶奶纫针线,一纫一个准。大家就起哄,鼓励她试一试。有人还替她扔给摊主两欧元。女孩子真就蹲下来,拿过线,开始往针眼儿里穿。许多外国人也围上来看,都投以鼓励的目光,我们也让她沉住气,谁想,她却两手哆嗦,一脸的汗水,穿到第五根针时,时间已经到了。 (4)女孩子不服,说一定要再试试。这时大家才觉得事情并非那么容易,这二十欧元恐怕是挣不到的。她再试,果然又失败了,又交给人家两欧元。 (5)晚上回到旅馆,女孩子竟然还不死心,出门买了十根针和一根线,针还是小

12、针,针眼儿自然也小了很多,女孩子让我们看着表,看她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否将这条线穿过这十根针。练到第九遍时,她终于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地将十根针穿在一条线上了。 (6)大家一片掌声。女孩子兴高采烈地说,明天我们再去,这回得挣够回国的路费。接下来,大家都争着试穿针线,居然有人也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十根针都穿到了一条线上。大家信心十足,都说这一回,那个老外真得赔个精光了。 (7)第二天,大家一致让导游缩短参观的时间,省下一些工夫,一定要再去找那个穿针线的老外,赢他一把。 (8)导游小姐却笑,说游客都是这样,但她还没见过谁真赢了那个老外呢。我们当天又回到那条街上,女孩子再次蹲到了摆摊人的跟前,再次拿

13、起针线,可她的手又突然抖了起来,拿着线,就是纫不到针眼儿里。比自己练时慢了许多,穿到第七根针时,时间又到了。昨晚在宾馆还练得好好的,这会儿竟然又不成了。我们之中就有人不服气,蹲在地上再来,一遍又一遍,谁也不甘心。可最好的就是纫到第七根儿针,全都败下阵来。那一天,我们交给老外二十六欧元。 (9)后来我们遇到一位牧师,他听了这段趣闻后笑着说,你们没弄懂这个把戏,摊主选的地方是闹市区,人声鼎沸,充满嘈杂,而且人又拥来挤去的,这就给你制造了一个心慌意乱的场面,让你无法安定下来。更主要的,穿十根针,就给你二十欧元,你的心怎么还能平静?他在利用种种技巧扰乱你,使你的情绪不能稳定,穿针引线,是个平心静气的活

14、儿,如此场合,如此不能让你平静的欲望,你怎么能够把针穿上? (10)导游也告诉我们,她带过许多团,多少人都以为这事容易,可三年多的时间里,她没见过一个人赢过这个老外。 (11)直到回国很久,我还无法忘记这个把戏,老在琢磨它。 我们的输,是输在尘世的嘈杂与混乱上,是输在内心摆脱不掉的欲望上。不是这个游戏有多么复杂,而是我们一颗无法平静的心制约住了我们。 (12)滚滚尘世,许多事并不难,所谓的难,是难在我们能否降服我们自己的这颗心上。 (1)概括选文第(2)段的内容,并说说作者什么要写这段文字? (2)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在下面空白处依次填上恰当的内容。 老外摆摊让人“穿针眼儿”女孩两次“穿针眼儿”失败 _ 女孩再次前往“穿针眼儿”失败 _ 导游诉说三年中无人赢得“穿针眼儿”把戏 _ (3)选文第(10)(11)段分别援引了牧师和导游的话,其作用有什么不同?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穿针眼儿”在文中出现多次,是全文的线索。 B、作者认为我们在生活中遭遇的失败和挫折都是因为“尘市的嘈杂与混乱”。 C、第(12)段中的画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