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中考语文考前模拟试卷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21159568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石市中考语文考前模拟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北省黄石市中考语文考前模拟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北省黄石市中考语文考前模拟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北省黄石市中考语文考前模拟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湖北省黄石市中考语文考前模拟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石市中考语文考前模拟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石市中考语文考前模拟试卷(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湖北省黄石市 中考语文考前模拟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 默写填空。 _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俱怀逸兴壮思飞, _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_ ,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_ , _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 李清照武陵春一词中描写人事变迁让人伤心的句子是 _ , _ 。 白居易望月有感一诗绘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含不尽情思于望月之中的诗句是 _ , _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4.0分)2.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躯 壳

2、(qio) 襁褓(qing) 骊歌(l) 憎恶(zng)一 抔黄土(pu)B. 哂笑(shn)两 栖(x)女 娲(w) 蜕化(tu) 强 聒不舍(gu)C. 家 醅(pi) 苋菜(xin) 剽悍(pio)睥 睨(n)叱 咤风云(ch)D. 告 罄(qng) 砭骨(bin) (pin)庇 荫(yn)相形见 绌(ch)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荣膺旁骛冥思暇想恪尽职守不屑置辩B. 锦幛赃物恃才放旷唯唯连声文彩藻饰C. 招徕取缔断章取义铤而走险化为乌有D. 技俩枘凿中流砥柱鳞次栉比精血诚聚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在默读的时候,我们可以细细地品味作品的语言

3、, 洗 耳 恭 听作者的心声,从而让自己的心海同作者的心海一起扬波B. 站在罗布泊的边缘,看到 沧 海 桑 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C. 目前,我市正在兴建城市快速公交每天晚上,工地机器轰鸣,人声嘈杂,各种声响 不 绝 如 缕,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D. 朝鲜不顾世界各国的反对,坚决进行“光明星3号”卫星发射,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的 轩 然 大 波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从大量的观测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时都进行观测B. 那几天阴雨连绵,造成他家房屋因年久失修而大面积漏雨,屋内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C. 在当今社会,个体获取知识的方式很多,但谁

4、也无法否认的是,阅读仍是一种最主要的途径之一D. 那些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似乎都有意义,表现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6. 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苏东坡就是一位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画竹气魄极大,“从地起一直至顶”,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元代文人画兴起后。画竹更为盛行。四大家之一倪云林的画,大都是修竹数竿,意境萧疏,具有独特的风格。明代竹画家蜂起。王绂画竹名驰天下,邵二泉题他的墨竹诗说:“萧萧数竹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谁信中书曾放笔,片时行尽楚江干”道出了他画竹的高超技艺。徐渭(字文长)创画雪竹的方法,所画极为精绝。有人评论说:“徐文

5、长先生画雪竹,纯以明代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墨水勾染而出,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A. 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气魄极大,意境萧疏B. 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线条和笔力强劲,风格独特C. 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风格独特,技法高超D. 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意境萧疏,技艺高超7.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 线条的起落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 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

6、的发展和延伸。 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A. B. C. D. 8.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B. 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父亲的病藤野先生等都是其中的作品C. 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诗人,代表作有哈姆雷特奥赛罗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等D. 法布尔的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7、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三、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9. 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10. (一)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韩愈 【唐】刘禹锡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8、1)【甲】诗中“左迁”的意思是 _ 【乙】诗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诗运用了典故,涉及到的两个人物是 _ 和王质。 (2)请你简要分析(甲)(乙)诗在情感方面的异同。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2.0分)11.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

9、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10)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

10、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秦观精骑集序)(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_ 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A殆/不如曩时十一二B殆不如曩/时十一二C殆不如/曩时十一二D殆不如曩时/十一二。(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_ A一见辄能诵(立即,就)B比数年来(比较)C弗之怠(指代抄书)D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甲】宋濂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嗜学”与“家贫”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B【甲】文从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可以看出作者的谦恭和诚实的品质。 C【乙】文秦观少

11、时读书有很强的记忆力,但是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后来治学的道路上即使刻苦勤奋,却常常荒废在善忘。 D【乙】文秦观的经历能给求学者以深刻的启示:要注重后天的努力,勤于学习与总结,善于吸取前人智慧来提升自我。 (4)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12.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雕花烟斗冯骥才 他被这一大盆金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 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儿,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一道瀑布-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 不知不觉间,他掏出一个挺大的核桃木雕花烟斗,插在嘴角,突然意识到花房里不准吸烟,他慌忙四下窥探,忽见

12、身旁几片肥大浓绿的美人蕉叶子中间,有一张黑黑的老汉的脸直对着他。一双灰色的小眼睛牢牢盯着他嘴上的烟斗,他刚要承认过错,那老汉却和气地说:“没关系,到这边来抽吧!” 这里便是花房的一角,这老汉是花农老范。老范坐在他对面,“唐先生,您还画画不?” 他怔住了。“您怎么知道我姓唐?还知道我画画?”“先前,您带学生到这儿来画过花儿,您画得美,美呀”老范赞美的语气是由衷的,他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和温暖的感动。(A) 像他这样一位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好比高高悬挂的闪烁辉煌的大吊灯,如今被一棒打落下来,曾经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难道在这奇花异卉中间,在这五彩缤纷的花的天地里,隐藏着一个知音

13、吗? 谁能从这老范身上找到聪慧、美和知识的影子呢?老范身子矮墩墩,微微驼背,穿一身皱巴巴的黑裤褂,沾满污痕;面色黧黑,眼睛小,眸子发灰,动作迟缓而不灵便。发现老范仍不时瞅他嘴上的烟斗。“您来尝尝我的烟斗丝吧?”唐先生诚恳地说。“不!”老范笑眯眯地,“俺是瞧您的烟斗很特别” 他的烟斗是特别。上面雕着一只肥胖的猫头鹰,栖息在一段短短的秃枝上,“这烟斗是我自己刻的。”他说。他想起了靠边站之后的整天无所事事,想起了某天灵机一动用木刻刀雕刻烟斗的感觉,想起了把每只烟斗都当作创作的倾尽心血的狂热,想起了家里摆满一个玻璃书柜的绝妙艺术品-雕好的烟斗。“美,美呀!”对面灰色的小眼睛流露出真切的钦慕之情,“您要是喜欢这烟斗,就送给您吧!”“不,不,俺要不得!”老范固执地一个劲儿摇脑袋。 从此以后,唐先生常来花房坐坐,在饱尝冷淡、受尽歧视的他看来,这一片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贵。 秋风一吹,又是赏菊的好时节。可唐先生却没有到小花房去。半年前,他被落实了政策,名画家的桂冠重新戴在头上。求画的、求烟斗的,让他忙得不亦乐乎。一天,家中高朋满座。外边又有人敲门。打开门,不觉双目一亮。面前一大盆光彩照人的凤尾菊,花后是半年多未见的老范。“哟,老范,是您呀!”矮墩墩的老范笑眯眯地站在他面前,额上沁出亮闪闪的汗珠,只频频点头。唐先生请老范坐下后,就顾不上再和他搭腔,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