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 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21158764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8.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市 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无锡市 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无锡市 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省无锡市 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省无锡市 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市 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市 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江苏省无锡市 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1. 根据课文默写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 _ 。 伯牙善鼓琴, _ 。 _ ,禅房花木深。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 _ 。 _ ,潭影空人心。 _ ,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伯牙所念, _ 。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_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 错 误的一项是()A. 骑车回家的路上,我被所见深深地感动, 不 能 自 已B. 画中的这个女子肩着药锄,提着一篮仙桃,真是 栩 栩 如 生C.

2、那些楼与塔镇压着尘土,不让飞扬起来,与莱因河的洗刷是 异 曲 同 工的D. 六月天,真是说变就变,刚刚还是晴空万里,一阵风起,就乌云密布,真是 风 起 云 涌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大型文化传承节目中国成语大会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掀起了一股追捧传统文化的热潮B. 我市以“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作为环保目标,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保存我们赖以生活的共同家园C. 调查结果显示,近90%左右使用过空中无线网络服务的乘客愿意牺牲舒适的座位,来换取无线网络服务D. 新华字典自1953年起,历经10余次大规模上百名专家学者的修订,成为迄今为止世界出版史上发行量最高的字典4. 目前,我市正在争创全

3、国文明城市,作为一名志愿者,当你在路口维持交通秩序时,一位中学生骑着自行车硬闯红灯,这时,你迎上去劝告他说()A. 喂,你想干吗?想找死呀?B. 下来!你已经违反交通规则了!C. 这位同学,闯红灯是违反交通法规的,请你下来!D. 你这家伙,懂不懂交通规则呀?三、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5. 根据拼音写汉字 面面相q _ zhn _ 仰 芳草如yn _ f _ 予。四、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6. 名著阅读 却说那行者搴着铁棒,呵呵大笑,自涧那边而来。沙僧听见,急出林迎着道:“哥啊,这半日方回,如何这等哂笑,想救出师父来也?”行者道:“兄弟,虽不曾救得师父,老孙却得个上风

4、来了。”沙僧道:“甚么上风?”行者道:“原来猪八戒被那怪假变观音哄将回来,吊于皮袋之内。我欲设法救援,不期他着甚么六健将去请老大王来吃师父肉。是老孙想着他老大王必是牛魔王,就变了牛魔王的模样,充将进去,坐在中间。他叫父王,我就应他;他便叩头,我就直受,着实快活!果然得了上风!”沙僧道:“哥啊,你便图这般小便宜,恐师父性命难保。” 选文中的“他”是 _ 。行者变成牛魔王的模样百般阻挠“他”将唐僧煮了,引起“他”的疑惑,“他”便编了个借口问 _ ,借此识破了悟空。悟空斗“他”不过,最后请来了观音菩萨收了他,封他为 _ 。五、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7. 山中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5、。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注】元:原,本来。 空翠:指山间青色的潮湿的雾气。 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1)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山中景色?从诗中的哪些景物可以看出? (2)诗歌的一、二两句主要从什么角度来描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8.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

6、历历数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其两膝相 比者 _ 神情与苏黄不 属 _ 诎右臂支船 _ 珠可 历 历数也 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9. 广陵王欣,魏之懿亲。其甥孟氏,屡为凶横。或有告其盗牛,柳庆捕得实,趣令就禁。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欣亦遣使辨其无罪,孟氏由此益骄。庆乃大集僚吏,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言毕,令笞杀之。此后贵戚敛手,不敢侵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或有告其盗牛 _ 乃 谓庆曰 _ 孟氏由此 益骄 _ 言 毕 _ (2)下列句中与“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 A

7、更造崩山之音B跪而拾之以归 C石青糁之 D乃援琴而鼓之 (3)翻译下列句子 庆乃大集僚吏,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 (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柳庆是一个怎样的人。七、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19.0分)10. 钟山源自江苏南部的茅山山脉。茅山山脉北延至南京、镇江之间,称为宁镇山脉。 钟山是宁镇山脉的最高峰,海拔约 460米,东西走向,长约7千米,南北宽度约3千米,由于附近大多是冲积平原和小丘陵,所以这座山就显得分外雄伟高大。它的山顶坡陡崖峭,峰石突兀,十分险峻,但山腰以下渐趋平缓,松柏森郁,草莽绵连。蓝色的天幕下,山腰苍翠的林海与山巅紫红色的巉岩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十分鲜丽而又和谐的大自然的图

8、画。千百年来,从皇室到民间在这里进行过种种社会活动,建造了许多第宅、园林、寺塔、坛台和陵墓,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史实和动人的传说。悠悠岁月已抹去了绝大多数历史的痕迹,历代古人的悲欢离合早已烟消云散,惟有钟山众多嵯峨的峭石巉岩,以及些许残存的断垣颓壁,才能为那漫长的过去作出无言的旁证。 (1)选文中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选文主要说明了钟山具有 _ ,险峻鲜丽, _ ,历史悠久的特点。11. 雨夜的灯光 八岁那年,我跟着父亲赶集卖黄豆。黄豆并不好卖,直到下午,父亲才卖出去十几斤。 开始散集了,集市上的人少了许多。 天边的云越来越多,间或还会响起一记惊雷。我扯着父亲的衣

9、角,催促道:“爸,快要下雨了,我们赶紧回家吧!” 雨落下来,父亲把蛇皮袋扎好,架上自行车,带我到一个屋檐下避雨。我们俩眼巴巴地看着大雨倾盆而下,不知何时才能回家。 夜幕降临,风停雨歇,空气里都是湿透的烂泥味。一脚踩在地上,泥水直往裤脚里倒灌。父亲坚定地喊了一声:“回家!”他把我放在自行车横粱上,骑着自行车,摸黑往家赶。走出去大约十里地,路两旁已很难见到灯光,耳朵里除了夜鸟的叫声就只剩风声了。 山道经雨一淋,红土变成黏泥。父亲累得气喘吁吁,再怎么用力,行进起来也是慢如蜗牛。父亲把我从车上抱了下来,让我帮着推车。 一路跌跌撞撞,我们来到了一个让人胆战心惊的三岔路口。这附近遍地坟场,林间的猫头鹰像孩

10、子哭似的鸣叫着,吓得我几乎丢了魂。我赶紧抓牢父亲的衣襟,带着哭腔说:“爸,我怕”“别怕,跟着我走!只是鸟叫,有什么可怕的!”父亲抓住我的手,安慰着。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 “你们去哪儿呀?”光亮后面的人影问。“陈坊。”父亲应声答道。“你儿子多大了?”那人又问。“八岁。”父亲答。 “我送送你们吧!” 两人一问一答,把寂静的夜衬得更加寂静。 一路上,那人和我们讲起他儿子的故事。 那年,他儿子也是八岁,一次突然高烧不退,他和孩子的妈妈连夜送儿子去山下的医疗站。因为走得急,忘了带马灯。那天夜里也下了一场大雨,道路泥泞难行。一家人摸黑赶路的时候

11、,不小心跌倒在沟边的岩石上,儿子竟被摔坏了头,至今反应还很迟钝。 “我不希望再有人在这条山道上摔倒。一到雨夜,没什么事,我就打着马灯出来看看,好让路过的人能看清前面的路。这条路上满是泥巴,路边沟沟坎坎全是硬硬的岩石,要是摔倒了,可真危险啊!”他边走边说。 走了大约五里山路,我的双脚实在酸痛得不行了,就向父亲直嚷嚷:“爸,我脚疼,走不动了!”父亲一边吃力地推车,一边安慰我说:“就快到了!”那人二话没说,竟半蹲着让我趴到他背上。他直起腰的时候,对我说:“我儿子,当时也是你这么大!”然后就一路背着我走。黑夜里,我定定地看着马灯前面那一缕温暖的灯光,把淡红的软泥照得亮亮堂堂,而他一脚踩下去,温暖的灯光

12、里便飞溅起一串红泥来。夜风吹起,让人顿感一阵凉意,我紧紧地贴在他的背上,感受到他后背的温热,心里也热乎乎的。 走出山林,父亲向打马灯的男人道谢。这时,我才看清了他的脸:黑黑的眉毛,浓浓的胡须,一双深邃的眼睛,仿佛流尽了泪 多少年过去了,那一路的灯光总让我感到那样的温暖,那样的难以忘怀。 (选自轻悦读丛书,有删改)(1)请阅读选文,补全下面的表格。 段落1516主要内容A“我”与父亲摸黑赶路B“我”感念打马灯男人的帮助。A: _ B: _ (2)选文第段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自然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结合全文分析,选文多次写“马灯的光亮”有什么作

13、用?八、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40.0分)12. 第一次 (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要求:扣题作文。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正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答案和解析1.【答案】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钟子期善听;曲径通幽处;紫红的桑椹;山光悦鸟性;晚年手不释卷;钟子期必得之;就有无限趣味【解析】答案: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钟子期善听 曲径通幽处 紫红的桑椹(重点字:椹) 山光悦鸟性 晚年手不释卷 钟子期必得之 就有无限趣味 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 该题要求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

14、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别、漏、添字的情况2.【答案】B【解析】A正确 B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用在这里是搭配不当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成语的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题型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要做好该类题,平时的积累是离不开的在出题时尤其是词义正确,而感情色彩不合乎题意的更应该注意3.【答案】A【解析】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