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秋学期(1709、1803、1809、1903、1909)《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0001

上传人:奥鹏****师 文档编号:121134115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秋学期(1709、1803、1809、1903、1909)《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0001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秋学期(1709、1803、1809、1903、1909)《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00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秋学期(1709、1803、1809、1903、1909)《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000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秋学期(1709、1803、1809、1903、1909)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0001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 (共 50 道试题,共 50 分)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B.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C.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矛盾D.先进社会意识与落后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答案:A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A.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C.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D.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答案:A3.从本质上看,国家是 ()A.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关B.调和社会矛盾的机关C.维护社会

2、秩序的机关D.管理社会各项事业的机关答案:A4.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是()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创造物质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决定人脑D.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对意识有反作用答案:A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B.辩证的否定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答案:C6.人们为了获得知识 ()A.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参加社会实践B.只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就行C.只要抓住“灵感”和机遇就行D.只要刻苦读书就行答案:A7.矛盾是反映 ()A.对立面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化关系的范畴B.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基本哲学范畴C.事物之

3、间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互相否定关系的范畴D.主体和客体之间互相对立的范畴答案:B8.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和道路是 ()A.认识实践认识的辨证运动B.由理性认识到实践,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C.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D.实践、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不断深入发展答案:A9.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无产阶级世界观D.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答案:B10.我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理”乃是“天地万物之根”等观点属于()A.辩证法的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答案:D11.矛盾的同

4、一性是指矛盾双方 ()A.绝对的一致B.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C.无差别的统一D.完全的平衡答案:B12.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理论前提是()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C.社会历史是人们的活动创造的D.社会历史是不断进步的答案:A13.从阶级属性和功能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C.所有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农民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答案:B14.从阶级划分的角度来看,阶级是一个 ()A.经济范畴B.政治范畴C.思想范畴D.广泛的社会范畴答案:A15.认识的本质是()A.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

5、主体对客体的改造C.主体对客体的加工D.主体对客体的作用答案:A16.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的是()A.阶级压迫关系B.血缘亲族关系C.社会生产关系D.政治思想关系答案:C17.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A.理论联系实际B.实事求是C.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D.一切从实际出发答案:B18.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归根到底是 ()A.阶级斗争发展史B.生产劳动发展史C.宗教信仰变迁史D.国家政权更迭史答案:B19.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因为 ()A.科学技术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结合起来构成现实的生产力B.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转为现实的生产力C.科学技术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D.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最重要

6、的独立因素答案:B20.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A.质量互变规律B.现象表现本质的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答案:C21.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属于 ()A.绝对和相对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内容和形式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答案:C2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答案:C2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B.时间和空间的问题C.人和世界的问题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答案:A24.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A.生产过程中各方面的关系B.生产资料所

7、有制的性质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产品的分配形式答案:B25.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指的是 ()A.直接影响生产力发展的自然条件B.劳动资料C.全部自然界D.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答案:D26.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联系是指 ()A.相互区别的事物和现象彼此都是孤立的B.每一事物和现象都同其他事物和现象相区别C.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一切都是“亦此亦彼”D.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之中答案:D27.根据社会意识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同,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A.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B.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C.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D.个

8、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答案:B28.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杰出人物的出现是()A.社会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的统一B.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的统一C.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统一D.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答案:C29.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直接动力B.根本动力C.最终动力D.唯一动力答案:A30.认为“元气”是世界万物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A.辩证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答案:B31.从个别事实走向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是()A.综合方法B.演绎方法C.归纳方法D.分析方法答案:C32.规律是()A.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直接的、表面的可能性联系B.事物和

9、现象之间的外在的、偶然的间接的联系C.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D.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人为的、形式的非本质联系答案:C33.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社会风气B.生产方式C.地理环境D.人口因素答案:B34.生产力的含义是指 ()A.所有制、分配以及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B.人类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C.人的脑力的支出D.人的体力的支出答案:B3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说明了()边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反作用D.上层建筑决定生产力答

10、案:C36.“任何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 ”。这种看法是 ()A.机械决定论观点B.历史循环论观点C.历史宿命论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答案:D37.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 ()A.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B.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C.市场经济还是封闭的自然经济D.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答案:D38.下列现象属于因果关系的有 ()A.阴电和阳电的关系B.闪电和雷鸣的关系C.白天和黑天的关系D.燃烧和灰烬的关系答案:D39.在劳动资料这一复杂系统中,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A.能源动力系统B.生产工具系统C.劳动对象系统D.信息

11、传递系统答案:B40.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D.实践认识实践答案:D4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基本的观点是 ()A.辩证法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唯物主义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答案:B42.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A.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B.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C.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D.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答案:D43.世界观就是()A.观察世界形势的根本方法B.对社会某些领域具体问题的看法C.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D.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答案:D44

12、.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A.科学实验B.生产实践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D.以上都不是答案:B45.规律的客观性从根本上是指A.规律的运用是客观的B.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规律的内容是客观的D.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答案:B46.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A.进行社会调查B.研究实际情况C.学习书本知识D.参加社会实践答案:D47.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取决于()A.被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B.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C.是否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D.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答案:A48.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 ()A.各种知识之和B.各种力量之和C.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

13、者D.人力、风力、畜力等之和答案:C49.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 ()A.运动是物质的运动B.运动与静止是辨证统一的C.物质是运动的物质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答案:B50.人脑是 ()A.思维的物质外表B.思维的物质器官C.思维的源泉D.思维的机器答案:B二、多选题 (共 40 道试题,共 40 分)51.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C.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D.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答案:ABD52.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D.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答案:ABCD53.下列选项中,属于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的有()A.红楼梦B.物理学C.汉语语法D.本草纲目答案:BCD54.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A.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B.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C.实践不断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D.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答案:ABCD55.下列活动中,属于基本实践活动的有()A.运动员在赛场比赛B.警察追捕逃犯C.教师在教室讲课D.工人在工厂织布答案:BD56.下列选项中,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的有()A.资本主义社会B.渔猎社会C.原始社会D.农业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