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铅山一中、余干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21133353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10.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铅山一中、余干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届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铅山一中、余干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9届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铅山一中、余干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9届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铅山一中、余干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9届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铅山一中、余干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铅山一中、余干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铅山一中、余干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word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铅山一中、余干一中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 试卷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任务驱动型作文”源自于西方国家日常语言教学和写作教学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这种语言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而提出的,其核心是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完成语言交际口语或书面语表达。这种教学法,根据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产生的互相影响把任务分成五类:拼板式任务,要求学生把散乱的若干信息拼成一个整体;信息式任务,给两个或两组学生有互补作用的信息,为了完成交际任务,双方必须协商以探清对方的信息;解决问题式任务

2、,给学生一个问题及一系列信息,让其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做决定式任务,给学生一个可能有几种结局的问题,让他们通过协调和讨论选择一种结果,进行论述;交换意见式任务,学生参与讨论,交换意见,但无须达成一致。国内一些学者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基础上,增加“驱动”一词,用于作文教学。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张开明确提出了2015年高考课标全国卷作文的两道题目均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并对其概念做出阐释:“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如今年作文中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

3、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他认为,在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能“较好地解决材料作文的泛角度与阐释作文收缩性之间的矛盾”,是在承继材料作文“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又在避免套作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与传统的材料作文对比,“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具有特殊性。首先,材料的内容思想紧扣“主旋律”。正如张开所说:“作文试题凸显考试对人才培养和价值引导的作用,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形成在作文育人方面的合力,实现高考作文试题独特的教育功能。”其次,材料具有真实性的特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是新闻事件、社会热点,与传统的材料作文的审议故

4、事、名言警句、诗词歌曲、图片漫画等有很大的不同,这种真实性暗含了鼓励考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命题意图。第三,材料的价值取向具有多元性。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表现在:材料往往具有争议性,争议性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关涉的人物对象不是一个人,而是几个或几类人,这就保证“任务”的指向有多种选择;命题者对材料没有鲜明的感情倾向。这样的材料,能保证考生选择感受最为深刻的一点写作。同时,考生要把握好典型人物的特点和物质,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立意的主旋律,但一定注意不要“贴标签”、“穿靴戴帽”、空发议论。在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的同时,还可从反面针砭时弊,揭露社会上存在的某些消极落后现象,

5、在对比中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意义。(节选自语文周报特邀专家:尤立增怎样写好任务驱动型作文)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国内一些学者将“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直接引入作文教学中,拓展教学思想。B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要求学生语言交际时完成核心任务。C“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中,学生的表达根据任务的指向采用不同的信息处理方式。D把任务进行分类,学生可以通过协商有针对地参与讨论,交换意见,但无须达成一致。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细化为五种任务类型,并对学生完成任务的侧重点进行比较。B文章援引专家的

6、权威说法,例证确凿,对高考作文命题思路的转向进行诠释。C本文逐层论述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特点,强调其相对传统作文材料的改进。D围绕“任务驱动型作文”这一核心概念,文章着重论述这一概念产生的历史沿革。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任务驱动型指令避免套作等行文方式,弥补传统材料空间大、立意多元的缺陷。B任务驱动型作文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创设出相对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方案。C近年高考,作文命题关注社会热点,突出育人功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2015年高考课标全国卷作文题引导学生辩证思考,但命题者本身对材料没有鲜明的感情倾向。(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7、,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沙漠里的陪伴余显斌沙漠里,不只有浩浩黄沙,有硕大的夕阳,有如血的晚霞。这儿还有干旱,有酷寒,有寸步不离的死亡,步步紧逼。他,此时就被死亡纠缠着。陪伴着他的,只有一匹识途的老马。夕阳将落,浮荡在地平线上,如一轮浑圈的车盖。他和那匹老马,踽踽而行,宛如两只小小的蚂蚁,站在天边,在夕阳的昏黄中,愈行愈远。本来,还有一匹小马的,是老马才生不久的小马驹子。这个小家伙,不知道沙澳的凶险,艰难,它跳跃着,奔跑着,伸长脖子对着落日恢儿恢儿地鸣叫着,声音稚嫩如草。然后,又跑到老马跟前撒娇,用脑袋抵着自己妈妈的身子,在老马停下时,它会贪婪地吸着奶水,吃饱了,会狠狠打几

8、个饱嗝。小家伙蓝蓝的眼睛如两汪水,干净得能照见人的影子。可是,一夜醒来,小马却死了,倒在那儿,鲜血淋漓的,像是被狼咬死的。沙澳上,有一种狼,凶狠无比,常常深夜袭击行人,以及骆驼和马匹。他站在那儿,一动不动。老马围着小马,轻轻地嗅着,不停地喷着鼻子.当它明白,小马再也难以站起来时,它的眼睛里,涌出大滴大滴的眼泪,浑浊的眼泪。这是他第一次看见马儿流泪,他的心沉沉的,如同压着一块石头。他轻轻拍拍老马,叹了一口气。老马仰起脖子,对看长空,嘶儿嘶儿叫着,声音苍凉,忧伤,犹如那轮落日一样悲壮。然后,它低着头,伴着他上路了它不再叫,沉默地走着,沉默得如一块白色的石头。夜晚,面对那轮如水的月亮,它会仰起头,久

9、久地望着,眼眶里竟然滴出泪,打湿了睫毛。他望着,再次叹口气。没水了,他拿着水壶,靠近老马,去挤出马奶来。老马回过头,望望他,没有动静。沙澳的夜晚,冷得直渗骨头。他喝罢马奶,卧在那儿,蜷着身子。月亮越升越高,将沙漠照射成一片月光的湖,照成一片琉璃的世界。突然,他感觉到有什么动静,忙抬起头,发现老马站起来,向他慢慢走近。他吓了一跳,不知道它想干什么。老马的眼睛里,一片清光,慢慢卧下来,卧在他的身边,就如过去卧在小马身边一样。他的身子,渐渐暖和起来。他轻轻摸摸老马的头,长叹一声。当又一个黄昏来临时,在老马的带领下,他找到了水在一个沙丘的后面,有一片胡杨林,那里有一条水,沿着草地的中间缓缓流过,白亮得

10、如银子一般。他流着泪惊叫着,扑了过去,俯下身子“咕咚咕咚”地喝起来。水进入喉咙,身体的每一个毛孔中,此时都仿佛有一种水意在清凉地弥漫着。他幸福地连打几个嗝,抬起头,却不见了那匹老马.他急了,跑上沙丘,看见老马跑了,一直向来路跑去,在夕阳下越跑越远,最终跑成一个小小的点,消失在暮色里。他喊了几声,声音在墓色里扩散-,空空的。在林子里,有一个小村子,住着十几户人家。他找到几个人,凑了钱,组织一支队伍,重新进入沙澳。当时,为了逃出沙澳,他将所有的货物都藏在沙澳中。现在,必须找回来。几天后,队伍经过小马死去的地方,他惊呆了。小马的尸体旁,卧着一头老马,头垂着,长长的鬃毛纷披着,正是那匹老马。他大叫着,

11、跑过去抚摸老马,老马却一动不动,依偎在小马的身边已经死了。他这才明白,在小马死后,老马是带着怎样的痛苦和悲伤,一步步将他带出绝境,找到水源的。但是,强烈的思念,让它无心喝水,它带着一颗绝望的心,再次回到小马死去的地方。它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任务。现在,它可以永远地守在自己孩子的身边了。这叫什么?这是人类常说的忠诚和爱吗?他垂着头,突然跪下。这一刻,他感觉到自己的良心受到沉重一击。原来,小马不是狼咬死的,是他杀死的。当时没水,他想,只有杀死小马,自己才能喝到属于小马的那份马奶,才能走出荒漠。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小说善于细节描写,如小马的活泼

12、可爱,老马对月的眼泪,“他”喝水时的幸福,都刻画得细致生动,增添了文章的感染力。B. 小马“蓝蓝的眼睛如两汪水,干净得能照见人的影子”,“老马的眼睛里,一片清光”,小说用动物清亮的眼睛反衬出人的自私与丑恶。C.小说的段落大多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这种写法,便于加快叙事节奏,适合本文丰富、复杂的叙事内容的表现需要。D. 小说的结尾虽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因为前文有多处伏笔:如小马说是被狼咬死,人与老马却没被惊动;夜晚,老马走近,人却“吓了一跳”的心虚等等。5、小说开篇前四段的场景描写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5分)6、主人公“他” 面对失子的老马多次长叹,面对永远守在自己孩子身

13、边的老马,“他”“突然跪下”。请结合作品赏析作者写“他”这从“叹”到“跪”的艺术效果。(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誓言无声初心永恒记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 1926年3月,黄旭华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祖辈大多从医,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希望他未来能够从医。然而在他颠沛流离求学之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黄旭华目睹了山河破碎、同胞受难的景象,“如果国家太弱,那我们只会任人欺凌、宰割!”黄旭华在心里默默发下了誓言,“我不学医了,我要读航空、读造船,将来我要制造飞机捍卫我们的蓝天,制造军舰从海上抵御外国的侵略。”1945年7月,从小

14、在海边长大、时海洋有着深厚感情的黄旭华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船舶制造专业,开始毅然追寻“造船造舰”抵御外侮的报国梦想。 1954年,美国核潜艇首次试航。1958年,面对占据核垄断地位的超级大国不断施加的核威慑,我国启动研制导弹核潜艇工作。毛主席下令:“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怀着科技强国的梦想,面对“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的严苛誓言,黄旭华一颗火热的赤子心开始熊熊燃烧。在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工业基础薄弱,研制核潜艇谈何容易!没有人见过核潜艇,加之国外严密封锁,没有任何参考资料,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黄旭华和同事们大海捞针般从国外的新闻报道中搜罗有关核潜艇的只言片

15、语,仔细甄别这些信息的真伪,拼凑出核潜艇的大致轮廓。当时国内还没有手摇计算机,大量数据只能用老式算盘和计算尺来计算。每一组数字由两组人计算,获得相同答案才能通过。黄旭华还想出了更“土”的办法磅秤称设备。为了确保潜艇的重心严格控制在设计范围内,黄旭华要求,所有拿到船上的设备、管线都要过秤,登记在案;凡是拿出船体的边角余料,也要一一登记,几年来天天如此。他还要求记录的重量必须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并逐一检查,不合格的退回去重称。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亘古不变,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情怀和信仰。对于黄旭华来说,他的信仰是祖国的需要。 为了祖国的需要,他和年轻的同事们忍饥挨饿,笑对困难。 三年自然灾害后,中央决定全面上马核潜艇研制工作。1965年,研究所组建,黄旭华任副总工程师。1966年,黄旭华拖家带口,带领同事们进驻荒岛葫芦岛。岛上一年四季狂风怒吼,黄沙肆虐,不仅自然环境恶劣,物资也极其匮乏,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半年见不到一滴油水。 为了祖国的需要,他是父母的“信箱”。 越是有成就,就越需要把自己埋得深,黄旭华就像深海里的潜艇一样,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为了积蓄这撼山震地般的力量,他的割舍超乎寻常。 1957年,黄旭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