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项部分 古诗文 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注释】铺:铺开,铺展。野:原野。 弄:逗弄。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诗意】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作者简介】吕岩唐(约公元八七四年前后在世)一名岩客,字洞宾,河中永乐(一云蒲坂)人。(唐才子传作京兆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初前后在世。咸通初中第,两调县令。值黄巢之乱,遂携家归终南,放迹江湖间。相传他后来在长安酒肆,遇到仙人锺离权,遂得道,不知所终。
2、这就是民间盛传的“黄粱梦”故事,许多小说家戏曲家,都取以为小说、戏曲的题材。岩所作诗,流传甚多,全唐诗辑为四卷,行于世。 【赏析】(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
3、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
4、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舟过安仁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注释】安仁:县名。在湖南省东南部,宋时设县。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棹:船桨。怪生:怪不得使:使用,利用。使风:诗中指两个小孩拿雨伞当帆,让船开动。体现出儿童的聪明、天真。 【诗意】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坐在船中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
5、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官至秘书监。主张抗击金人,收复失地。以正直敢言,累遭贬抑,晚年闲居乡里长达15年之久。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并称南宋四大家。今存诗作4200余首,不少抒发爱国情思之作。其初入淮河四绝句、舟过扬子桥远望、过扬子江、雨作抵暮复晴等诗,抚今追昔,即景抒怀,思想性和艺术性都相当高。也写过一些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诗,如竹枝歌七首写纤夫雨夜行船,圩丁词十解写筑堤圩丁,以及插秧歌、悯农、悯旱、农家叹、秋雨叹等都从不同角度表现出对农民艰难生活的同情。杨
6、万里初学江西诗派,重在字句韵律上着意,50岁以后诗风转变,由师法前人到师法自然,形成独具特色的诚斋体。诚斋体讲究所谓“活法”,即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情趣,用幽默诙谐、平易浅近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檄风伯:“风伯劝尔一杯酒,何须恶剧惊诗叟!”就充分体现了诚斋体的特色。所著诚斋诗话不专论诗,也有一些文论。所作赋,以浯溪赋、海赋为有名。所作词今存仅15首,风格清新,富于情趣,颇类其诗。又精于易学,有诚斋易传,以史证易,为经学家非议。所著诚斋集133卷(包括10种诗集及各体文章),有四部丛刊本;杨文节公诗集42卷,有乾隆间刻本;诚斋易传20卷,有曝书亭影宋本;诚斋诗话1卷,有历代诗话续编本。 【赏析】(1)
7、“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这可能是诗人闲来一瞥发现的情景,当然,两个小孩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竹篙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这不是很奇怪吗?由此可见,此时作者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比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孩童的所作所为。(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怎么解开的呢?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当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也可能是直接就问
8、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杨万里写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清平乐村居:清平乐,词牌名。村居,这首词的题目。“乐”在此处读yu 。 茅檐:指茅屋的
9、屋檐。 吴音: 吴地的方言。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织:编织。 亡赖:同“无赖”,“亡”读w,这里指顽皮、淘气。 卧:趴。【诗意】房子是用茅草盖的,屋矮檐低;门前有一道溪流,岸边长满青草,绿水青草相映,更显得碧清可爱。不知是谁家的两位斑斑白发的老夫妻喝过几杯酒后,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语对话,互相取悦,语调柔媚亲昵。 大儿子在河东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子,只有我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趴着剥莲蓬玩。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中国山东济南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词人。辛弃疾从小生长
10、在当时金朝的土地上。其祖父辛赞,是金朝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县)的县令,经常灌输他抗金复地、洗雪宋耻的思想。辛弃疾14,17岁时两次参加金朝燕京的科举考试,不中。在20岁那年,率领2000多人起义抗金,投奔耿京为首的农民义军,为其掌书记。耿京被张安国杀害后,他邀集50名义士闯入5万众的张军营中,生擒张安国,并策动上万士兵一同投奔南宋,押解张安国回到建康斩首示众。在南宋期间,辛曾任建康通判,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湖北转运副使,湖南安抚使,江西安抚使等职。在历任地方官期间,重视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为北伐积极做好准备,表现出非凡的军事和政治才能,因此受到朝廷当权者忌恨。被罢职,闲居在信州上饶(今江西省上
11、饶市)前后近20年,中间虽短期出任福建安抚使等职,但很快就被罢免。晚年一度被韩侂胄起用,但仍然得不到信任,最后含恨辞世。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康熙济南府志人物志)。后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是中国南宋的著名词人,现存词六百二十六首,是两宋现存词最多的作家。词中表现了他积极主张抗金和由南宋统一国家的爱国热忱。作品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善于用典,也善于白描,开拓了词的疆域,提高了词的表现力,成为南宋词坛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之一。人称他的词作“色笑如花,肝肠如火”。元大德年间编有稼轩长短句十二卷存世,是辛词中较完整版本。 他与北宋的苏轼有“苏辛”之称,被认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他
12、们的词被誉为词中之龙。 【赏析】 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描写了一幅田园生活画,优美、宁静、幸福,让人心弛神往。上阕头两句,写出了在温暖的阳光下,一所低矮的茅屋,一片绿茵茵的草地,透明的溪水在草地的一边潺潺流过,那么恬静,那么柔和,如诗如梦,而接下来一笔“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就在这如诗如梦的优美画面上添上了音响、情趣,使之更为亲切动人。它描写了一对白发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悠闲自得地聊天,彼此“媚好”,亲密无间,那种和谐、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表现出来了。这就是无奇之中的奇妙之笔。当然,这里并不仅仅限于这对翁媪的生活,它概括了农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的生活乐趣,具
13、有一定的典型意义。这一句不仅写出了声音、情趣,还写出了浓浓的情,把乡村生活的安适和幸福揭示得淋漓尽致。整个上阕有情有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组成了一幅美妙醉人的图画。 词的下阕把画面拉开,描绘了农家劳动的情景,这里仍用白描手法,为几个人物画上了动态的速写,生动传神。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点辅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鸡笼。三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看他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的神态,即可知晓。“亡赖”,谓顽皮,是爱称,并无贬义。“卧”字的使用最妙,它把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活跃纸上。所谓一字千金,即是说使用一字,恰到好处,就能
14、给全句或全词增辉。这里的“卧”字正是如此。“最喜”一句尤为传神,使小儿活泼顽皮、逗人喜爱的形象跃然纸上。下阕写了三人的活动,生动地渲染了农家生活的气氛,而且“中儿”一句虽没有直接写鸡鸭等,却使人由鸡笼自然地想象出鸡狗在院中往来行走,鸭鹅在溪中悠然游动的农家生活景象。 在艺术结构上,全词仅仅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活动,从词的意境来看,茅檐是靠近小溪的。另外,“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四句,连用了三个“溪”字,就使得词作画面的布局十分紧凑,所以,“溪”字的使用,在全词结构上起着栋梁的作用。 它的构思巧妙,颇为新颖。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是农村司空见惯的
15、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就显得格外清新优美。这是写景。在写人方面,写一对翁媪,身边有大儿、中儿、小儿三子。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织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充满着一片生机、和平宁静、朴实安适的农村生活景象,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真是诗情画意,清新悦目。这样的构思,不仅颇为巧妙,而且色彩显得和谐而鲜明,能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从作者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雅静的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表现出词人喜爱农村宁静和平的生活的审美观点。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注释】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诗意】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安史之乱后,父刘绪迁居南方,刘禹锡是在苏州出生和长大的。他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唐德宗时中进士,作过监察御史,屯田地员外郎。刘禹锡是王叔文政治集团的重要人物之一。这个集团主张限制贵族大地主的兼并,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