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玉林地区教案语文百花园五语文S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21121020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玉林地区教案语文百花园五语文S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玉林地区教案语文百花园五语文S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玉林地区教案语文百花园五语文S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玉林地区教案语文百花园五语文S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玉林地区教案语文百花园五语文S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玉林地区教案语文百花园五语文S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玉林地区教案语文百花园五语文S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百花园五 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五”编排了“温故知新”“语文大课堂”和“习作”三个栏目。 “温故知新”有“词语的感情色彩”“拓展与交流”“阅读平台”和“积少成多”四个版块。 “词语的感情色彩”练习辨别褒义词和贬义词和不同的感情色彩。“拓展与交流”要求学生学会做批注。“阅读平台”提供的是古代故事晏子说齐景公,让学生学做读书笔记。“积少成多”选编了陆游的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让学生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感。 “语文大课堂”配合本单元学习内容的主题,安排了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表达对爱国志士们的敬仰、颂扬之情,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

2、能力。 “习作”要求写一篇以“我最喜欢的一则格言”为题的文章,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他们可以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主动交流收获、体会。教学中以学生自主阅读练习为主,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交流。对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可以提出来大家讨论。有的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有的可让学生说说自己读后的感想和体会。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语文大课堂”可以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也就是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组织开展活动。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确定具体内容,选择学习伙伴,自己制定活动计划,按计划开展活动。活动中,教师要参与其中,进行指导和检查。活动后,要通过不同的方式组

3、织学生展示活动成果、评价活动成果。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很有用,体验到成功的快乐。1体会词语的不同感情色彩,按照不同感情色彩给词语分类。 2.了解两种批注方式,学习做读书笔记。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开展“祖国在我心中”主题活动,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5.学会写活动总结。 6.完成一篇习作。 7.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能够体验学习的快乐。 8.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采用多种方式给予赏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点 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富有个性和创意的

4、表达。 难点来源:Zxxk.Com 通过互相赏识,让学生明白怎样才能把内容写清楚、写具体,以及如何写出自己的感受。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语文百花园五”,搜集以爱祖国为内容的主题的资料。4课时第一课时(温故知新) 一、词语的感情色彩 1.读下面四组词语,每组两个词语的感情色彩有什么不同。 指名读读“泡泡”里的话。 2.带有赞许、喜爱的感情色彩的词语叫“褒义词”,带有厌恶、憎恨的感情色彩的词语叫“贬义词”。 3.把下面的词语按照不同的感情色彩分成两组写下来。 真诚凶残虚伪善良视死如归暴跳如雷和颜悦色贪生怕死 (褒义:真诚善良视死如归和颜悦色 贬义:凶残虚伪暴跳如雷贪生怕死)来源:Zxxk

5、.Com 4.延伸。来源:学|科|网 (1)除了以上这些词语,你还能写出几个褒义词、贬义词吗? 示例:褒义词:美好忠诚奋不顾身贬义词:丑陋狡猾见利忘义 (2)除了褒义词、贬义词以外,还有一些介于中间的词语,叫“中性词”。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示例:沉默羞愧不知所措 二、拓展与交流 1.阅读宁宁和丫丫的对话,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交流反馈。 (1)认识两种批注方式:眉批是写在文章上方的空白处,旁批是把自己的思考或体会写在文章旁边的空白处。 (2)做批注的好处是什么? (对理解文章内容、学习语言表达都有益处。) 三、阅读平台 1.先自己把故事读一读,思考:读完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 2.

6、另选几处有感触的地方,尝试进行做眉批及旁批。 3.最后,看一看别人的批注,对照一下自己的理解。 4.延伸。 阅读需要把自己的感受随时记录下来。你知道哪些批注方式呢? (1)写感想式批注:记录自己阅读的感受、想法。 (2)质疑式批注:把读书的疑问记录下来。 (3)评价式批注:记录自己阅读后对文章的褒贬看法。 (4)补充式批注:顺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接着为作者补充。也可以称得上仿写、续写。 (5)联想式批注:由此及彼,能够自觉的由文本迁移到文外。 5.阅读一篇短文,交流自己的批注。 (1)独立阅读,写批注。 (2)小组交流,相互学习。 6.阅读指南针。 (1)回顾以前使用的做读书笔记的方

7、法。 (2)教师总结常用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3)小结:继续使用这些方法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助于我们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 四、积少成多 1.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结合示儿理解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背诵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第二课时(语文大课堂) 一、导入 1.同学们,读了本单元的课文,大家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爱国志士们的情怀,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我们也有许多话想对他们说。让我们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开展一次语文活动,抒发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吧! 2.经过同学们的准备,大家已经分小组搜集了资料、写稿,进行了演练,今天我们就来汇报一下本次“语文大课堂”的活动吧。

8、 二、提出要求,准备 1.以小组为单位,策划本组的活动。可以采用演讲、朗诵、讲故事、演课本剧、编制绘画或摄影作品、办手抄报等不同的方式,表达我们的情感。 2.搜集本组的相关资料。 三、汇报 1.不同的活动方式采用不同的汇报方式。 2.如果是演讲,要求如下: 演讲者: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气、语调、手势和演讲内容相协调。 3.过程。来源:学科网 (1)抽签。 (2)按照抽签顺序进行演讲。 四、评议 1.评议要求:认真听,听后进行评议,以打分的形式给出评议。评出本班此次演讲活动的优胜者。 2.评委从以下几个方面评议: (1)演讲的内容是否精彩,观点是否鲜明,条理是否清晰,有无感染力等。 (2)演讲

9、者采取的形式新不新颖,有无使用辅助手段等。 五、总结 1.评出本次活动的优胜者,活动结束。 2.写活动总结。第三、四课时(习作) 一、导入,激发写作兴趣 格言伴随着我们成长,有时它是前进的路标,有时它是打开心灵的一把钥匙。请你从本次活动中或自己积累的格言中挑选出一则你最喜欢的格言,写一写它在你的成长之路上给了你怎样的教育和启迪。让我们以“我最喜欢的一则格言”为题,完成一篇习作吧。 二、指导选材 引导学生认识到选材的重要,请23位同学展示自己选好的格言,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三、同学讨论如何习作 1.讨论:你打算通过哪一件或几件事来体现它给予你的教育? 2.想一想哪些情节应该写得详细些,哪些情节

10、应该写得简略些。 四、确定内容,列出提纲 开头:交代格言内容,概括这句格言对自己的教育。 主干:结合格言,联系生活实际,利用事件的叙述表达格言对自己的教育,也可以夹叙夹议,写出自己深刻的感受。 结尾:简洁明快地总结全文,或从格言中谈启示,再次表达这句格言伴随着自己成长,对自己的教育意义。 把想好的内容互相说一说,交流评议。其他同学可以帮助补充、修改。 五、依据提纲,完成初稿 提醒学生要注意的事项。学生动笔写初稿,教师相机进行个别辅导。 六、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1.指导自改习作。 把写好的文章读一读,对照要求自己修改。 (1)有无错别字和病句。(2)文章是否写清楚、写完整。(3)是否从中受到教育

11、意义,感情是否真实。(4)读了后是否能激励我们不断地向正确的方向前进。 2.按要求四人一组互批互改。七、佳作赏析来源:Zxxk.Com我最喜欢的一则格言 我喜欢的格言有很多。其中,“有志者,事竟成”这则格言我一直把它当作座右铭。 记得上四年级时,有一天上完奥数班后,老师布置了一道题要我们回家思考。我一回家,就马上思考起来。过了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我抓破头皮也没想出思路来,心烦意乱。这时,爸爸走过来,亲切地问:“怎么了,不会做?”我点了点头。爸爸看了一下我的题目,给我讲解了几个解题要点,又说:“你再好好想想吧,我相信你能做出来的。”爸爸离开后,我冥思苦想。终于,思路打通了。“啊,我明白了!

12、”我高兴地叫了起来。我马上提笔把思路写在草稿纸上拿给爸爸看,爸爸看完后欣喜地说:“嗯,不错,怎样想到的?”我便说了一遍思路。爸爸听完了,笑着说:“孩子,有志者,事竟成,以后遇到难题都应该这样!” 第二天,老师提问时,我把手举得高高的,老师叫我说说解这道题的思路,我流利地说出了我的思路。老师听后夸我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我心里美滋滋的。 从那之后,这句话便常常萦绕在我的耳边。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上遇到困难,我都会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这句话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让我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简评开头点明自己最喜欢的格言是:“有志者,事竟成。”然后列举自己做难题时受到了这句话的启示,成功解题。通过重点描写“我”做题时的动作和神态,突出了这句话的重要作用。结尾又总结了这句话的影响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