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1818****572 文档编号:121118982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学道临川学校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化学试卷一、选择题(22540,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C. 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能发生D. 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答案】D【解析】【详解】A、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主要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而与反应条件无关,A错误;B、化学反应的特征之一就是伴随着能量变化,但能量的变化不一定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例如也可以是光能的形式变化,B错误;C、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能发生,例

2、如碳燃烧等,C错误;D、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就是放热反应,反之是吸热反应,D正确;答案选D。2.已知在1.01105Pa、298K条件下,2mol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H2O(g) = H2(g)+O2(g)H +242kJmol-1B. 2H2(g)+O2(g)= 2H2O(l) H 484kJmol-1C. H2(g)+O2(g)=H2O(g) H +242kJmol-1D. 2H2(g)+O2(g)=2H2O(g) H +484kJmol-1【答案】A【解析】氢气

3、燃烧是放热反应,H小于0,CD都不正确。B中水的状态不正确,氢气燃烧放热,则水分解就是吸热反应,A正确,答案选A。3. 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很少污染,且有些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天然气 煤 核能 石油 太阳能 燃料电池 风能 氢能A. B. C. D. 除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很少污染,且有些可以再生,根据这些特征进行判断,石油、天然气、煤属于化石能源,短时间内不可形成,是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燃料电池、风能、氢能是清洁能源且可以再生,是新能源的范畴选B。考点:考查新能源的判断。4.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

4、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 碳酸钙受热分解B. 乙醇燃烧C. 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D. 氧化钙溶于水【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说明该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根据常见的吸热反应来回答。【详解】A.碳酸钙受热分解是一个吸热反应,故A正确;B.乙醇燃烧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故B错误;C.铝与氧化铁粉未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故C错误;D.氧化钙溶于水是一个放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A。【点睛】把握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含义是解答的关键,一般金属和水或酸反应,酸碱中和反应,一切燃烧,大多数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缓慢氧化反应如生锈等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铵盐和碱反应,碳、氢气

5、或CO作还原剂的反应等是吸热反应。5.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B(g)2C(g)D(g)。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 mol,在前10秒钟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 mol/(Ls),则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A. 12 molB. 1.6 molC. 2.4 molD. 2.8 mol【答案】D【解析】【详解】在前10秒钟A的平均反应速度为,则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开始充入的B是4mol,在前10秒内消耗的B的物质的量为:,故10秒钟时,容器B中的物质的量为4mol-1.2mol=2.8mol;答案选D。6.对可逆反应4NH3(g)5O2(g) 4NO(g)6H2

6、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B.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 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大容器容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D. 化学反应速率关系:2v正(NH3)3v正(H2O)【答案】A【解析】【详解】A.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如果用O2和NO分别表示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则4v正(O2)5v逆(NO),故A选;B. 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必然消耗x mol NH3,不能证明反应达到平衡,故B不选;C. 增大容器容积,使气体的浓度降低,所以反应物和生

7、成物的浓度都降低,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故C不选;D.在一个反应里,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3v正(NH3)2v正(H2O),故D不选;故选A。7.已知反应A2(g)2B2(g)2AB2(g)的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B. 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C. 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D. 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答案】B【解析】【分析】A2(g)2B2(g)2AB2(g)的H0,该反应是一个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放热反应。【详解】A. 升高温度,

8、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也增大,A不正确;B. 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B正确;C. 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有利于该反应平衡逆向移动,C不正确;D. 达到平衡后,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逆向移动,D不正确。故选B。8.已知:4NH3(g) + 5O2(g) =4NO(g) + 6H2O(g),H= 1025kJ/mo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物起始的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A、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一氧化氮的含量减少,故A正确

9、。B、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一氧化氮的含量减少,故B正确。C、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一氧化氮的含量减少,故C错误。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化学平衡,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故D正确;故选:C。9.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pH1的溶液:K+、Ca2+、HCO3-、NO3-B. c(H)水=110-10 mol/L溶液中:K+、Fe2+、SO42-、NO3-C. 使紫色石蕊变蓝的溶液:K+、Na+、CH3COO-、SO42-D

10、. 存在较多的Na、SO42、OH的溶液中:Mg2+、Ba2+、Br【答案】C【解析】【详解】A. pH=1的溶液呈强酸性,与碳酸氢根离子不会大量共存,A错误;B. c(H)水=110-10 mol/L溶液中,水的电离被抑制,溶液既可能为酸性,也可能为碱性,在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会体现强氧化性,与亚铁离子不会大量共存,在碱性条件下,氢氧根离子与亚铁离子不会大量共存,B错误;C.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氧根离子,该选项中的离子可以大量共存,C正确;D. 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不会大量共存,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不会大量共存,D错误;故答案选D。10.为了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某同学设计了如

11、下实验方案证明,其中错误的是()A. 配制0.10 mol/L CH3 COOH溶液,测溶液的pH,若pH大于1,则可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B. 用pH计分别测0.01 mol/L和0.10 mol/L的醋酸溶液的pH,若两者的pH相差小于1,则可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C. 取等体积等浓度的CH3 COOH和盐酸溶液,分别加入Na2CO3固体,若醋酸溶液产生气体多,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D. 测相同浓度盐酸和醋酸的导电性,醋酸溶液的导电性明显弱于盐酸【答案】C【解析】【详解】A.配制0.10 mol/LCH3 COOH溶液,测溶液的pH,若pH大于1,氢离子浓度小于醋酸浓度,说明醋酸部分电离,则可证明醋酸

12、为弱电解质,A正确; B.用pH计分别测0.01 mol/L和0.10 mol/L的醋酸溶液的pH,若两者的pH相差小于1说明醋酸存在电离平衡,则可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B正确;C.取等体积等浓度的CH3 COOH和盐酸溶液,分别加入固体,若醋酸溶液产生气体多,则醋酸中加入碳酸钠的量多,不能说明醋酸部分电离,所以不能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C错误; D.测相同浓度盐酸和醋酸的导电性,醋酸溶液的导电性明显弱于盐酸,说明盐酸中氢离子浓度大于醋酸,则醋酸的电离程度小于盐酸,HCl是强电解质,则醋酸是弱电解质,D正确; 故答案选C。【点睛】强弱电解质的根本区别是电离程度,部分电离的电解质是弱电解质,要证明醋

13、酸是弱电解质,只要证明醋酸部分电离即可。11.c(H+)相同的等体积的两份溶液A和B;A为盐酸,B为醋酸,分别和锌反应,若最后仅有一份溶液中存在锌,且放出的氢气的质量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反应所需要的时间BA 开始反应时的速率AB参加反应的锌的物质的量A=B 反应过程的平均速率BA盐酸里有锌剩余 醋酸里有锌剩余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醋酸是弱电解质,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氯化氢是强电解质,所以c(H+)相同的等体积的两份溶液的醋酸和盐酸,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盐酸,醋酸的物质的量大于盐酸,与锌粉反应,若最后仅有一份溶液中存在锌粉,且放出氢气的量相同,得到锌与盐

14、酸反应盐酸不足,锌与醋酸反应锌不足。【详解】醋酸是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反应过程中,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始终大于盐酸,则反应速率醋酸始终大于盐酸,所以反应所需时间BA,故错误;开始时氢离子浓度相等,所以开始反应时的速率A=B,故错误;因生成氢气量相等,所以参加反应的锌粉物质的量:B=A,故正确;反应过程中,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始终大于盐酸,则反应速率醋酸始终大于盐酸,所以整个反应阶段平均速度BA,故正确;盐酸的物质的量小于醋酸,所以盐酸中锌有剩余,故正确;最后仅有一份溶液中存在锌粉,盐酸的物质的量小于醋酸,醋酸溶液中锌没有剩余,故错误;故答案选A。12.已知C2H4(g)和C2H5OH

15、(l)的燃烧热分别是1411.0kJ/mol和1366.8 kJ/mol,则由C2H4(g)和H2O(l)反应生成C2H5OH(l)的H为()A. 330kJ/molB. + 330kJ/molC. + 44.2kJ/molD. 44.2kJ/mol【答案】D【解析】【详解】C2H4(g)和H2O(l)反应生成C2H5OH(l)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4(g)+H2O(l)=C2H5OH(l)H;表示C2H4(g)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4(g)+3O2(g)=2CO2(g)+2H2O(l)H1=-1411.0kJ/mol,表示C2H5OH(l)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5OH(l)+3O2(g)=2CO2(g)+3H2O(l)H2=-1366.8kJ/mol;根据盖斯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