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101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1818****572 文档编号:121115579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101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市101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市101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京市101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京市101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101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101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101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第一部分 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 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 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A. B. C. D. 2. 夏文化的探索一直是历史研究的大课题,因为一直没有确凿的文字资料,总有学者质疑夏王朝的真实性。2002年保利博物馆收藏了一件重要文

2、物“遂公盨”,是西周中期的青铜器,上有98字铭文,记载了大禹治水的相关事实。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青铜器铭文是人们研究商周历史的重要资料B. 该青铜器的公布,准确证明了夏王朝的真实性C. 大禹治水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D. 该文物代表了西周人的古史观3.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A. 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B. 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C. 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 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4. 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

3、他还是邦国的A. 国主 B. 领主 C. 盟主 D. 君主5. 2016年,首都博物馆举办的王后母亲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引起巨大轰动。下列文物可能在此次展览中展出的是 A. 司母辛鼎 B. 半两钱 C. “右丞相印”封泥 D. 双镰铁范 6. 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A. 夏人的活动地域 B. 周朝的重要都城C. 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 汉初同姓王的封国7. 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据此,与下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A. 郡县制度、封邦建国 B. 行省制度、

4、封邦建国C. 行省制度、郡县制度 D. 封邦建国、郡县制度8. 舜的后裔虞阏父被周武王任命为掌管制造陶器的官员。因为功绩突出,武王封虞阏父之子妫满为陈地的诸侯,并将自己的长女嫁给妫满。这说明西周时期A. 周王通过联姻笼络各诸侯国 B. 各国的诸侯必须在王廷服役 C. 官营手工业管理者地位尊崇 D. 先代贵族之后多从事工商业9.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 河南、河北 B. 湖南、湖北 C. 山东、山西 D. 广东、广西10. 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西

5、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 严格的等级关系 B. 嫡长子有继承特权 C. 通过神权强化王权 D. 血缘和政治紧密结合11. 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有诸侯国与王室关系地理位置晋姬姓贵族山西卫姬姓贵族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鲁姬姓贵族山东南部齐功臣山东北部一带燕姬姓贵族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同姓诸侯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分封制加强了西周王室的权威A. B. C. D. 12.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这表明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的

6、目的是 A. 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 防止内部纷争,强化君主专制C. 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D. 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13. “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像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A. 青铜兵器 B. 铁制农具 C. 祖先牌位 D. 皇帝宝座14.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分封制的加强 B. 宗法制的衰落C.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 井田制的推行15.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

7、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晋国是姬姓封国 晋燕两国可以通婚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 B. C. D. 16.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据此,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A. 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 B. 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C. 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 D. 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17. 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 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 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 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D. 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18.

8、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A. 由官府控制 B. 不受官府的干预C. 存在官营和私营的区别 D. 以私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19. 商代青铜礼器以酒器组合为主,西周时期则以食器为重,大盂鼎铭文记周康王所言“我闻殷坠命(殷商亡国)”,是由于贵族官员“率肆于酒”。这表明周代A. 青铜器成为日常用具 B. 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C. 青铜冶铸业已经衰落 D. 粮食的产量大幅提高20. 战国中后期,各国国君先后称“王”,王号已不足珍贵,于是秦相魏冉建议秦、齐并称为“帝”。由于“帝”号的提出,“王”的称号降格。这一变化A. 反映了制度变革的趋势 B. 意味着西周统治的终结 C. 造成

9、了诸侯之间的矛盾 D. 标志着统一格局的确立 21. 历史学家吕思勉在先秦史中指出,春秋与战国时代面貌不同,“诸大国则征战益烈,终至由争霸之局,易为吞并之局焉”。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尚在,诸侯不得不借助周王的旗号;战国时期周王威信扫地,诸侯熟视无睹B. 春秋争霸战争尚有周礼的约束;战国时诸侯国之间掠夺人口、土地、军需物资,成为兼并战争的主要表现C. 各诸侯国旨在富国强兵的变法运动是兼并战争的后盾,兼并战争促进了局部统一D. 春秋时期分封制宗法制确立的政治秩序依然有效,战国时期周王权威开始衰落22. 钱穆国史大纲论及战国初期各国的社会状况时,把各国的情况概括成三种类型:“

10、诸国中受封建传统文化束缚愈深者,其改进愈难,故_遂至积弱不振。其受封建传统文化束缚较浅者,其改进较易,故_相继称霸于春秋而经君统篡弒以后,更得急速改变其国家之内部组织,自宗法封建国家激转而为新军国。_则以受封建传统文化之熏陶更浅,故其国家可以不经内部君统篡易,而亦追随改进为新军国焉。”、对应的应该是A. 鲁卫、齐晋、秦楚 B. 秦楚、齐晋、鲁卫 C. 秦楚、鲁卫、齐晋 D. 鲁卫、秦楚、燕宋23. 商君书说:“富贵之门必出于兵。”造成这一现象的制度是A. 军功爵制 B. 世卿世禄制 C. 三公九卿制 D. 九品中正制 24. 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改革地方行政制度。其主要措施是A. 普遍推行郡县

11、制度 B. 国君直接任命地方行政长官 C. “开阡陌封疆” D. 制定连坐法,建立户籍制度25. “商鞅变法是一个长期实践法家路线的过程”,下列思想中体现商鞅变法精神的是A.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B. “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C. “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 D.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26. 史记商君列传中关于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记载“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其中关于“帝道、王道、霸道”对应的思想分别是A. 法家、道家、儒家 B. 道家、儒家、法家C. 墨家、法家、道家 D. 儒家、法家、墨家27. 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

12、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 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 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A. B. C. D. 28. 东周时期(公元前8公元前3世纪)是中国历史发展中重要的一段,是强国、创新表现充分的一个时期。在此期间铁器、牛耕推动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由争霸至兼并的战争使政治趋向统一 旧制度衰落与新制度确立的巨变时期 打造了通往南亚、欧洲的海陆交通线A. B. C. D. 29. 春秋时期,很多诸侯国都进行了赋税制度改革。楚国下令“书土田”,“量入修赋”,即进行土地登记,按照农夫土地收成多少缴纳赋税。郑国“作丘赋”,以“丘”为单位征收兵赋。这些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 实行重农抑商 B. 增加财政收入C. 抑制土地兼并 D. 打击豪强势力30. 表1 战国时期生产工具出土情况表出土地点各种材质生产工具的数量(件)其中铁农具的数量(件)辽宁抚顺7768山西长治3121湖南衡阳2117从表1你能获得的相关信息有:青铜工具已退出历史舞台;生产力水平提高;铁制工具的类型多种多样;铁器使用的区域广阔A. B. C. D. 31. 清人赵翼论及战国时期的人物:“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