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4.100以内数的读写》教学设计

上传人:江*** 文档编号:121114234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4.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4.100以内数的读写》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4.100以内数的读写》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4.100以内数的读写》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4.100以内数的读写》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4.100以内数的读写》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4.100以内数的读写》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0以内数的读写【教学内容】 教材第2122页。【教学目标】 1、通过计数器使学生认识个位,十位、百位,了解个位、十位上数表示含义,会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直观体验数的意义,数的读、写法的过程方法。 3、在学习中建立数感,能积极参与学习,形成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习惯。学习方式:动手操作,自主合作交流探究。【教学重点】 通过计数器使学生认识个位,十位、百位,了解个位、十位上数表示含义,会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教学难点】 在学习中建立数感,能积极参与学习,形成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教学准备】 每人一个计数器,(学具)幻灯片(分片)数位、数字卡片。【教学类

2、型】 新授课。【教学方法】 讲解、合作等。【教学过程】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生答 出示计数器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学具吗?(生如果不认识,师直接点出,这是计数器,是用来学习数用的)。 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探究与体验 自由读,在计数器上标出个、十、百位。 从右边数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指生读,齐读。学生动手拨读作二十四,写作24。因为十位拨的是2,个位拨的是4,所以就是24。24中的2表示2个十,4表示4个一。自己在计数器上拨数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汇报:读作四十二,写做42。因为4在十位上表示4个十,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所以写做42。学生动手拨数、读

3、数说意义,“十位上的5表示5个十,个位上的5表示5个一”。学生看图,照样子拨珠,同桌交流,汇报:计数器的十位上的数是6,表示6个十,个位上没有珠,表示一个也没有用零表示。这个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60。1、认识计数器上的数位。幻灯片出示。同学们,从右边数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各是什么位?(若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讲解)。从右边数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2、拨数,写数、读数。(1)教师说数学生拨。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2,个位上拨4。这个数读作多少?该怎样写出来?你们试着拨一拨、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2)写法及数表示的意义:十位上是2,就在十位上写2,表示2个十。个位上是4,就在个位

4、上写4,表示4个一。读作二十四。板书24。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24中2和4各表示什么?3、练习拨一拨、读一读。教师说数,在十位上拨4在个位上拨2,读读、写写、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55。(让学生说说这两个5的意义有什么不同)4、出示图片(试一试) 照样子拨珠再写数,并读出来。重点引导:第2个计数器,个位上没珠,怎么办?写几表示?引导学生归纳写数的方法。计数器的十位上是几就在十位上写几,计数器的个位上是几就在个位上写几。 通过自己利用计数器拨数、读数、写数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对数的写法、读法以及数位有了进一步的体验和感悟,对数的意义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在

5、学生操作的同时,注重让学生用语言表达数的意义,这样学生对数的读法、写法、数位理解的就更加深刻了。巩固与应用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题同桌互读指生读3、题在计数器上拨一拨,然后写出来。4、题:同桌交流,填空。完成练习1、2、3、4题数字游戏。4题:指导第1图1个是十,4个是多少?1个是一5个是多少?4个十5个一合起来是多少?数字游戏:分组进行:一人说数一人在数位表上拨。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加深理解了所学知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布置作业:课本第22页练一练。板书设计:100以内数的读写十位上是2,就在十位上写2,表示2个十。个位上是4,就在个位上写4,表示4个一。读作:二十四。写作24.4/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