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萤石矿体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pdf

上传人:学习****样 文档编号:121056320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87.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萤石矿体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某萤石矿体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某萤石矿体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某萤石矿体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萤石矿体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pdf(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52 中国矿 山工 程 Ch i n a Mi n e En g i ne e r i n g 2 0 1 4年 4月 第 4 3卷第 2期 某萤石矿体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Ge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g e n e s i s o f a f l u o r i t e d e p o s i t 宁 国军 中 国 华 冶 科 工 集团 有限 公司 北 京1 0 0 1 7 6 摘 要 对宁 国市庄村 小塘 口矿段 萤石矿体的地质特征及成 因类型进行研 究分析 并指 出找矿方向 关 键 词 萤 石 矿 体 地

2、质 特 征 矿 床 成 因 找 矿 方 向 Abs t r ac t Th e g e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t he g e ne s i s o f Zhu a n g c u n f l u o r i t e o r e b o d y i n Ni n g gu o c i t y we r e s t u d i e d a n d a n a l y z e d a nd t he p r o s pe c t i ng d i r e c t i o n wa s po i nt e d o ut

3、 Ke y wo r ds flu o r i t e o r e b o d y g e o l o g i c a l c 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g e n e s i s o f de p o s i t p r o s pe ct i ng d i r e c t i o n l 区域地质背景 宁 国市庄 村 萤 石 矿 位 于 安 徽 省 宁 国 市 2 0 0 方 向约 2 3 k m处 的庄村 乡 是 我 国中型 萤 石 矿 床之 一 据 安 徽 省 区域地 质志 矿 区大 地 构造 位 置 属扬 子 准 地 台 皖南 台 褶带 绩溪 复背 斜 地

4、 层 划 分 属江 南 地 层 区 钱 塘 江地 层 分 区太 平小 区 区 内出露 地层 自下而 上 主 要 为 震 旦 系下 统 休 宁 组 雷公 坞组 和上 统蓝 田组 构造 主要 为绩 溪 复背斜 之次 级浪 荡坞 背斜 背 斜轴 向北 东 枢 纽 向北东 倾 伏 其 核 部 地 层 为震 旦 系 下统 休 宁组 两翼 为雷 公坞 组 和蓝 田组 皮 园村组 地层 本 矿床 位于该 背 斜 的北 东 段南 东翼 地层 倾 向南 东 倾 角 在 3 5 6 5 之 间 2 矿 区地 层 矿 区出露 的地 层 主要 为 震 旦 系 下统 休 宁组 雷 公 坞 组和 上统 蓝 田组 见 图

5、1 1 休 宁组 Z 1 X 分 布 于矿 区 中北部 及 南 东部 分 布面 积大 是 萤 石矿 脉 的 主要 围岩 厚 度 大 于 4 5 0 m 岩 性为 灰 白色 中粒石 英 砂岩 中粗 粒 长 石 石 英 砂 岩 夹灰 绿 色粉砂 岩 粉砂 质泥 浆 及 灰 紫 紫 红 色 粉砂 质 页岩 粉 砂 岩 厚 层一 巨厚 层状 构 造 广 泛 受 区域 变 质作 用 具 千枚 状构 造 2 雷 公坞 组 Z 1 1 分 布 于 矿 区东 部 厚 度 3 7 0 m 岩性 为灰 紫 色 灰 绿 色含 硕 凝 灰 质 粉 砂 岩 粉 砂 质 页 岩 偶 见页岩 透镜 体 普遍 具 片理 构造

6、 3 兰 田组 Z 2 1 分 布 在 矿 区南 西 部 地 段 岩 层 第2 期 宁 国 军 某萤石矿体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5 3 固z 回 团 困s 困 团 园 1 一震旦 系上统皮 园村组 2 一震旦 系上统 兰 田组 3 一震旦 系下统 雷公坞组 4 一震旦 系下统休 宁组 5 一 萤石矿脉及编 号 6 界线 7 一断层及编号 图 1 安徽 省宁国市庄村萤石矿 区小塘 口段地质图 据庄村萤石矿 区地 形地质 图修改 分 上下 两段 下 段底 部 为 灰 白色 厚 层 状 含 锰 白云 质 灰 岩 风化 后 常呈黑 褐 色土 状 部 分地 段形 成 风化 淋 滤 型锰 矿 厚 1 1 2

7、 m 上 部 黑 色 炭质 页岩 夹 灰 色 页 岩 及泥 质灰 岩 含 团块 状 薄 层 状 及 浸 染 状 黄铁 矿 厚 4 0 1 6 0 m 上 段 以灰 色薄 中厚层 厚 层状 肋 骨 状 白云 质灰 岩及 结 晶灰 岩为 主 厚 4 0 8 0 m 4 第 四系 Q 主 要 发 育 于 山谷 冲 沟 等处 为 残坡 积 岩 岩 性 为 砂 质 亚 粘 土 夹 碎 石 厚 0 5 20 m 3 构造特征 1 褶皱 构 造 主要 为 绩 溪 背斜 之 次级 浪 荡坞 背 斜 背斜 轴 向北 东 枢 纽 向北 东倾 状 其 核部 地 质 为震 旦 系下 统休 宁组 两翼 为 雷公 坞组

8、和蓝 田组 皮 园村 组地 层 由于 各 组 岩 石 性 质不 同 岩 石 的物 理力学性质不同 各单层厚度不等 故易形成不协调 褶 皱 本矿 位 于该 背 斜 的 北 东 段南 东 翼 地 层倾 向 南 东 倾 角 3 5 6 5 2 断裂构造 区内主要为北东 F 7 或北北东 向 F 6 逆断层 及北西 向正断层 F 1 3 F 7倾 向南 东 倾角陡 规模大 长 2 5 k m F 6倾 向北西 长 5 0 0 2 0 0 0 m 为含矿断裂 其次为北西 向 F 1 3 斜切 正断 层 走 向 3 1 0 3 4 0 倾 向北 东 或 南 西 倾 角 中 等 到 陡 形成 较 晚 规 模

9、 较 大 切 割 北 东 及北 北 东 向 断裂 长 7 0 0 6 0 0 0 m 为控 矿 断 裂 此 外 尚存 在 近 东西 向断裂 规模 较小 长 1 0 0 l 0 0 0 I n 4 岩浆岩 在 小塘 口矿段 内未 见岩 浆岩 出露 整 个矿 区 内 也 未见 面积 性 岩浆 岩 出露 仅 在 矿 区 南 部 见有 花 岗 斑 岩 闪长 玢岩 脉 零 星 出现 岩 体规 模 小 花 岗斑 岩 脉 走 向北东 闪长玢 岩脉 走 向北东 东 5 矿体地 质特 征 1 矿体形态 本 矿区萤石矿体 3个 编号分 别为 I 1 I 2 号矿体 I 1号矿体为 主矿体 I 2 号矿体为主矿体北

10、东段分支矿体 号矿体位 于主 矿体下盘 为一盲矿体 I 1矿体呈脉状沿断裂充填于休 宁组和雷公坞 组 地 层 中 经 地 表 工 程 揭 露 追 索 控 制 长 度 近 1 3 0 0 m 根据 坑 道 开 采 情 况 斜 深 最 大 2 5 8 m 最 小 1 1 1 m 平均 1 6 7 m 矿体沿走 向 倾 向具有膨胀 收缩 现 象 矿 体 走 向 厚 度 在 0 6 0 9 2 2 m 之 问 变 化 矿体倾 向上浅部矿体厚度在 1 2 5 4 m 中部矿体复 合 部位 厚度 达 1 5 6 6 m 深 部 矿 体 厚 度 又 趋 于 变 薄 矿 体 呈 上 下 薄 中 部 厚 的 纺

11、 锤 体 矿 体 平 均 厚 4 1 4 m 厚度 变化 系 数为 1 4 8 5 6 属 厚度 不 稳定 类 型 地表矿体总体走向北 东 2 0 3 0 8线 以南为 2 0 以北为 3 0 倾 向北 西 4线 以南倾角在 6 5 7 8 4线 以北 在 7 2 7 8 局部 直立 或倒 转 I 2号 矿体为主矿体北东段分 支矿体 位 于 8 线及其 以北 在平 面上与 I 1号矿 体呈 Y 形 态 走 向北 东 2 0 倾 向北 西 倾 角 8 5 地 表 矿 体 控 制 长 度 2 5 0 m 最 大 见 矿 厚 度 2 0 1 7 m 最 小 厚 度 0 4 5 m 平均 厚度 2 9

12、 3 m 属 厚度 不 稳 定 类 型 矿 体 斜 深 1 8 6 2 5 5 m 号矿体位于 I 1号矿体下盘 为 8线所见一 盲矿体 走 向北东 3 0 倾 向 8 0 9 0 局部倒 转 走 向长 5 0 7 0 m 厚 度 1 3 5 4 2 2 m 平 均 真 厚 度 2 7 0 m 斜 深 2 1 5 m 2 矿石 质量 矿 石 矿 物 成分 主要 由萤石 及 少 量石英 玉髓等组成 其 中萤石含量一般 为 9 0 9 5 萤石 以绿 色 浅 绿 色 为 主 天 蓝 色 白色 紫 色 5 4 中国矿 山工 程 2 0 1 4 年 第 4 3卷 及 红 色 次之 半 透 明 玻 璃

13、光 泽 他 形 粒状 结 构 他 形一 半自形粒状结构 偶尔见八面体 正方形晶体轮 廓 的 白形 晶体 颗 粒 较 细 粒度 为 0 0 2 0 0 8 ram 节 理发 育 性 脆易 碎 石 英 呈 灰 白色 白色 具 油脂光 泽 为他形 细 粒 至微粒结构 玉髓 呈灰白色 隐晶质 为石英 玉髓 之 过度物 沿 萤石小 裂 隙或小 空 洞填 充 方解 石 为 白色 一般呈薄膜状分布于萤石的裂隙面上 I 1矿体单工程 C a F 含量最高为 9 4 6 0 最 低 为 2 7 6 7 矿 体 平 均 含 量 为 7 7 6 3 I 2矿 体 单 工程 矿石 品位 在 7 8 6 7 9 1 4

14、 7 平 均 品 位 为 7 8 4 9 I I号 矿 体 单 工 程 C a F 含 量 7 0 5 5 8 2 1 8 矿体平 均 品位 7 6 3 4 全矿 床 C a F 平均 品位 7 7 8 3 3 矿石结构及构造 矿石主要结构为他形粒 状 结 构 他 形一 半 自形 粒 状 结 构 由 粒 度 0 0 2 0 0 8 m m 的萤石 和 少量粒 度 为 0 0 3 0 2 m m 的石 英 镶 嵌组成 偶 见 变余 微粒结 构 似 网状 结 构 矿石 构 造主要 为块 状 条带 状 角砾状 块 状构 造 矿石 几乎 全部 由他 形粒 状 他形一 半 白形 萤石组 成 条带 状构

15、造 一种 石萤石 以各种不 同颜 色组 成 条 带状 另一种 是 以各 种 不 同颜 色 的萤 石 与石 英 组 成 的条带 状 角砾状 结构 一种 角 砾状是 早期 萤石 被 晚 期 萤石 胶结 另一 种 角砾状 是 角砾成 份为 萤石 胶结 物 为石英 玉髓 还 有 一种 角 砾 为 围 岩 被 萤石 胶 结 此 外 还 有碎 裂状 构 造 环带 状构 造 及 晶 同状构 造 4 矿体 围 岩及蚀 变 矿体 顶 底板 围岩 主要 为 震 旦系 下统 休宁 组 之 粉砂 岩 次 为 雷 公 坞 组 之 含砾 凝 耿质 粉砂 岩 围岩 蚀 变 最 常 见为 硅化 绿 泥 石 化 含 矿石 英

16、脉 旁 侧 具 云英 岩 化 矿 体 与 围 岩 界 限 清 楚 局部 在接 触处 有厚 度不 等 的软泥 5 矿床 成 因类 型 许 多 萤 石 矿 床 实 例 表 明 在 一 个矿床 或矿 田 内 尽 管 可 以分 布有 许 多 不 同 产 状的 相互问也有成因联系的断裂 但是总有一个方 向的含 矿最 佳 往 往 成 为 矿 区 的 主导 控 矿 断 裂 本 矿 区 内存 在 着 深 大 断 裂 北 东 F 7 或 北 北 东 向 F 6 逆 断层及 北 西 向正 断层 F l 3 其 中北 北 东 向 的 F 6 逆 断层 就是 矿液 运 移 富集 沉淀 成 矿 的 有 利部 位 北 西 向 的 F 1 3 正 断层 是 主 要 的控 矿 构 造 因此断裂构造就成 了本矿床的主要控矿容矿构造 来 自地壳 深部 的 中酸 性 含矿 热 液 沿北 北 东 向 F 6断 裂侵 入充 填 并 在 断裂 中富集 沉淀 形成 矿体 从 矿 体 两侧 围岩 具 明 显的蚀变 现象 可推 断 出矿体形 成 温度 为中一低温 因此 本矿床为一 断裂构造控矿的 中 低温 热液 充填 型脉 状萤石 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