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生社会学概论重点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21048009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一新生社会学概论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一新生社会学概论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一新生社会学概论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一新生社会学概论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一新生社会学概论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一新生社会学概论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一新生社会学概论重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P4二、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基本问题 P14(一) 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二) 从社会的层次结构看社会学研究对象及其社会学基本问题的联系三、社会学的社会功能 P24(一) 科学理性功能(二) 人文价值功能(三) 服务建设功能四、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 P28(一) 概念: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 P28(二) 人口与社会运行1. 人口规模与人口结构 P29概念:人口规模是指一定时间和地域内的人口总数,可以看做人口数量的同义词2.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P30概念: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居住

2、地的永久性(半年或一年以上)改变,包括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3. 人口转变与老龄化 P32概念:老龄化,即总人口中老龄人口的比重,相对于年轻人口所占比重而言,呈持续增长。(三)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 P45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阐述,可以概括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所具有的客观性、社会性、历史性的三大基本特征。五、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 P49 社会与社会系统是社会学学科的最为核心的概念,也是社会运行的主体。(一) 社会的特点 P511. 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2. 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3. 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4. 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5. 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

3、系6. 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二) 社会的功能 P521. 整合的功能2. 交流的功能3. 导向的功能4. 继承和发展的功能(三)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 P58 1.宏观社会与微观社会的角度 P58 概念:宏观社会指社会的整体的结构,是较大范围的社会关系,如人口结构、民族结构、阶级结构、职业结构等 微观社会是指社会的个体结构,即表现日常生活中人际互动的模式。如民族的或阶级的个别成员之间的互动,职业群体的人员(每一个人)构成,等等 2个人关系、群体关系和社会制度的角度 P59 概念:个人关系,指日常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直接联系或互动,是一种较低层次的社会关系。这种

4、关系常常是非正式的,没有什么固定要求,更没有通过法律、法规、规则、规章等形式固定下来。因而它常是不稳定的、变动不居的 群体关系,指在社会的群体或组织的层次上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它是社会关系的中间层次。与个人关系相比,群体关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持久性,受到社会群体的规则、规范的约束 3.血缘、地缘和业缘的角度 P60 社会学通常从联系人际关系的纽带上,将社会关系区分为三个方面: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概念:血缘关系是指以血统的或生理的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地缘关系是指人类社会的区位结构关系或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 业缘关系是指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关系六、社会运行与

5、社会文化 P65(一) 文化的含义与特征含义: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成果 P66特征:1.文化具有超生理性 2.文化具有超个人性 3.文化具有象征性 4.文化具有全括性 5.文化具有整体性 6.文化的传递性与变迁性PS 文化堕距:在研究文化变迁的特性时,美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提出了“文化堕距”的理论,该词又译为“文化滞后”。该理论认为,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所组成的文化在发生变迁时,各部分变迁的速度是不一致的,有的部分变化快,有的部分变化慢,结果就会造成各部分之间的不平衡、差距、错位,由此造成社会问题。该理论认为,一般说来,总是“物质文

6、化”先于“非物质文化”发生变迁,物质文化的变迁速度快于非物质文化,两者不同步,于是就产生差距。(三) 文化的类型 P681. 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2. 主文化和亚文化(详细阅读)亚文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主文化的次属文化(四) 从文化分层角度理解文化构成 P74社会学从文化分层角度,将文化分为四个层次:文化特质、文化丛、文化区域、文化模式。1. 文化特质是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2. 文化丛亦称为文化特质丛,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而组合成的文化特质。3. 文化区域指在地理空间上不同区域中分布的特定的文化现象。4. 文化模式就是一个社会中所有的文化内容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五)文化震惊 P76 文化

7、发展的一个巨大动力就是不同文化模式之间的交流。所谓文化震惊指生活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与心理上的压力。(六)文化的功能 P77 1.认同功能 2.规范功能 3.整合功能 4.教育和教化的功能七、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P88 (一)问卷调查法 (二)田野调查法 实体研究 身临其境 融入其中 (三)实验法 (四)历史比较法八、社会化与个体化 P109 整章通读 含义:社会化是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一)社会化与个体化的基本关系 P114 1

8、.社会化与个体化是对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发展的理论刻画 2.社会化与个体化有其各自特定的含义 社会化是每个人必然经历的基础性发展过程,个体化是对当代人带有普遍意义的经历概括,也是对当代人独特发展的一种刻画 3.个体化在某些方面是传统社会化的超越 (二)社会化的理论视角 P117 1.“镜中我”理论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 自我和人格是社会的产物,是通过社会互动而产生的 2.“角色扮演”理论 美国社会学家乔治米德 3.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 人格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无意识”驱动的。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5. 人格发展“八阶段”论 美国心理学家诶里克森对弗洛伊德的理论做了修正,他

9、不认同弗洛伊德的范性论观点以及人格在四五岁是即已基本完成的观点,认为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并且人格的发展贯穿人的一生。1) 信任与不信任(婴儿时期 01岁)2) 自主与羞怯、怀疑 (幼儿时期 23岁)3) 主动与内疚 (学前时期 45岁)4) 勤奋与自卑感 (学龄时期 611岁)5) 认同与角色混淆 (青少年时期)6) 亲密与孤独感 (青年期或成年早期)7) 关注后代与关注自我 (中年期或成年期)8) 完善与绝望 (成熟期或老年期)(三)社会化的主体 P123 人的社会化过程会涉及一系列个人、群体和机构,其中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被称为社会化的主体。1. 家庭 社会化的第一个环境2.

10、 学校 社会化的社会条件之一 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设立的学习机构 学校是一个组织机构3. 同龄群体 在年龄、爱好、家庭背景方面较接近的人们自发形成的群体 是个人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4. 工作单位 工作单位是个人进行职业社会化的主要场所5. 大众传媒 指社会组织为在广大社会成员之间传递信息、互通情报所采用的各种通信手段。大众传媒对社会个体的影响表现形式上的多样性、内容上的丰富性和受众的广泛性,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具有导向作用,对人们的行为活动具有暗示作用。(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电视被社会学家称为儿童的主要社会化力量)(四)代差问题 P127 代差指社会的不同世代之间在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方面出现的差异

11、、隔阂甚至冲突。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代差实质上反映的是社会结构、社会生活变化的速度和程度。九、社会互动 (常考 多考)P135 含义:社会互动,又称为社会互相作用或社会交互作用,是指社会主体之间为了满足各种需要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相互沟通/作用/了解而发生的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心理方面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通过社会互动或交往,自我得以形成,个体的需要得以满足,社会得以持续运行(一) 社会互动的维度向度 深度 广度(二) 社会互动的类型 P1381. 二人互动、三人互动和多人互动2. 人机互动和群体互动3. 熟悉情境互动、社交情境互动和工作情境互动4. 情感

12、性互动、工具性互动和混合型互动5. 交换、合作、竞争、冲突、强制和顺从与顺应(三) 社会互动的过程 P1411. 贝尔斯的互动过程分析 (美国社会学家)1)定向阶段 主要解决情境辨析问题2)评价阶段 主要解决态度确定问题3)控制阶段 主要解决行为选择问题2.芝加哥学派的四阶说(四)网络互动的特点及影响 P145 特点:1.超时空性2.匿名性与符号性3.自由、自治性影响:网络对社会互动带来诸多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产生新的社会问题。其一,网络化并没有带来人们之间平等、自由地利用网络技术与平台进行沟通互动,相反,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之间的社会分化也造成了在网络利用方面的分化,这种“数字鸿沟”

13、又成为新的社会分化的基础。因此,政府需要在网络公共服务加大投入以缩小“数字鸿沟”,促进社会公平。其二,网络给人们的交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日常社会交往造成了冲击。另外如近年蓬勃发展的网络微博,在推进信息公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同时,其负面效应也十分明显,如过度的“人肉搜索”与曝光对个人隐私的侵害,不实信息迅速而广泛地传播造成公共信任危机等。(四) 社会互动研究的主要理论视角 P1491. 符号互动论2. 拟剧论 美国社会学家戈曼夫拟剧论认为,世界就是一个大舞台,社会生活就像是一出戏剧,人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和表演剧中的角色。3. 本土方法论(五) 社会角色 P155含义: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某种社

14、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方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构成了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1. 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2. 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3. 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4. 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六) 社会角色的类型 P1561. 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2. 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3. 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4. 自觉的角色与不自觉的角色(七) 角色失调与角色调配 (案例分析) P160含义:角色失调是角色扮演中出现的社会角色内部或角色之间的矛盾、失调等现象。角色失调是角色扮演中经常出现的现象1. 角色距离2. 角色冲突3. 角色不清 社会的急剧变迁,常常是造成社会角色不清的最主要原因4. 角色中断5. 角色失败 角色失败是角色扮演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极为严重的失调现象十、社会群体 P169(一)社会群体的含义与特征 含义:社会群体,又称社会团体,是指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一群人的集合体。这个集合体的存在,不仅个人自己能够意识到,而且也被群体以外的人们所意识到。也就是说,群体成员有共同的认同及某种团结一致的感觉,对群体中每个人的行为都有相同而确定的目标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