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语文教案黄鹤楼送别6苏教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21046719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黄鹤楼送别6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黄鹤楼送别6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黄鹤楼送别6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黄鹤楼送别6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黄鹤楼送别6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语文教案黄鹤楼送别6苏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鹤楼送别教学目标:一、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二、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后第三题关于看的几个词语。三、诗文对照,理解诗句,走进诗人内心,体会那种依依惜别之情。教学重点: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语文课,知道要学什么课文吗?(黄鹤楼送别)举起手,咱们一起写课题。25、黄鹤楼送别2、你对黄鹤楼有哪些了解?(结合学生发言,课件出示黄鹤楼全景。)小结:百闻不如一见,黄鹤楼不仅气势磅礴,而且是文化名楼,在这样的地方送别,一定别有滋味吧!再读课题。来源:Z*xx

2、*k.Com3、课前读了几遍课文?好,学习就要有这样的劲头!课文里的词会不会读?暮春三月 李白 孟浩然 依依惜别 一饮而尽 友谊 凝视 名诗4、课文也能读好吗?谁来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什么故事。5、课文讲了什么故事?也可以用上刚才读的词语来概括。(根据学生发言,板书李白和孟浩然,引出古诗,进入古诗诵读)二、诵读古诗,读出韵味1、承上小结:目送友人的白帆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吟了一首诗,便是(出示此诗)来,自己读一读。(学生读诗)2、检查朗读古诗情况。注意诗的感觉!(多指名几生读,读出诗的感觉)预设评价: 正确流利,一字不错!婉约派小诗人 豪放派小诗人读后评价:诗的意

3、思我们也能读懂吗?先从诗题开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什么意思?(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在古文里,“之”的意思为“到去”。学生说完教师简介:广陵便是现在的扬州,扬州自古便是繁华之地。)4、这些诗句的意思,刚才我们读课文的时候都隐约读到,请大家再默读课文,把和诗句对应的句子画下来。三、诗文对照,想象诗境1、前两句诗对应的句子谁找出来了?(课件)2、想“烟花三月”之美。指名朗读,指导想象:读这一段你眼前好像看到了什么?(结合学生发言,说“饯别”的意思)第一层次朗读诗句:你看,会读书的孩子能将文字读成画面。这就是“烟花三月”下扬州(读诗:烟花三月下扬州)3、感“依依惜别”之情还有哪些自然段

4、也与前两行诗相关?我们来默读课文第2、3两个自然段,圈点出给你印象最深的词、句。预设1: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来源:学.科.网点评:从他们的动作中你能看出那种依依惜别之情,(板书:依依惜别)这句话中有两个词都表示看的意思,是仰望,远眺。有什么不同吗?根据学生发言,重点点出“远眺”的意思:站在黄鹤楼这么高的地方,向远处眺望,这就是“远眺”。读一读,读出词语的意思。来源:Z_xx_k.Com一问:李白呀李白,就要和好朋友分别了,怎么不多说几句,却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的呢?(问两个)二问:孟大诗人,为什么你仰望和远眺,却不敢和朋友

5、对视呢?过渡语:原来,你们都把这样的心里话,这样的依依惜别之情藏在心底啊!那这段话该怎么读呢?自己练练。(练后指名读)预设2:(师:还有谁来交流?)学习第三自然段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我们不知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根据学生发言,点:你对他们之间的友情交往和孟浩然的人品、诗篇有哪些了解呢?(根据学生发言,补充说明:在黄鹤楼为孟浩

6、然送行的李白,28岁,孟浩然比他年长12岁。孟浩然的山水诗和王维齐名,史称“王孟”。当时,李白路过襄阳,慕名前去拜访孟浩然,两人相识恨晚,结下深厚友谊。后来,又在此地遇见,因此,(想:这段话还需要写得更富有故事性,吸引学生)。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有诗为证,出示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了解了这些,你们一定能把他们的对话读得更好。来,先练练,等下请你们来分角色读。师:不忍别时终需别啊!引读: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个别两个分角色和全班左右分角色,注意引导他们的对视。在评读中指导朗读,读出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与不舍,读出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读出两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来源:学科网ZXXK

7、师:知己难求啊!难怪这样难分难舍啊!让我们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送回诗中去,把对应的前两行诗读读。(多指名几个学生读,简单点评。)四、品析重点,走进内心1、和后两行诗对应的文呢?创设情境读。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一读:辽阔的长江上,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李白一直二读:烟雾迷蒙的长江上,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三读:友人乘坐的小舟早已不见,李白,你采访(点课件中移动的):是呀,孤帆已远,你还在江边,你的目光始终,师:站了很久很久就是( ),目光始终盯着白帆

8、就是( )。点课件变红两个词语。李白,此时,你的心中一定很多不舍,很多祝福,很多惆怅吧!来,拿起我们的笔,写下李白要对孟浩然说的话!3、许多不舍,多少祝福,都化作李白心头的诗情:读后两行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4、课前,我和大家一样反复地读这首诗,心里存了这么个疑问,暮春三月的长江边上,应该是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热闹非凡,怎么可能是“孤帆”呢?是不是李白写错了?是呀,这个“孤”,这个“唯”,文字的背后有一双凝视的眼睛,有一份浓浓的离愁!目送孟浩然乘坐的小舟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5、回到全诗配乐再读。来源:Z+xx+k.Com6、你能试着背诵吗?五、学法小结,引导迁移刚才我们读这篇文包诗,通过诗文对照的方法,不仅读懂了诗歌的意思,更走进诗人的内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