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121021748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137)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某种政治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该“模式”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8 ?0 ?: g+ O+ # W/ B7 H, U& GB新经济政策& U/ V, g% f. N5 P6 VC斯大林模式5 ? E0 j C& M* UD罗斯福新政6 _1 C% 4 L4 O( L) # j答案 C2、“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的原因是( )A农奴制改革的废除 C% I* 8 L) Z)

2、 e, A$ G5 G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9 U( O+ e& b; W$ j6 h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P( V6 7 ?& X$ T D斯大林模式的推动/ R: c5 R9 h8 P* g: K H2 e( a% S( e; K 答案 C3、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推论,对应不正确的是( )A共产党宣言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 R- K$ S; Q V5 b+ D- Z8 P* O) B巴黎公社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 i! ?2 T _* T D1 D7 N& e/ E C俄国十月革命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8 N* D/ W2 e8 S7

3、g. P% L: G D新经济政策苏联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的主要表现 # a! A) Q: i% _) P答案 D4、前苏联有一个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反映的是( )A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Y& H. O, % g P S1 U B个人崇拜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c4 / j b4 U+ K: K2 K3 E( X C新经

4、济政策恢复自由贸易的后果 8 O! _2 d$ Y4 c8 I; d3 BD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带来的弊端+ C* V7 ?2 f( $ T7 T 答案 D5、凯歌悲壮一书认为:苏俄(苏联)在19211927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是历史上的“退却年代”。 “退却”的出现是由于( )A实行新经济政策 , c; Q! d7 Q+ hB实现农业集体化 & i# Q0 f- U6 aC“斯大林模式”形成 N) b e N a D戈尔巴乔夫改革! i J2 Y ?+ 答案 A6、“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的原因是( )A农奴制改革的废除! N7

5、 c- U4 N& f: Z5 X( T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8 I& C& f, h. S1 Z# T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 _( J) M4 P1 Z* D斯大林模式的推动9 ?1 d- B2 f& % Y8 _6 N* ?* a3 A& F 答案 C7、如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4 * c0 G0 Q) W1 K0 b K6 _B斯大林模式2 $ E3 a; V FC实行新经济政策 D十月革命; P0 I$ % Q! 4 # _. T* P+ T9 N答案 B8、列宁说:“在战争结束后,俄国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

6、到国家建设里面去。俄国慢慢“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列宁提到的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I5 H/ b. C; E* L+ H B农业集体化政策5 j5 ?! E! b7 a L# C2 _3 D5 B C新经济政策 _ $ H. f5 h4 e7 D工业化政策& h K* / K: U7 Q2 . Q; F$ A) N- A 答案 C9、1928年到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重点是发展( )A农业2 i% i* ?# ?. g0 ?# Z6 e% HB手工业* 3 _9 X6 J F. T3 g+ hC重工业$ P% Y% K T! e. # _D第三产业5 W V, ?#

7、 L. ?2 3 J答案 C10、俄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面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列宁曾有过“国家资本主义就是社会主义的入口”的论断。下列政策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A颁布土地法令,把土地分配给农民 2 i( K0 * R* Y8 e9 S7 M7 d B联共(布)十五大确立农业集体化政策( S; : Z c$ S9 Z C联共(布)十四大制定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 G5 - ( E# J& A D苏俄新经济政策# d6 j2 J+ H j* O& U5 j3 H S2 e 答案 D11、王华同学创作了历史情景剧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下面是开场白中的一段话,其中与主题不符的:19

8、世纪六七十年代,( )A美国结束了南北战争,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 P- i! M/ P% c N; H7 S B俄国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竭力追赶列强的步伐; j. V6 f3 H% E. Z C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国民经济基本恢复. H& J5 , j: D7 j h( H D日本明治维新,开始了全面的社会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迅速发展。 4 N. j+ & 6 U ?+ E答案 C12、观察右图,关于美苏修建以下两个公共工程的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为了缓解经济危机8 Q$ I* I- F P2 SB都是为了促进重工业发展9 i8 - T, F/ S* E$ S8 U1

9、 V0 OC都是为了增加就业,刺激消费; R3 M8 7 i7 D0 d3 _0 TD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 d: G$ S% _ E& / $ U( Z4 L1 g答案 D13、法、英、德、美的工业生产在1937年比1913年分别增长1%、104%、194%、543%,而苏联同期工业增长近750%,到1940年,苏联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国,究其原因是( )A苏联国土辽阔,资源丰富9 e& % j. b& E i G! ?6 i B苏联开创了独特的国民经济发展之路2 B. F: * i4 _6 I8 H6 P, ?, Z C1921年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E: h9 H% G2

10、 ?: K B 1 E! F E* N D权力高度集中极大地推动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a& V& F) a+ ?; i P( C3 答案 B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方法在一个小农国家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材料二:“在这个风雨飘摇的世界中,我准备在宪法规定的职责范围内,为我们千疮百孔的国家,定出一些必要的措施”罗斯福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1)阅读材料一,说说列宁用什么政策

11、来纠正错误?这一政策有什么成效?(2分) (2)材料二他所说的“必要措施”指的是什么?他实施的“必要措施”的目的是什么?(2分) (3)阅读材料三回答:当时农村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请指出“好”在哪里(2分) (4)列宁、罗斯福、邓小平三人举措提出和实施过程中的相似之处是什么?你认为这三位人物共有的优秀品质有哪些?(4分) (5)意识形态不同的三个国家的成功改革,对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有何借鉴作用?(2分)答案(1)新经济政策。(1分)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分)(2)指“罗斯福新政”。(1分)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1分

12、)(3)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乡镇企业迅速发展。(2分)(4)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都符合各国当时的实际需要;都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分)品质:实事求是,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热爱祖国。(2分)(5)经济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国家要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宏观调控;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改革要勇于探索和创新;要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言之有理,任意两点即可,每点1分,共2分。表达意思不清楚,酌情扣分。)15、前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她经历过70年的风雨后土崩瓦解,不禁让人

13、扼腕叹息。 在改革中走向解体,又重新回到资本主义社会体制中。(12分) (1)领导前苏联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是谁?他为了发展经济采用什么政策?(3分) (2)二战期间为了打败世界共同的敌人,前苏联参加了什么国际组织?说明了什么?(4分) (3)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苏联解体有何历史影响?(3分) (4)苏联改革的经验教训中,有哪些方面值得我国改革借鉴?(2分)答案(1)列宁;(1分)新经济政策。(2分)(2)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说明: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面对共同的敌人法西斯时是可以进行合作的。(4分)(3)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2分)历史影响:标志美苏两极格局结束(1分

14、)(4)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要符合国情,从实际出发,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要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内民主,避免分裂。(2分)16、斯大林说过:“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由此可以看出,苏联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特点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C. J) ?: h8 9 e Y4 Q B优先发展轻工业& 8 h; P& Y) i1 E C优先发展农业; N a! c4 O1 A4 + G D优先发展商业 - j- D: 2 P/ i+ X答案 A17、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 ”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6 _! 2 L+ A3 Y I( b; bB与美国军备竞赛的拖累) b3 F. ;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