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模块诊断试题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21020704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4.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模块诊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西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模块诊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西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模块诊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西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模块诊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西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模块诊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模块诊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模块诊断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10月)模块诊断 历史 试题考查时间:80分钟 考试范围:中国古代思想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1. 有学者指出,法家所主张的富国强兵的“霸道”,绝非漠视“顺乎民情”的“先王之道”,而是通过“政、令、刑、赏”有效地将民意、民情、民心凝聚为统一的“政治意志”。这反映出法家A.“霸道”政策有利于统一的实现 B.“顺乎民情”推动社会发展进步C.政治措施旨在保障民众的生活 D.否定“先王之道”实现富国强兵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认为“礼”是“国之干”,坚持以“礼”作为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依据。这里的“礼”主要是指A风俗

2、 B贡赋 C礼仪 D秩序3“夫严刑重罚者,民之所恶也,而国之所以治也;哀怜百姓、轻刑罚者,民之所喜,而国之所以危也。”以下主张与其属于同一学派的是A“君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D“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4据中国史纲,春秋时人主的最高尊号是王,天神的最高尊号是帝。战国中期后,诸侯称王,人主的尊号只好为帝,原为光大之义的“皇”字称天神。到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他自称为“始皇帝”。人主尊号的这些变化反映了A借助于天加强统治 B人主权力不断加强C地方势力左右人主尊号 D人主尊号的变化与社会转型相适应5史记太史公自序肯定了

3、“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的治国策略。该治国策略所属学派是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6.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由此,可见孔子仁的学说的逻辑起点是 A人性本善 B血缘远近 C宗法等级 D君臣尊卑7.在中国古代,“文”与“化”联缀使用最早见于先秦时代的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而“文化”一词正式出现是在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中,“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据此可以推知,将文化二字合为一词的本义是A. 先秦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 B. 儒学中治国平天下的内容C. 以道德礼乐去教化、感染 D. 起

4、用知识分子以治理国家8.学者何新在哲学思考中提到:在夏商周,是敬祖事天的原始儒教;以后,是敬祖事天尊孔的国家宗教。在这种国家宗教中,孔子由一位学者、思想家而被教主化、神圣化了。材料观点反映了A. 儒家的政治化趋势 B. 儒学思想出现质变C. 中央集权逐渐强化 D. 儒学的不断世俗化9.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材料反映了当时A诸侯国的命运取决于读书人的智慧 B儒家思想被各国统治者所采纳C知识分子阶层对政局产生重大影响 D百家争鸣加剧诸侯争霸的态势10春秋战国时期一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

5、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颈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A清静无为 B兼爱非攻 C仁政治国 D以德治民11孟子提出,人的内心存在仁、义、礼、智的思想胚芽,天也具有仁、义、礼、智的的特质,因此心性可与天命相通。连接二者的途径是“反身而诚”,即存心养性以扩张四端,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其思想的进步之处在于A削弱了天的神秘色彩而将其义理化 B突出了人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强烈愿望C形成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 D用外在比照方式寻求天与人的内在联系12.“自孟子言性善,而荀卿言性恶,杨雄言善恶混,韩文公言三品,及至横渠分为天地之性、气质之性,然

6、后诸子之说始定。”这主要说明A.儒家关于人性经历了长期争论 B.儒家始终未放弃对真理的探究C.诸子百家的人性论逐渐趋于统一 D.儒家人性论由伦理上升到哲理13汉初儒生叔孙通曾向刘邦建议:“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故夏、殷、周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由此可知其A支持郡国并行 B建议恢复周礼 C倡导独尊儒术 D主张儒法融合14.唐宋儒生学者有借住寺院读书的风气,据学者统计,“读书山林寺院,论学会友,蔚为风尚,及学成乃出应试以求闻达,而宰相大臣、朝野名师亦即多出其中”。这一现象主要说明A. 儒佛思想融合趋势显著 B. 寺院开放顺俗倾向明显C. 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7、迅速 D. 山林寺院体现文人追求15.黄宗羲指出,“学必原本于经术而后不为蹈虚,必证明于史籍而后足以应务”,他要求自己的学生“必先穷经”,“兼令读史”。这表明黄宗羲主张A经世致用 B知行合一 C格物致知 D古今贯通16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这一变化表明A独尊儒术已成定势B仁政思想等同于法律C文官阶层主导立法D儒学理念渐趋法制化 17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主张屈民而伸君, 屈君而伸天。”以下对董仲舒新儒学的最佳理解是A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与政治思想应该是统一的B新儒学融合阴阳五行的迷

8、信思想和法家的思想C强化君权神授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D新儒学融合阴阳五行迷信思想和德治思想18春秋战国时期名家代表早期逻辑思想,被荀子批评为“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为治纲纪”。韩愈抨击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这些评价实际上反映了A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多样化发展 B名家研究逻辑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C儒家思想重视为社会现实服务 D佛教盛行给封建统治带来诸多隐患19“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佛教也提出要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佛法据王法以立”,佛教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所以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上述历史现象反

9、映了A儒学与佛教互动融合 B士大夫的崇佛心理普遍C佛教融汇儒学伦理 D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20.下图为唐代襄阳城内外里坊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其命名的主要特点是A. 强调内外有别 B. 注重风水迷信C. 侧重地理因素 D. 彰显教化功能21宋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反映理学一开始就追求A欣赏自然、移情易性 B存天理、灭人欲C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D自我完善、君子气节22.董仲舒提出“立太学以教于国,设痒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的改革措施,以此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这

10、体现了董仲舒A将儒学思想发展为主流思想 B认为改革受不良风气阻碍C主张民众平等接受学校教育 D重视儒家伦理的教化作用23南宋朱熹说:“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其思想主旨是A提倡尊卑有别的社会秩序 B继承发展古代传统思想C希望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 D维护传统道德价值体系24在修养论方面,明代王守仁提出:“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下列观点,实质上与其相同的是A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二程:灭私欲则天理明矣C王夫之:天地之化日新 D张载: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25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

11、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26“正是在实学思潮的荡涤下,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理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材料反映出A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学术思想的发展 B由明入清儒学发展受挫C实学理学经学是宋至清儒学的发展路径 D清代学者力图恢复先秦儒学27吕思勉先生说:“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如孔子主张“克已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

12、想。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A.先秦诸子开历史倒车的落后思想 B.社会的进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矛盾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28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29.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这实质上是主张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限制君权 C民主共和 D民为邦本30大多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倡导一种新的思想,试图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价值导向。这种“新的价值导向”最有可能是A民主科学,人文启蒙 B考据训诂,追求本真C经世致用,实事求是 D精神修养,理想人格二材料题(3小题,共计40分)31(11分)中国古代的儒学思想是一种理论化的社会意识形态,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随着历史的演进而发生变化,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