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6单元:4数学思考人教版

上传人:doc****ang 文档编号:121012239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5.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6单元:4数学思考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6单元:4数学思考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6单元:4数学思考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6单元:4数学思考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数学思考第1课时数学思考(1)【教学内容】教材第100页第1题及“做一做”的习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画图,由简到繁,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进一步巩固、发展学生找规律的能力,体会找规律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2.体会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掌握一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会用一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进一步体验充满着探索与创造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探索规律的兴趣。【教学重点】学生通过画图,由简到繁,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教学难点】学生通过画图,由简到繁,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创设情境、再现知识师:我们经常说到“两点一线

2、”表示什么意思?开动脑筋思考一下:平面内,100个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 二、合作学习,探究规律师:平面内100个点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解决起来确实有点难,如果点的个数减少,我们能否解决?多少个点最好解决?(PPT课件出示教材100页第1题图表)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思考一下,怎样才能让自己也让别人清晰地看到你的思考过程呢?(1)独立探究。 (2)组内交流。 (3)汇报展示。2.汇报交流,验证规律。方案一: 用一个点分别和其他点连接,6个点的时候,分别是5+4+3+2+1=15。 方案二:连线填表。 学生同桌之间相互合作,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是合作还是独立做。交流汇报。3个点、4个点、5

3、个点时所连线段的条数,并作好科学的记录。2个点:1条3个点:1+2=3条 (这个2表示什么)4个点: 1+2+3=6条(这个3表示什么)5个点:1+2+3+4=10条概括规律:请大家认真地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验证规律:根据同学们发现的规律,那么6个点、8个点我们如何列式呢?学生画图验证规律的正确性。推广规律:那么现在大家能解决我们开始的难题了吗?提升规律:如果有 n个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学生说,师板书:n个点共连 (n-1)+(n-2)+2+1)条线段)n可以表示什么数?(n表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如果用字母n(n2的自然数)表示点数,线段的条数用算式怎么表示?方案三: 继续思

4、考,你还有什么方法解决问题吗? 学生汇报:两个点能连1条。3个点呢?一个点能引2条,那么3个点共有23,但是每条线段分别重复了一次,所以实际上有232。 4个点呢?谁能说说怎么连接?5个点?根据规律,你知道15个点能连成多少条线段? 再思考,如果有 n个点呢?(给学生思考的空间,适当提示)有n(n-1)2(解读关系式:点数(点数-1)2)。师: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方法能帮助我们很快找到规律,发现规律,能解决许多复杂的数学问题。三、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归纳小结:师:复杂问题不容易解决,我们就从简单问题入手,有序思考,通过比较、分析,找到规律,然后运用规律

5、解决复杂问题。这种化难为易的方法是一种很好的解题策略。四、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100页“做一做”的习题。五、布置作业相关习题。【板书设计】数学思考(1)化难为易n个点共连:(n-1)+(n-2)+2+1或点数(点数-1)2【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教学一开始就抛出的“平面内,100个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问题,无疑引发学生产生了一种急于解决却又不知如何解决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着急”地思考,积极调动知识库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参与学习,为后续教学埋下了思维饱满的种子。2.让学生画图、计算线段数量、概括抽象规律,这一系列的演

6、绎过程,都在逐步地让学生去体会化难为易、模型、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并能运用一定的规律去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不足之处在备课时考虑多层次学生的需要,因为毕竟这是数学奥赛的内容,有点难度。在总结规律时,只让少数几位学生汇报后,没有再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就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其实大多数的学生还是似懂非懂。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设计难易结合的问题,由发现规律到总结规律的过程要做到由易到难,由分散到条理。第2课时数学思考(2)【教学内容】教材第101页102页第2,3题及“做一做”的习题。【教学目标】1.学生根据已知条件,通过列表等直观手段进行推理、判断,得出结论。2.初步培

7、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教学重点】根据已知条件,运用排除法判断得出结论。【教学难点】根据已知条件,运用排除法判断得出结论。【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创设情境、再现知识1.PPT课件出示简单的推理问题,学生回答。(1)小红和小明分别拿着语文书和数学书,小红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那么他们两人究竟各拿什么书? 学生:根据小红说的话可知她拿的是语文书,小明拿的是数学书。(2)小红、小丽、小刚分别拿着语文书、数学书、社会书。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书。”小刚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那么小丽拿的什么书? 学生:根

8、据小红和小刚说的话可知小刚拿的是社会书,小丽拿的是数学书。2.小结:同学们对简单的推理问题分析得有理有据,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这节课,我们学习较复杂的推理问题。希望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作出准确的推理判断。二、合作学习,探究规律师:(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第2题情境图)六年级有三个班,每班有2个班长。开班长会时,每次每班只要一个班长参加。第一次到会的有A,B,C;第二次有B,D,E;第三次有A,E,F。请问: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 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2.指名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并进行集体评议。使学生明确:这里的A,B,C,D,E,F分别表示3个班的6位班长,每班有2个班长,每

9、次开会,每班只有1位班长参加。3.合作探究。排除法推理:(1)第一次到会的有A,B,C,说明A,B,C三位班长不同班。(2)第二次到会的有B,D,F,说明B,D,F三位班长不同班。(3)第三次到会的有A,E,F,说明A,E,F三位班长不同班。排除法得出:A,D同班,B,F同班,C,E同班。列表法推理:用数字“1” 表示到会,用数字“0”表示没到会。ABCDEF第一次111000第二次010110第三次100011师:分析A可能和谁同班?ABCDEF第一次111000第二次010110第三次100011ABCDEF第一次111000第二次010110第三次100011ABCDEF第一次11100

10、0第二次010110第三次100011师:根据表格继续推理,B,C可能和谁是同班呢?三、深入探究,总结方法师:(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第3题情境图)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2.指名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并进行集体评议。3.合作探究。等量代换推理:(1)=+=18(2)+=160,+=160。是否等于?+=+-=+-=四、推理思想的应用师:(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第4题情境图)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2.指名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并进行集体评议。3.合作探究。五、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归纳小结:复杂问题不容易解决,我们就从简单

11、问题入手,有序思考,通过比较、分析,找到规律,然后运用规律解决复杂问题。这种化难为易的方法是一种很好的解题策略。六、巩固练习教材第103页“练习二十二”第5题。七、布置作业相关习题。【板书设计】数学思考(2)排除法推理列表法推理A,D同班,B,F同班,C,E同班。等量代换推理【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要注意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的渗透。教师在解决稍复杂的推理问题时,采用了排除法、列表法、等量代换法等多种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之处处理稍复杂的推理问题,有点难度,属于数学奥数的内容。对于一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有点难度。部分学生只是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在实际的处理问题时,不能够灵活运用所掌握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再教设计再教学时,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设计难易结合的问题,由发现规律到总结规律的过程要做到由易到难,同时,让学生灵活应用解决问题的方法处理具体问题,让学生掌握的方法和技能在练习中得到巩固和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