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必修2练习:第一章 章末综合检测卷(一) Word含解析.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1006517 上传时间:2020-03-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人教必修2练习:第一章 章末综合检测卷(一) Word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人教必修2练习:第一章 章末综合检测卷(一) Word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人教必修2练习:第一章 章末综合检测卷(一) Word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人教必修2练习:第一章 章末综合检测卷(一) Word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人教必修2练习:第一章 章末综合检测卷(一) Word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人教必修2练习:第一章 章末综合检测卷(一) Word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人教必修2练习:第一章 章末综合检测卷(一) Word含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章末综合检测卷(一)(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下图为上海市20002014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示中上海()常住人口呈减少趋势2014年常住人口达到最大值产业转出造成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死亡率偏高的原因是人口老龄化ABC D2图示人口自然增长状况可能导致上海()A企业数量减少 B企业用工成本提高C社会负担减轻 D城市经济活力增强解析:第1题,图示上海市20002014年人口增长状况为“三低”,人口基本为负增长,不考虑人口迁入,常住人口数量减少。2014年自然增长率接近零增长,应该最少,而200

2、0年常住人口应该最多。人口自然增长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受产业转出的影响不大,况且图示人口增长率呈上升趋势。人口死亡率偏高主要是因为人口老龄化。第2题,上海人口负增长,加剧人口老龄化问题,增加社会负担,提高劳动力价格,削弱城市经济活力,但有大量外来人口,因此不会导致企业数量减少。答案:1.C2.B从“人多力量大”到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政策。从2013年我国启动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单独二孩”政策,到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我国的生育政策经历了三次转变。抚养比是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据此完成34题。3从“单独二孩”到

3、“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时间相隔不到三年,影响两次生育政策调整间隔短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老龄化严重 B城市化水平较高C育龄妇女人数少 D生育观念的改变4“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十年内,我国()A男女比例失调更加严重B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加重C老年人口抚养比在下降D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在上升解析:第3题,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政策,时间相隔不到三年,主要是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改变,虽然政策发生了调整,但人们的生育意愿不强;人口老龄化严重已经形成,但不是短时间内连续两次调整人口政策的主要原因;该现象与城市化水平较高、育龄妇女人数少关系很小。第4题,“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十年内,我国将要增加大量新出

4、生人口(幼儿),会导致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加重;该政策的实施会减轻男女比例失调现象;对老年人口抚养比无影响;随着新出生人口的增多,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会下降。答案:3.D4.B中国单身独居人口日益庞大,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从1990年的6%上升到2013年的14.6%。据此完成56题。5单身独居人口比重的变化,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人口老龄化减轻 B人口出生率下降C劳动力数量减少 D人口性别比失调6单身聚集地主要集中在我国京津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A风俗习惯 B政策法规C经济基础 D医疗卫生解析:第5题,单身独居人口比重上升,结婚比重下降,使得人口出生率下降。选B

5、正确。第6题,单身聚集地主要集中在我国京津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达,社会竞争力大、文化生活丰富,影响了人们的生育观念。选C正确。答案:5.B6.C下图为某年上海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79题。7上海流入人口比例最大的年龄段是()A2024岁 B2529岁C3034岁 D3539岁8上海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下降最快的城市之一,主要原因是()A出生率大幅下降 B死亡率迅速上升C大量年轻劳力流入D大量老龄人口迁出9目前上海市流动人口正处在()A劳动力个体流动阶段B老人跟着孩子流动阶段C夫妻带着孩子流动阶段D农村流动人口回流阶段解析:第7题,由图例可以看出:2024岁外来

6、人口男女比例都是最大的。选A正确。第8题,上海经济发展快,社会经济发达,吸引大量年轻劳力流入,使得上海市老年人口比重有所下降,降低了其老龄化程度。选C正确。第9题,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征是夫妻双方一起流动,举家迁移趋势明显;目前上海市流动人口也是以夫妻带着孩子流动为主。选C正确。答案:7.A8.C9.C2015年初,俄罗斯政府计划将无偿发放远东地区(乌拉尔山以东)的土地给俄罗斯公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该项政策的实施,将刺激其欧洲部分地区的人口向远东地区迁移。下图为1990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资料。完成1011题。101990年至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A生育率提高 B就业率提

7、高C净迁出率下降 D人口容量下降11目前,影响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和主要目的分别是()A经济矿产开发 B环境生态保护C政策国土开发 D军事加强国防解析:第10题,读图可知,1990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总人口下降,说明出生率下降,A错;总人口减少,就业人口上升,说明就业率提高,B对;总人口减少,说明净迁出率上升,C错;总人口减少,不表示人口容量下降,D错。故选B。第11题,根据材料可知,目前影响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是国家政策刺激人口迁入;主要目的是国土开发,从事农业生产。故选C。答案:10.B11.C人口重心是人口分布在地理空间上的表现,其演变反映了区域人口数量的空间

8、变化过程,即由于地区人口增长和地区间的人口迁移,拉动人口数量平衡点的变化。下图为19842013年中国人口重心演化图。据此完成1213题。1219842013年中国人口重心演变能反映出()A能源资源开发导致人口重心移动加快B户籍制度变化导致人口重心移动缓慢C地区经济差异导致人口重心移动加快D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人口重心移动减缓1320102013年中国人口重心移动可能是因为()A河南省人口出生率降低B四川省农民工回流增多C江苏省人口老龄化加剧D湖北省自然增长率降低解析:第12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加剧,同时户籍管理制度有所松动,这些变化都有利于人口更快的迁移和流动;能源资源

9、开发和计划生育政策不是影响人口重心移动的主要因素。第13题,结合图示内容可知,20102013年我国人口重心趋向西移,四川省农民工务工地点主要在东部地区,农民工回流增多可使人口重心西移。答案:12.C13.B日本以不足2%的世界人口、以0.25%的世界面积,创造了17%的世界财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15题。14从单位面积看,日本的环境人口容量远高于我国,主要得益于()A矿产资源丰富 B科技发展水平高C气候条件优越 D生活消费水平低15下图为人口适度曲线图,118表示不同时间段。当日本处于第阶段时,制约其适度人口数继续增加的关键因素是()A生产力水平 B社会体制C资源(土地、水等) D科技水

10、平解析:第14题,日本国内矿产资源贫乏,生活消费水平很高,按理说环境人口容量应该很小,但是由于重视发展科技,科技发展水平高,所以日本的环境人口容量远高于我国。日本气候条件虽然优越,但气候不是环境人口容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故选B。第15题,当适度人口增加到一定程度,随着积极因素增速缓慢,消极因素凸显,特别是资源的有限性成为制约适度人口进一步增长的瓶颈。在第四阶段,人口增长变缓并趋于稳定主要是受日本国土面积较小,资源短缺的影响。答案:14.B15.C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40分)16根据表中数据和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2013年北京市和河南省人口变动。地区自然增长

11、率/%总增长率/%北京市0.0442.199河南省0.550.53材料二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1)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最可能的原因是_。(2)河南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其人口数量的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_。(3)北京市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为_,影响这种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答案:(1)高外来人口增加(2)低人口迁出(3)增长经济因素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分)材料一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下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材料二下表示意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单位:%)。八大经济板块2005年

12、2010年东北地区6.956.20北部沿海地区11.9713.22大西北地区3.134.13黄河中游地区7.9811.14大西南地区10.9813.53长江中下游地区9.7111.01东部沿海地区20.5819.86南部沿海地区28.7020.91(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2)据材料二,分析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_,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哪些影响?(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_,原因主要有哪些?答案:(1)数量大,规模持续增长,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2)南部沿海地区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任答两点)不利影响: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3)增多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